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印象

青崖

<p>有人说,所谓旅行其实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仔细一想这话不无道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带着一份欣赏的心情,目之所见皆为风景。如此说来,我们又何尝不是每天生活在风景之中呢?“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这朦胧微妙的诗境中所蕴含的哲理,委实颇为丰富,最浅的一层也道出了这般至真况味!</p> <p>台儿庄,是邻省山东枣庄的一个区 ,形成于秦汉,兴盛于明清,更因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寇“血战台儿庄”而名震中外。因其仅在二十余公里之外,数年间也曾去过十几次。听说“台儿庄古城”这名字也有些年头了,只是从未觉得咫尺之遥的这座复原重建的古城会有怎样迷人的“风景”,因此不曾留意。</p><p>二月里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台儿庄办事时听说这古城对枣庄、临沂和徐州三地的游客特别优惠,凭身份证每人仅需三十元,又恰好中午有些时间,不妨一游。 虽是料峭春寒之中,柳条将舒未舒之际,春色略显不足,却不曾想一进城门,感觉自己瞬间就被眼前的青砖灰瓦、曲水石桥、亭台馆榭深深吸引了!无奈下午仍然有事要办,故而盘桓了不到两个小时即出城而去。</p> <p>四月初,一个和风送暖的日子,携家人驱车专程前往台儿庄,再游古城。</p><p><br></p><p>古城依运河而建,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我们自西门入。离城门很远,隔着宽宽的护城河就可见城楼雄然危耸,三个苍劲古朴的大字:台儿庄,嵌于门额之上。城楼左右约百米处各建有水门一座,其制略小但也有题字:一曰平波,一曰安澜,依稀可辨。安澜门一侧邻水处有棵不知名的树,远望繁花似雪,在两旁绿柳映衬之下,煞是好看。</p><p><br></p><p>城门洞背面也有题字:台城旧志。一座浅黄色的高约二十米的巨大的三层石雕牌坊与之相对而立,上刻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庄,是清乾隆帝御笔。本想近前细细观赏一番,可大多数游客都选择了右转,孩子也已欢跳着前行甚远,我们只好尾随其后了。</p> <p>古城古镇之类的景点,近的我去过新沂的窑湾,远的曾经游过苏州的锦溪、浙江的乌镇和安徽的宏村。窑湾和台儿庄一样,也是千年古运河上的一颗明珠。不同的是,窑湾古镇街道狭仄、布局紧凑,而且规模上远比台儿庄要小得多。锦溪呢,虽然比不上同里和周庄名气大,但也足以让人充分领略到江南水乡古镇的那种独特的温婉的味道。那古朴又清新的灰瓦白墙,那小块青砖密密铺就的一面邻水的小道,那古色古香的散发着悠远气息的雕花门窗,仿佛顷刻之间就让人内心变得无比柔软而轻松起来。尤其是坐着吱吱嘎嘎的摇橹小船,沿着羊肠一般的水道穿行于遍布青苔的桥洞之下,辨识着那些已然斑驳不清的桥的名字,嗅着临水而居的人家随意晾晒于窗外门前的鱼干或炸菜的淡淡的味道,听头戴斗笠身穿蓝布印花小褂,腰系围裙的船娘边摇橹边唱着咿咿呀呀的水乡小调。虽然听不太懂唱的是什么,但那沁人心脾的吴侬软语,那透着快乐的舒缓的旋律,也仿佛让人整个化掉了!乌镇也有一样的古街、水道、雕花的门窗,与锦溪的不同之处在于水道更宽些,而且民居临水的一侧往往悬空而建。古风古韵,宁静祥和,不愧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至于宏村,则是得以完整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古民居。代表了徽派建筑特色的马头墙高高耸立,特别是那些关乎“风水学”的独特设计,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由衷的敬仰和莫名的玄妙。</p> <h3>新沂窑湾</h3> <h3>安徽宏村</h3> <p>眼前的台儿庄古城是和别处不同的。与其说这是一座“古城”,倒不如说这是一处精心设计的园林。这里不仅有形态各异的假山池沼,更汇聚着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建筑风格的各色“古”建筑,比如徽派的马头墙,甚至还有颇具欧洲风情的马迭尔旅馆。虽说除了少数几处遗址之外,其它多是复原重建的高仿古建筑,如参将署、谢家镖局、兰婷书寓、天后宫等,但置身其中仍隐约给人一种穿越之感。特别是有些院落之中参天而立的银杏或别的叫不出名字的古树,仿佛千百年来一直在这里聆听着古城的晨钟暮鼓犬吠鸡鸣,守望着大运河上的航船如织熙来攘往……城中水道似网,画舫如梭;小巷纵横,曲径通幽。因此我们这次根本就没有什么预定路线,随意左转或者右转,无论是月老庙还是天主堂,无论是道升酒坊还是县丞署,眼前总是有路,总是有景,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房前几株花树,屋后几竿翠竹,水边几棵绿柳,映衬着蓝天、白云、灰墙、青瓦,似乎谁都是这幅画里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如此巧妙的布局常让人感觉仿佛是在苏州园林之中徜徉。