湖南湘乡——《19》陈庚大将故居

宁静致远wx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曾经武汉沿长江到上海,并曾在上海大学旁听。</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陈赓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炮火与硝烟中度过了大半生,出生入死,迭克强敌,功垂百世,誉满中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少时就一直在读私塾,13岁弃笔从戎。1922年加入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陈庚故居前的池塘。</span></p> <h3>陈庚故居前的石碑亭,陈庚祖居碑记。</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丘陵地带,东西两面对峙排列着绵延起伏的山峦。中间坐落着一块绿色的谷地,一条小溪从中间流过,在小溪的边上有个小水坝,拦截溪流形成一个小湖。在湖东端,有一幢白墙青砖瓦房,这就是陈赓的老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庚大将故居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中陈家老宅院为曾祖父陈翼琼所有,陈赓即在此出生。”据陈知非描述,陈家老宅在当地很有名气,它有两进六间,均由陈赓祖父陈翼琼修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提起陈赓的家世,不得不提到他的祖父陈翼琼。在很多书报中报道陈赓大将的生平事迹时,都将陈赓的这位祖父称为陈益怀。但在《陈氏族谱》中,清楚地记载着陈赓祖父的名字是陈翼琼。陈翼琼,字仑西,号培芝,官名益怀。生于1846年,殁于1916年,享年71岁。</span></p> <h3>陈庚大将生平陈列馆。</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翼琼忍受不了地主家的百般刁难,愤而出走,投奔湘军,发誓要干一番大事业。”陈翼琼从军后,骁勇善战,深得上司的赏识,最终官拜花翎副将,御封“武显将军”,相当于现代的师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甲午战争后,陈翼琼解甲归田,过起了隐居生活。陈翼琼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出生后,妻子就过世了。此后他和自己军中的一个传奇女子结婚,两人隐居避世,教导子孙,深得后辈敬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陈庚故居的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赓是湖南人,家境相对于大多数战士都要好,因为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少时就一直在读私塾,13岁弃笔从戎。1922年加入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陈庚故居门前的纪念亭。</span></p> <p class="ql-block">陈庚纪念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2月前往广州进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1924年10月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1924年11月黄埔军官学校毕业。1925年留校任黄埔军校第2期入伍生连连长,第3期本科副队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5年6月29日在省港大罢工中,被派往省港罢工委员会,参与训练工人纠察队的工作。1925年8月2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右派暗杀,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积极捉拿凶手。1925年10月参加第2次东征战役讨伐陈炯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赓在中央特科的日子,揭秘中共早期最神秘的的情报组织 ,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这个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颇具神秘色彩的机构,最早出现于1927年,到1935年,它共存在了九个年头。它的缔造者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手枪指向角落里的叛徒,陈赓身穿黑西装,拉低帽檐,侧面表情冷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8年-1932年,化名王庸,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并在1931年6月由中央特科派往天津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9月被派往鄂豫皖红色区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被凋任第12师师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3次反围剿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2年6月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4次反围剿作战。</span></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红军干部团团长。</p><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任红军第一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3月红军东征,率部进军山西,转战同蒲铁路沿线。1936年6月率部回陕北后参加西征,协同兄弟部队解放甘肃、宁夏地区。1936年10月8日红二、四方面军进抵甘肃的静宁、会宁地区,结束长征。</span></p> <p class="ql-block">长征到达陕北的陈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9月4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1937年10月22日率部夜袭井陉、旧关间的长生口,一战而解旧关之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10月26日率部在娘子关以南7亘村设伏,歼灭日军2师团辎重部队,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1937年10月28日率部再次设伏7亘村,歼日军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span></p> <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后,陈庚头带日本帽夸着缴获的照相机陈庚带着胜利的喜悦拍下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11月2日率部在昔阳县黄崖底设伏,歼日军109师团135联队300余人。1937年12月22日至26日率部协同385旅粉碎敌人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6路围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庚大将夫人王根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根英(1907—1939),原名庶心,上海人, 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共五大后,王根英与陈赓在上海负责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在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9年3月8日,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突围时,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2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庚和王根英恋爱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7年,王根英气鼓鼓地将陈赓写给她的情书贴在墙上。陈赓看到后反而更起劲,“调子”越来越高,又写道:“根英同志,我发誓要娶你为妻!不达目的不罢休!”没想到,陈赓接连写了三封情书,王根英依旧不为所动,看都不看全部贴到墙上,引来现场数十人围观喝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根英9岁就到外商纱厂当童工,在这里,挨打、挨骂、吃不上饭成了司空见惯的事。1923年,王根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办的工人夜校,开始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同时,在这里,她也认识了与自己以后的命运息息相关的陈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陈赓是工人夜校的教员,幽默的陈赓在讲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把王根英听得如痴如醉。课余时间,陈赓和学员们打成一片,美丽端庄的王根英立马就把陈赓吸引住了。为此,陈赓多次到王根英家中看望她的父母,用上海话与王根英父母拉家常,王根英父母很是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7年,陈赓和王根英都作为代表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王根英认真听会的模样再次打动了陈赓。陈赓决定抓住机会向王根英表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写了一张纸条:“王根英同志,我喜欢你!我现在郑重地向你求婚,请你嫁给我!”写完,他把纸条传给王根英。王根英看后,觉得这种示爱方式十分无趣,往纸条背面啐了口唾沫,把它贴在墙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不恼反乐:你这是考验我吗?是想让大伙都知道我在追求你吗?于是又写了一张纸条:“根英同志,我爱你!请你做我的妻子吧!”