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南许地文化创意旅游村

海纳百川

<h3>沟南许地位于汕头市北郊的月浦街道沟南村,金平区东北角与潮州接壤地带。</h3> <h3>始建于南宋末期(约1217年)从庵埠往汕头大学方向走,不到一公里就是。从汕头市区乘坐52路公共汽车(原101公共汽车已改路线)便可以直达这里。</h3> <h3>一到沟南村口,迎面而来的是个古色古香的照壁上有四个字:沟南许地,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h3> <h3>这个人可大有来历,他就是鲁迅先生,当然我们当代人不可能请鲁迅先生专门为沟南题这四个字,这是集鲁迅的字组合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鲁迅先生的字呢?</h3> <h3>因为这里是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的故乡。1922年,沟南许氏的“叛逆”女性许广平,在北京与反封建的义化旗手鲁迅相识,后来成为终身伴侣,为十同新文化运动作出卓越贡献。</h3> <h3>照壁后面是一幅精美的潮州麒麟嵌瓷,据说,只有尚书才配得起这半蹲半站的麒麟。</h3> <h3>它背依狮山,囱对韩江。地处潮澄揭三角地带,为华南五岭之入海处。</h3> <h3>元末始有人居,名紫菔陇,桑浦山倚其北、韩江支流过其南,因为全村都是姓许的,听以称为“沟南许地”。</h3> <h3>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800余人,距市中心只有7公里,古地名叫紫菔陇。</h3> <h3>糖房巷是条小巷也是沟南村的第一条小巷,过去沟南村的姑娘要出嫁,小伙要取媳妇都要从这个小巷里穿过,寓示着生活可以甜甜蜜蜜,可以白头偕老。</h3> <h3>全村皆姓许,据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元后裔,原姓姜,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公于许国(今河南许昌),子孙以国为氏。先祖由中原许国许昌迁徙,至汉代,分南、北两支,唐高宗总章年间,福建和广东之间的地方发生不服从中央命令的“蛮獠啸乱”。唐高宗即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600多名官兵,又任命许天正为副将率将士123名组成一支浩浩荡荡队伍前去征讨。</h3> <h3>许天正因征讨有功,封为泉、漳团练使,并赠殿前太尉,袭宣威将军。按皇上旨意,陈政、陈元光及许天正与前往参加平乱的将士全部落户于漳州、泉州及潮州一带。许天正初驻南诏(即今福建诏安),后又居泉州</h3> <h3>许天正的后裔现遍布福建、广东各地、他们都奉许天正为开基祖。许天正第十一代裔孙许烈,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从诏安迁居潮州,建屋于韩山旁。</h3> <h3>站在山上看,沟南村就像一个大花篮。花蕊洒落人间,景色得天独厚。有"蟹地风水,灵气壮旺"之说。</h3> <h3>南北两个湖,绕齐整方正的古代民居,在“前苞后们”的绿色中,点缀着几十棵百岁以上的大树,传说是一只飞鸟,衔来一粒树籽,长成了一棵大树。人们就把它作为“天恩”的象征,在此定居创业。先民种树、护树,爱鸟、喂鸟,体现了潮人对自然与环境的崇拜和爱护。</h3> <h3>最为尊崇的是“许氏公祠”,通称为大祠堂。这是全粤东许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祠堂中结构严谨、设计巧妙的金漆木雕,从这历经120年依然鲜艳、制作技艺极高的通透嵌瓷,从这布满各种圆雕、浮雕、透雕的石雕装饰依然可以领略到许家的辉煌。巧夺天工的嵌瓷,是潮汕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精湛的木雕,上面的一草一木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如十八只鹤就代表十八学士,即光绪年间出的18位举人、进士、翰林。</h3> <h3>沟南全村人都姓许,聚族而居,许氏的祖先原居河南许国,也就是今天的许昌,以国为姓。汉朝以后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经福建漳州,定居潮州。</h3> <h3>许氏宗祠是祭祠许氏祖先的地方,是嫡长子系统的家庙,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文化的诗书传家,在祠堂的门槛内外,都可以看到鼓励子孙上进的口号,如“克迪前光”“礼乐诗书”“孝悌忠信”等,正门石鼓两旁则刻着家族历史的颂歌。</h3> <h3>现存的潮州宋代许驸马府,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兵灭宋,许氏便迁到了今天的沟南,在这块风水宝地里,700多年来许氏孕育繁衍了二十多代,产生了一个个见证历史的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传奇故事。</h3> <h3>在整个潮汕甚至中国,像这样荣耀的的家族是少有的,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村里的许氏宗祠原有匾额40余块,现今找到的只有“进士”、“文魁”、“兄弟同科”三块,据说还有“叔侄同榜”、“武魁”、“一门三甲第”、“十子七贤孙”等。</h3> <h3>一幢幢深深的大院反映了当时主人的显赫身份,一座座斑斑的光宗碑、旗杆座见证了许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修葺一新的许氏祠堂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化展览馆,里面详尽介绍了许氏祖先从闽入潮在此创业,繁衍后代,乃至脉分数支,在广州高第街落户成为广州的名门望族,以及许家历代英豪对中国近代、现代革命史所作的卓越贡献。许氏历史上的关健人物这里都有重点的介绍。</h3> <h3>许烈便是许氏在潮州的开基祖宗。许烈也是“潮州八贤”许申的父亲。后其孙许珏又为北宋英宗德安郡主驸马,许烈的第十世裔孙许兆基生有四个儿子。许兆基去世后,他的第四子许弘烈便迁出潮州城到揭阳县沟南村居住</h3> <h3>沟南村后曾属澄海县,现属汕头市。