另外,城中水网交错桥梁众多,就这样跟着感觉随心所欲地七拐八拐,时而穿深巷,时而过小桥,时而沿着水边信步而前,有时转了一圈竟又回到原地!</p> <p>古城有一条街道叫做“煎饼街”。街道两旁每隔七八米就有一个摊点,清一色地经营着山东风味小吃——煎饼卷大葱!每个摊点前总有三个五个的游客在排着队,估计来自南方的居多。他们神情专注地看着摊主拿剥净洗好的大葱醮了酱,卷到黄灿灿的煎饼里,然后一边吞咽着口水一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手里端详片刻之后,下定决心一口咬下去!唉,真是辛苦了他们那一口吃惯了白米饭的牙了。其它几条街道和景点附近也有些零星的小吃摊点,生意也相当的好。偶尔顾客不多的时候,摊主也会吆喝上几声。这又是和那些江南古镇不同的。在锦溪和乌镇,虽然也有一些临街的店铺,经营着绣品、绢扇、油纸伞之类的手工艺品。而店主,或悠闲地晃着摇椅手执一柄紫砂壶独自细品,或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一份事情。游客进店,从不见他们像见了“上帝”一般起身相迎推销商品!游客呢,进门逛逛也罢,把玩一番也好,一切随意。想买了,询价,谈好了,手脚麻利又动作轻柔地给你打包;价钱谈不拢,只面色沉静语气柔和地说一句:不能卖的,便又轻轻放回原处。尤其在宏村,那些留居在此的村妇,就那么旁若无人地在村前那半月形的湖中洗衣、淘米、说说笑笑……有一个瞬间我甚至心生惭愧,在想是不是我们的到来搅扰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p> <p>早就听说台儿庄古城的夜景是最美的,因此我们特意选在下午来的。游了差不多大半个古城的时候,天色渐暗,等我们吃罢晚饭出来,全城的霓虹灯都已亮起来了。阑珊夜色中,突然感觉城中的游客好像一下子增了几倍。看得出好多人是刚刚入城的,背着大包小包或拉着旅行箱的是慕名来赏古城夜景的外地游客,看样子是要在这里夜宿的;老老小小一家子悠然而行的,估计应该是附近的居民吧,因为听说台儿庄古城是有卖年票的,才一百元!对本地人来说,古城就是他们家门口的花园,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早晨来这里舒活舒活筋骨;晚饭后带上家人进城转上一圈,散散步消消食,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啊!</p> <p>人多了,古城也一下子变得喧闹了起来。几条主要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河道里挂着大红灯笼的画舫往来穿梭,让人忽而发觉白天的时候古城竟是那么冷清那么安静!这样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美景让我不由地想起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来了。两位先生曾经同游秦淮河,归去之后,用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传世,也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里虽说不是南京的秦淮河,但也有旖旎的风光,只是画舫中那些游客也许不会如朱自清俞平伯一样因为逢着纠缠不清的歌妓而窘迫不堪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国势衰微之时,忧心忡忡的诗人的借题发挥和无尽感喟,而我们生在这个火热的时代,又面对着这么醉人至深的美丽夜色,来点音乐以助游兴似乎也未尝不可吧!再看水道两侧,楼阁馆舍都已用彩色灯带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那些飞檐斗拱看着似乎比白天还要真切,而且在五彩斑斓的灯光的映射下更加如梦似幻。站在高处远望,庙宇楼台的屋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一直向远处延伸至依稀缥缈,似与星光相接。</p> <p>因为原本就没打算夜宿古城,所以我们是沿着出城的方向时走时停的。不觉间回到西门的时候,已是近十点钟了,可是仍然能迎着刚刚进城来的人们。回望身后,霓虹映彩,人影婆娑,脑际忽而涌出几句词来,遂成《江城子》一首,姑且题为“春游台儿庄古城”:</p><p>柳色青青遥望间,</p><p>风暖园,</p><p>春堪怜。</p><p>弄巧纤云,</p><p>且伴燕双还。</p><p>曲水悠悠深几许?</p><p>石桥下,</p><p>有画船。</p><p><br></p><p>疑是瑶台落人寰,</p><p>似云端,</p><p>谁翩然。</p><p>仙人已去,</p><p>池榭可凭栏。</p><p>意醉神飞云起处,</p><p>琼宇近,</p><p>伴婵娟。</p><p><br></p><p> 二O一七年六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