王根英看都不看,又往纸条背面啐了口唾沫,把它贴在第一张纸条旁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不肯罢休,“调子”越来越高,又写道:“根英,我发誓要娶你为妻!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出所料,这张纸条的命运还是被贴在了墙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时正好休息,大家都围了上来。有人开玩笑:“根英,你这样算哪门子事嘛,到底同不同意啊?”陈赓笑嘻嘻地说:“我看是同意,根英同志这时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正在向她求婚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根英红着脸说:“你别太自信,我为什么要嫁给你?”陈赓人称“军中幽默大师”,此时充分发挥他的幽默才能:“你为啥要嫁给我?这还不好说?因为我爱你嘛!咱们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求爱,三封情书被贴在墙上的事轰动了大会。周恩来知道后,笑着批评陈赓:“不懂恋爱的艺术,求爱不讲究策略。你这直男的求爱方式,怎么可能会有人喜欢?”于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出面找王根英谈话,王根英在了解了陈赓的经历和为人后,羞涩地答应了。中共五大结束后,经党组织批准,陈赓和王根英在武汉结婚,成为了一对革命夫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各自工作原因,陈赓和王根英总是聚少离多。1932年,因叛徒出卖,王根英被捕入狱,这一关就是四年。四年里,王根英面对敌人的刑讯闭口不言,还多次组织“女政治犯”们进行绝食斗争。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王根英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表现得坚定勇敢。直到1937年,经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的营救,才成功出狱与陈赓团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9年3月8日,八路军129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在突围时,担任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的王根英发现装有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便独自一人向村中奔去。在出村时不幸与敌人遭遇,王根英在敌人的机枪的扫射下壮烈牺牲,年仅32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天,陈赓知道这个消息后,手捏妻子牺牲的电报泪如泉涌。有写日记习惯的陈赓当天在日记中只记录了一句话:“三·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一个月,陈赓中断了日记的写作,还对战友说:“我要为她守节三年。”三年后,陈赓才开始重新考虑再组家庭。他的第二任妻子傅涯知道王根英与陈赓的故事,很是敬佩。在她去世前,再三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将陈赓和王根英的遗骨葬在一起。2011年,王根英烈士的遗骨迁往湖南与陈赓合葬。</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陈庚大将夫人傅涯同志。</h3> <p class="ql-block">陈庚大将夫人傅涯同志(曾用名傅慧英),1918年4月生于江西省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傅涯同志13937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1943年2月与陈赓结为伴侣。</span></p> <h3>陈庚大将墓。</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庚的第二任妻子傅涯知道王根英与陈赓的故事,很是敬佩。在她去世前,再三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将陈赓和王根英的遗骨葬在一起。2011年,王根英烈士的遗骨迁往湖南与陈赓合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墓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根英 陈庚 傅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庚大将和夫人王根英、傅涯合葬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年5月成立大岳军区,任军区司令员。1941年8月奉集总命令,以386旅、决死一纵队、212旅及决死二、三纵队一部组成太岳纵队,任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3年6月,亲自到沁源围困斗争前线视察,并向参加围困斗争的军民提出“1天杀1个鬼子”的战斗号召。1943年9月,听取了围困斗争情况的汇报,并作了坚持围困斗争到底的指示。这次围困直至1945年4月11日,坚持战斗30个月,沁源宣告解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7月胡宗南部大举进犯晋南,在闻喜、夏县地区歼敌第311旅并予敌第167旅以歼灭性打击。1946年8月9日至9月1日斩断同蒲中段,歼敌第319师、第619师等部1万2千余人,解放5座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4月4日至5月12日指挥第4纵队与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晋南反攻作战,歼敌1万8千余人,攻克县城22座。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主席令刘邓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陈赓兵团挺进豫陕鄂;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陇海路,进至豫皖苏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23日南征兵团共作战245次,歼敌11万余人,解放城市511座,解放人口近千万,建立了豫陕鄂解放区。1948年10月22日率部协同兄弟部队解放郑州。</p> <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电贺郑州解放。1948年11月7日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战役第2阶段,协同兄弟部队歼敌第12兵团12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2月7日任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们是战友和白区隐蔽战线的上下级。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时,陈庚去接新娘。新娘到家了他还在车站傻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敢这么跟毛主席开玩笑的,估计也就只有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陈赓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一般人听到这个消息肯定高兴,可陈赓不同,他觉得自己只做个候补委员,不开心。于是,陈赓竟然当面拍了拍主席的肩膀,说道:你给我说说,什么叫候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听完仰头笑了笑,没正面回答,而是摆了个手势对陈赓说:先照相,一会儿再捣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实上,陈赓对毛主席说这样冒失的话也不是头一次了。陈赓大将向来为人直爽、说话幽默风趣,这一点毛主席很清楚,而且,主席还非常喜欢和欣赏他这样的个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中国成立后,傅涯同志1951年调入北京,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政法科、综合科干事,北京市公用局机关党总支书记,系北京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常委。2010年1月4日,傅涯同志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二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1年4月25日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1年6月8日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3兵团司令员、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1953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开学,任院长兼政委、院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31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5年9月27日授予大将军衔。同时授予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29日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和徐海峰陈庚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左起洪学智、肖华、粟裕、陈庚</p> <p class="ql-block">徐海东曾经是他的老部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赓大将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绝大多数人对于他的了解从黄埔军校开始,因为黄埔时期的陈赓开始声名鹊起。作为“黄埔三杰”之一,他在黄埔军校,尤其是黄埔一期中的威望很高。抗日战争时期,陈赓的386旅,被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称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span></p> <p class="ql-block">陈庚视察部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