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騎行,去赶海🌊

智者仁心

<h3>北海疍家赶海区,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无公共交通。</h3><h3>潮汐潮落的赶海区是啥样?我想去看看。但交通不方便。</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019年4月10日,我騎单車绿色出行,即锻炼身体,又欣赏沿路風光。</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由住地出发,南行2公里,就是著名的”天笫一滩″銀滩風景区。沿着景区向東的景观大道,向東騎行。</span><br></h3><h3>景区内有一段自行車騎行道,绿树成荫,遮天避日,鲜花盛开。清爽的海風拂面,空气新鲜清新,据测定这里的負氧离子2500一5000是天然的氧吧。</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景区内游客熙熙攘攘,观览車穿行其中,绿树障目,只闻浪涛声,不見大海真容。</span><br></h3><h3>过銀滩東行,景观大道两旁三角梅花,白色、紫色、红色,沿路簇拥。</h3><h3><br></h3> <h3>騎行穿过海岸的松林,进入湿地滩涂,松软的沙地难騎行,只好棄車步行,走向大海。</h3><h3>退潮后的滩涂连海,海连天,海天一線,望不到边。海風吹,微浪翻,心矿神怡。</h3><h3>回头望,海岸线,松林、红树林,林林相连。滨海湿地连片。</h3> <h3>疍家赶海区卫星照片</h3> <h3>騎行軌迹,行程30多里。返程中游览了疍家小镇。</h3> <h3>赶海,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在海产品丰富的海滩上赶海—挖海螺、挖沙虫、抓螃蟹、摸虾,围海捞鱼。</h3> <h3>置身在大海沙滩边,一手拿着小沙铲,</h3><h3>一手提着小桶子,在海滩上挖海螺、</h3><h3>挖沙虫、抓螃蟹、摸虾……</h3> <h3>海岸线的红树林。</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红树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根系发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构筑海岸防护林的一道防线。任惊涛骇浪,不惧台風嘶虐,守护海岸,保一方平安,是忠实的海岸保护神。</span></h3> <h3>赶海归来的老人,肩抗锄头,手提罗筐,迎面相遇,想与其语言交流,听不懂当地方言,只好作罷。</h3> <h3>辛勤劳作挖沙虫的渔家女。</h3> <h3>丰收归来。</h3><h3>上午10时许,碌碌续续,归来的漁家女。</h3> <h3>赶海归来的漁家女,头带斗笠,花巾遮阳遮面,长裤赤脚,肩抗长镢,肩挑罗筐,丰收而归。</h3><h3>海岸边的松林里,收购沙虫的商贩们,一个个現金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货。上午10时多,我在这里观察,每个渔家女,收获颇丰。都有300一400元甚至更多。</h3> <h3>沙虫又叫海人参,学名方格星虫,俗称“沙虫”。它的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体长约10-20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沙虫虽然没有海参、鱼翅、鲍鱼的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胜过海参、鱼翅。</h3><h3>沙虫生长在沿海滩涂,对生长环境的质量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h3> <h3>  沙虫有“海洋虫草”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质,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很高,还含有钙、磷、铁、锌、锰、镁等12种微量元素以及虫草素等。有抗氧化,抗菌,抗辐射,抗病毒,抗疲劳,调节免疫,延缓衰老作用的营养成分。</h3><h3><br></h3> <h3>沙虫做法有很多,爆炒,煮汤,熬粥,椒盐,油炸均可。鲜美可口,是宾馆、酒店的高档佳肴。</h3><h3>沙虫干每斤800一1000元,鲜沙虫也过百元。</h3> <h1>騎🚴行归途,游览銀滩疍家小鎮</h1> <h3>疍家小镇有700米主步行街和主要道路景观,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涂鸦,五彩油漆墙面。</h3><h3>反映疍家人,渔家女海边滩涂撿海螺、挖沙虫的生活雕塑。</h3> <h3>银滩疍家小镇被列入北海市首批特色小镇。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疍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h3> <h3>银滩疍家小镇和周边区域,逐渐成为了"候鸟″一族落脚北海的主要聚集地。小镇内205家酒店、民宿形成了规模住宿的聚集地。</h3> <h3>老姐姊妹,独坐小镇旱船头,不見老哥岸上走,乐悠悠!小鎮游。</h3> <h3>小鎮的海產品,蔬果市场。</h3> <h3>北海銀滩疍家小镇文化活动的舞台。</h3><h3>这里曾经开过二届"候鸟″文化艺术节。</h3> <h3>疍家漁家女赶海雕像</h3> <h3>🎷🎺🎸🎻 吹、 拉、弹、唱 ,来自天南地北,齐聚一堂的"候鸟″们。</h3> <h3>疍家人小资料 :(来自网络)</h3><h3>关于“疍家”起源的N种说法:</h3><h3>疍家人,清光绪《崖州志》称为疍民。“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h3><h3>疍民即水上居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疍民。疍民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证实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现在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广西的北海、防城港,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 。</h3><h3>一般把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的小渔民家庭为“疍家”,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捕鱼。渔港里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h3><h3>关于“疍家”的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有研究学者认为“疍民”是古越族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解放前他们因为常年漂泊海上,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h3><h3>如今"疍家"早以擺脱″人不离船,船不离海,漂泊海上"的吉卜賽人的生活。定居陸上。</h3><h3>北海疍家,定居疍家小鎮是很好的范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