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名句,中国人很少有不知道的,但是这句这句名言出自谁之口,学术界一直有争论。直到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清理独秀峰的石刻,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靖江知府,四明人(今浙江宁波)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不过学术界是结束了争论,但是老百姓之间却未必都统一思想,我就听一位女导演信誓旦旦地说这句诗出自清朝的某某某。我的看法如果全社会都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就像文化大革命那样,那是最可怕的事情,不统一,有争论,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导游的工作,在某些方面就像教师一样,游客信任导游,跟着导游走,如果导游有意无意的传输错误的知识,就会有误导游客的可能。 <br> 我在桂林的几天感觉非常闷热,走在大街上,不下雨的话,毒辣辣的太阳当头照,没有一丝风,就像上海大伏天的感觉。上海夏天很热,那是因为大城市一栋栋高楼林立,就像水泥深林。高楼割断了空气对流,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桂林很少高楼啊,为什么也没有风,那么热呢?后来我一路拍照取景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特点,桂林的地貌很特殊,一座座千奇百怪的小山峰,就像竹笋一样平地而起。方圆几百里都是这样的地貌,密密麻麻的小山峰看上去都不高,我估算了一下,我们目视不高,是因为拿来比较的参照物是“山”,和高山峻岭相比,那些小山峰当然不值一提。但是和上海的建筑物比,那些小山峰起码都有四五十层楼高,如此一换算,心中恍然大悟。桂林实际上处于比上海更厉害的热岛效应中,我给他起个名,叫“小山峰热岛效应”,笑纳吧。<br> 去桂林旅游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觉得自由行比较好。市区的象鼻山是一定要去的,象鼻山公园有二道门,正面看象鼻山的,门票55元,反面看的门票35元。二道门中间隔着一条河,如果想二面都看,必须买二次门票。如果跟团的,那么导游很可能只给你看35元的反面,实际上正面要比反面漂亮的多,那多付的20元是值得的。阳塑是一定要去的,桂林山水甲天,阳朔山水甲桂林,那可不是凭空吹出来的。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山水风景画,就在阳塑的漓江上。西街的夜景也是一绝,阳塑可以玩二天。如果想去看大山里的少数民族表演,那就可以再跟团一天游。</h1><h1><br></h1><h1><br> <br><br></h1> 象鼻山是必去的一个景点,我们从小看桂林山水的图画,只记住象鼻山,是桂林城市象征性标志。 门票分二挡,55元的可以进到象鼻山的里面,65岁以上老人不需买票。 这里修了一个石碑,纪念二次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九五二年大水淹没象鼻山。 象鼻子的近景。 再来一张象鼻山的正面照。 现在来一个反面照,从这个角度看象鼻山的门票35元,而且隔着河,不能进到象鼻山内部。 人工搞的几个大象的塑像还是很逼真的。 这个是象鼻山的边缘。 阳塑漓江风景,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图画。 来一张二十元人民币对照一下。 少数民族山寨,可以跟团游。风景点不多,主要是看少数民族表演。 山里人很实在,竹筒饭真的是用竹筒煮饭。 来一个近景。 大山里的梯田,龙脊山的梯田也是被人观赏的。 大妈们很兴奋,花钱租衣服拍照。 漓江的水很混,现在是雨季,一天下几次雨,泥浆冲下来。当地人说七八月份水就很清。不过那时候比现在还要热,不怕热的倒是可以在那个时候去。 漓江山水确实很漂亮,不过一定要坐船才能到那个地方,没有船,就只能望洋兴叹。 上船的时候好天气,走到半路下大雨。 下雨天只能拍云,镜头拉不远,这个是遗憾。 山洞很特殊,很深,大约有二十层楼那么高。钟乳石千奇百怪,不过很难拍照,五颜六色的灯光造成光污染。 这根钟乳石大约有一百多米高,细细长长很担心什么时候会断。 这一片钟乳石密密麻麻,实地看大不相同,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就是去漓江的游船。 这是去少数民族山寨途中的一个景点,月亮湾,如果自由行就不会专门去看一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