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西全境游(3)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代县雁门关

有句无篇

<h3>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h3><h3><br></h3><h3>这是一首南朝的古诗: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h3><h3><br></h3><h3>提起雁门关,自然让人联想古时候那遥远的边关,又让人感到沧桑历史的悠远,进而有天地悠悠的情怀!</h3><h3><br></h3><h3>再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h3><h3><br></h3><h3>而且,历史上发生在雁门关周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多达200余起。古代国灭亡、汉高祖被围、雁门之变、雍熙北伐……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千古英雄人物。</h3><h3><br></h3><h3>李牧、李广、薛仁贵、李克用、杨家将以及代王、赵武灵王、汉高祖刘邦、隋炀帝杨坚、昭君出塞,等等一代代英雄名流们,在雁门关这个历史的大舞台上,都上演过慷慨悲歌的英雄壮剧。</h3><h3><br></h3><h3>历史的帷幕已经落下,血与火的碰撞也烟化成一个遥远的过去。当您登上残破的雁门关城头,遥望苍茫历史,心中自会涌起一种无边的感动。</h3><h3><br></h3><h3>此次跟团“山西全境游”,雁门关是自费项目,不管多少钱,本人也毫不犹豫掏银子,必须一睹“中华第一关隘”的风貌!</h3><h3><br></h3><h3>一直自诩文艺的我,怎能放弃这一机会呢?</h3> <h3>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北岳恒山余脉勾注山之巅。</h3><h3><br></h3><h3>古县志记载:“重峦叠巘,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如今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和“的赞语。</h3><h3><br></h3><h3>因其历史悠久、战事频繁,被长城保护专家罗哲文誉为“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h3><h3></h3><h3>但需要指出的是:雁门关,为东西双关,也就是分为东陉关、西陉关。现在的旅游区是东陉关。</h3><h3><br></h3><h3>那么,西陉关在哪儿呢?西陉关在东陉关西15里,白草口东6里处的陉梁上。我在网上找了两张现在西陉关位置的照片,由于从明代就开始荒废,现在已经看不出来了。</h3><h3><br></h3><h3>其实,从周穆王西巡、赵襄子灭代、以及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包括昭君出塞,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西陉关!!!</h3><h3><br></h3><h3>为什么又把西陉关叫做“铁裹门”呢?那是因为在唐朝时期,人工凿成的,长120米,下宽3米,上宽20米的一处关隘,由于山岩是黑铁色的岩石,老百姓称其为“铁裹门”,铁裹门才是自古烽火硝烟的铁血雁门关!!!</h3><h3><br></h3><h3>而元代是蒙古族统治,铁裹门自然就废弃不用了,到了明洪武七年(1374),因雁门旧道年久失修,山洪冲刷,车马难度,吉安侯陆仲亨在陉岭东口重筑关城,即今雁门关。由关城、内长城、前腰铺驿站、关署、镇边祠、雁门关驿站等组成。</h3> <h3>下图是网上有人从铁裹门的下方拍的照片,已经是完全的废墟了!</h3><h3><br></h3><h3>可以想象当年昭君出塞时所穿过的铁裹门,出了雁门关就是荒芜的塞外,2000多年前,昭君是怎样的心情?</h3> <h3>从这个门进去就算进了雁门关!</h3> <h3>这是商业街,古时候也是边贸集散地。</h3> <h3>牌楼里侧写着“通南江”,不知什么意思。</h3> <h3>亭子里是一口古井</h3> <h3>这是仿制的古代瞭望台</h3> <h3>这就是关城了,网上有文章介绍:雁门关的关城,周长1000余米,墙高7米,石基座、砖墙体,门洞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额匾上篆书“天险”二字,门上建有箭楼,门外东侧建有“靖边祠”,奉祀战国名将李牧。</h3><h3><br></h3><h3>西门额匾上篆书“地利”二字,地利门左侧建有关帝庙。西门外有一南北向小门洞,即小北门,门上石刻横匾“雁门关”,两旁嵌砖镌对联,上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下联“九塞尊崇第一关”。</h3><h3><br></h3><h3>关城内正北有军营,东南设校场。关城周边边墙雉堞、烽墩壕堑耸峙于峰岭绝顶,与雁门东西十八隘连为一体。<br></h3><h3></h3> <h3>关帝庙,因为我准备爬上长城,从高处拍全景,所以就没进去。</h3> <h3>镇边祠</h3> <h3>雁门关驿站</h3> <h3>驿站里的窑洞式房间</h3> <h3>从驿站的院城墙往下拍照,忽然想,昭君可曾站在关顶凝望,可曾怨恨皇帝的无情,望着弯曲的古道伸向前方,似乎能看到了二千多年前昭君这位柔情女子,出塞时一步三叹的情形……</h3> <h3>关暑</h3> <h3>从高处拍关署</h3> <h3>从关署门前拍长城</h3> <h3>关城上的城楼</h3> <h3>我忍者腰椎狭窄的疼痛,从这里呼哧呼哧地爬到长城的最高处,只是为了拍一张雁门关的全景图!</h3> <h3>开始俯拍雁门关</h3> <h3>其实,要想拍出更好的全景图,应该爬到下图的最高烽火台,一是体力不支了,二是时间不够了!</h3> <h3>匆匆忙忙拍过照片,赶紧下来,赶往关城外的集合点。</h3> <h3>下来后又跑到景区外补拍了一张大门的照片,进来时是乘坐景区大巴车,直接开进去的!</h3> <h3>下图是阎锡山故居,自费项目,我也没进去,就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h3> <h3>等候集合的时间,与下图这位制作澄泥砚台的师傅聊天,了解了山西农村的部分社会状况。</h3><h3><br></h3><h3>他说:在他们村子,像他这样三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都不务正业,不工作(也找不到工作),整天游手好闲,骗吃骗喝骗钱,先骗村里的,再骗外村的,没人信他就去县城里面骗,像他这样本分的人如今已经很少了!</h3><h3><br></h3><h3>与他聊了很多,在这里不方便说,你懂的!为了感谢他,我买了他的一方澄泥砚,这是我多年旅行中唯一一次买纪念品,因为有大巴车一直开回北京。</h3><h3><br></h3><h3>我知道,山西的澄泥砚最好的是“新绛县”的,“汾河的澄泥,绛县的制作”,这是在讲的,而且他的澄泥砚不是手工的,看的出来,买他的澄泥砚无非是感谢与他真诚的交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