自第十世许兆基及其四子许弘烈自潮州来此开基,繁衍七百载;传至十五世,脉分数支,一支留居本土,后又迁至庵埠马陇,清代乾隆年间,一支外迁广州,成为广州的名门望族。</h3> <h3>潮俗民间文艺</h3><h3>"赛龙舟"--龙舟竞渡活动是潮汕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明清之际已在潮汕盛行,是一项纪念居原的活动。潮汕地方的龙舟属大型龙舟。有龙舟的乡村,人民群众不分老幼,都可参加竞渡训练。在龙舟下水至上水期间,平时按年龄自愿组合,轮流使用龙舟,进行训练和娱乐,赛时,则精选青壮年充当运动员。龙舟鼓响,人人精神振奋,个个奋力拼搏,如痴如醉。故有"五月小禾埔(疯男子)"的戏称。</h3> <h3>兰桂湖名取兰桂齐芳,,寄意于子女长大摘兰折桂,桂就是桂冠,桂冠是冠军的意思。也就是鼓励读书中举之意。</h3> <h3>沟南村的榕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年纪最大的这棵已有700多岁了,据说这是宋末之初,刚刚建村时种下的,它们见证了沟南村历史的变迁。</h3> <h3>潮汕人村落前的水塘,多数是建房时取出留下的,不仅可以行船、洗路、养鱼、防火,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保持地下水位,同时水塘的大小也是村落实力的象征。</h3> <h3>兰桂湖长400米,宽60米,水面宽阔,环境整洁,每年端午节,村里在此赛起了龙舟,是兰桂湖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h3> <h3>湖南面是一派田园风光:绿树从边,阡陌纵横,鱼池映日,稻田金黄。白鸭浮绿水,鹅掌荡清波。一条小路,连接汕头农科所的苗闹,正像花篮的花枝,插在一望无际的树林中。湖边是生态观赏园-周围是休闲的草地,有供人垂钓和品尝乌鱼的廊桥,真正是汕头的“城市山庄”</h3> <h3>传世三宝</h3><h3>传闻有一个六十四笔划的字是出自沟南,但此字只能在韩国版的中华大辞典里面找到。沟南村有三件宝,圣旨、乌鱼(半咸淡鱼类)、鹅头脑。沟南的狮头鹅远近闻名,五十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曾为其题赠嘉奖状。圣旨,一般人只有在电视剧、电影、戏曲中见得多了,太监拿出来皇帝鉴过字的一张黄纸、黄绸缎,上面写着:“奉天承运,皂帝诏曰:”,但是这些圣旨都是假的,真的圣旨到底是什么样,</h3> <h3>在沟南村你才能见到真的: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中间盖着国宝玉玺。这是清代嘉庆皇帝刚刚登基时,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元月元日颁发的,为表彰惠州府河源县训导许梦榜,封赠其父许焕为“修职佐郎”,其母为“八品孺人”,内容虽然一般,但是它能历经世事沧桑,躲过各种政治运动,流传至今三百余年,实属不易。所以,凡来沟南村旅游的人都想一睹其“真容”,如今政治清明,主人才敢拿出来公开展览,因为它毕竟属于私家藏品。</h3> <h3>清乾隆年间,许梦榜任惠州府河源县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成绩显著,享有盛誉,惠州府专门上报朝廷,嘉庆皇帝颁发圣旨,下达沟南村许家,褒赞其父母教子有方,此圣旨历经300多年风雨,今天保存在许梦榜的后人手里。</h3> <h3>沟南许地民俗生态旅游区包括大门、购物区、展览参观区、田园生态区、民俗活动区以及教育试验区等旅游项目。</h3> <h3>绕过照壁,就是沟南村的东门,可以看到潮汕民居讲究风水科学的典型布局,取紫气东来之意,是我们祖先对“风从东方来”的经验总结,是吉祥门,门前的照壁与围墙传“景不外露,财不外泻”。守门的是这只明代的石狮,造型古朴,保佑着全村的安宁。旁边设一“南海圣王庙”,体现厂潮人的海洋文化意识,旁边设有龙舟厝,也就成为村庄里最神圣的地方。</h3> <h3>潮汕缩影</h3><h3>沟南许地依山傍水自然景色迷人,人文资源底蕴丰厚。凝聚了邹鲁之邦的文化精华,有体现中华民族耕读作家道德美的民居建筑。表现内在美的民俗文化及道地的民间文艺。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道德美,潮汕民俗文化的内在美,工艺美术的玲珑美,精耕细作的园艺美,其中有保存完好的方正庄严的祠堂,透着生活气息的古朴传统的民居建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底蕴丰厚,人文资源浩广,构成了浩瀚的历史长卷。许氏家族在近现代史上名贤辈出,沟南村有富丽堂皇的祠堂、古色古香的民居、巧夺天工的嵌瓷,是潮汕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沟南的农家宴闻名远近,狮头鹅、乌鱼以及无公害蔬菜,是不可错过的美食。信步沟南的乡间小道,古老的建筑和纯朴的乡情尽收眼底。在这里,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历史,看到沟南。我们还可以透过沟南看看中国,看看世界,看看未来。因为许氏家族的辉煌并不仅仅是历史,沟南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同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许氏家族是沟南许地的骄傲,也是潮汕人民的骄傲。沟南许地是许氏家族的,也是潮汕人民的,是中国的,是世界的。</h3> <h3>愿沟南许地辉煌的历史在新的年代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目前这里已经辟为汕头市的旅游胜地,游客在这里尽可以得到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领略许氏家族七百年灿烂的文化发展历史,享受具有浓郁特色的潮汕民俗风情,体会在城市里难以体会的农村田野的乡土气息,不失为一个极佳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潮汕传统建筑的精华,可以追忆许氏家族的千秋家国梦,可以一睹潮汕传统民俗的风采,可以享受这田园的风光,甚至可以耕种一块地,做一个小小庄园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