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情和爱 化作夕阳美

和山玉泉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张照片有故事,故事细说情和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此照摄于2018年2月15日(除夕)下午广州二沙島</h3> <h3>(20180215)在儿子家吃年夜饭</h3> <h3>此照摄于2019年2月3日广州二沙島</h3> <h3>此照摄于2019年2月4日(除夕)在云山居吃年夜饭</h3> <h3>初三毕业时照片(我是前排中位)</h3> <h3>前排左一</h3> <h3>幸好我2009年学会了上网,是在QQ邮箱里收到了高中同学发送过来的,才让我看到了这张高三毕业照。(其实我是一个十分珍爱自己生命中的珍藏物的,当唯独找不到自己高三毕业照时,还在疑惑:难道我们高中没有拍毕业照留念)。</h3><h3>我是前二排坐凳子三个女生左三位</h3> <h3>根据信封邮戳日期,8月11日杭州发出,12日到丈亭,13日上午丈亭镇邮递员送到下齐塔村了。8月份是农村双抢(抢收抢种)季节。我记得,我当时正在稻田里割稻子。听到此消息,当然飞也似的跑回家了。</h3> <h3>我的大学小班有六位女生,算是机械系中女生最多的了。一般小班女生都是3至4个。也有个别班没有女生,称为"和尚班"。此照是大一上(我是后排右1)</h3> <h3>大学寝室里</h3> <h3>杭州西湖边的楼、亭中</h3> <h3>老伴是66届杭州大学英语系毕业生(1962-1966),他们是四年制本科。后因文化大革命,直到67年底分配。因为老伴工作在南昌十中,所以我70年7月份分配时,也就分到江西省的分配名额里了。</h3> <h3>教1三楼天台(后排左1)</h3> <h3>小班六个女同学的部分留影</h3> <h3>同上</h3> <h3>我是前排右3</h3> <h3>我与她大学上下铺五年。1970年7月底离校后,我就告诉她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 齐永法转齐配娟 收 所以离校后,我们两个是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的。但到2007年5月25-26日,浙大机械系宣传队在杭州玉泉校区第一聚时,我们两个也就第一次见面了。</h3> <h3>这是我和王玲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见面时的留影</h3> <h3>这是我们宣传队三个和杭州工作退休的三个,共六位浙大机制652班人留影</h3> <h3>这是我们浙大机制652班部分同学在玉泉校区毕业45年后的第一聚留影</h3> <h3>军学八连农场梨🍐园留影(我们在农场时间为1970年8月中旬至1971年11月中旬)</h3> <h3>这是老伴大学毕业证上的照片</h3> <h3>因为老伴要出国了,所以在他离开南昌时,我俩匆匆去照相馆拍下的。</h3> <h3>老伴于前排中位</h3> <h3>老伴于右四位(江西省农业厅援外专家组一行。老伴任翻译)</h3> <h3>我姐夫(老伴哥哥)带着1969年4月出生女儿专程从浙江老家赶来南昌送老伴去北京前在南昌八一广场主席台上留影</h3> <h3>此搪瓷杯比儿子年龄大。</h3><h3>从1972年3月起直至1979年5月28日,老伴二年一期,共三期工作在援外战线上。当他第一期援外工作二年回国探亲时,我在八一学校工作,以三张奖状迎接老伴的到来的(优秀教工团员、优秀教师、晋升初二年级副组长)。</h3><h3>1972年3月-1974年2月 中非苏丹国 </h3><h3>1974年2月-1974年12月 进行各种培训活动,并准备援外去西非冈比亚。所以12月上旬我们一起在南昌上火车,到了杭州,我和我妈妈在杭州站下车候回宁波方向的火车回老家生小孩。老伴继续北上去北京了。</h3><h3>1975年1月-1976年11月 西非冈比亚 我们又一起回老家。老伴没有过春节,直接上北京又飞冈比亚了。 </h3><h3>1977年1月-1979年5月 西非冈比亚 回国后回南昌十中 1980年后就调江西大学外语系了</h3><h3>整个七十年代,老伴长达7年多在援外工作,我们的书信往来全靠外交部专门的信使队。一个月飞国外一次。我们家属收到信后,马上书写寄到北京。等下一封信,那一定是下个月了。</h3><h3>我在杭州浙大时,他在南昌十中。我到南昌八一学校时,他在国外。他在八十年代,1985年3月至1986年7月,他又被江西省交通厅借去,在科威特负责高速路桥工程项目中工作过。那时,书信可以直接写到科威特了。</h3> <h3>第一期(1972-1973)工作在南苏丹瓦乌地区时的照片</h3> <h3>同上</h3> <h3>同上</h3> <h3>老伴他们一行人路过法国逗留一周时的他个人留影</h3> <h3>1975年江西省农业援外专家组在冈比亚时的工作照(左一是老伴,左二黑高个是冈比亚总统,总统视察农业专家组工作时照片)</h3> <h3>同上</h3> <h3>这几个女生是70年9月入十中初一(那时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年级的。老伴出国后,我妈来南昌了。这些女生也就成了我们家的亲朋好友了。</h3> <h3>这张照片摄于1973年春节。当右1女生从农场回到南昌自己的家来探望她的老师时,她的老师已出国去了。她就当向导,陪着我和我母亲上南昌八一广场逛逛,并留下了此影。</h3> <h3>这张照片摄于1974年五一节(照相时还不知道自己肚子里怀上宝宝了),过了五一节后,我才有了点孕期反应。</h3> <h3>摄于南昌八一学校大操场</h3> <h3>初为人母的我,内心的喜悦从自己的笑脸上已展示得淋漓尽致了。(摄于南昌八一广场主席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初为人母的我,内心的喜悦从自己的笑脸上已展示得淋漓尽致了。(摄于南昌八一广场草坪上,背景上的"万岁馆"是南昌市永久的地标建筑)</h3> <h3>儿子一岁时在南昌八一公园留影</h3> <h3>儿子一岁时在南昌八一公园留影</h3> <h3>1976年春节,我小哥(农民)带着70年后出生的老四乘坐年除夕的火车,年初一到了南昌。留影摄于南昌八一学校大操场。</h3> <h3>1976年11月老伴回国探亲,他出国时的专家组组长(江西九江地区地委负责任之一),他带着吉普车司机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到了九江,上了庐山。(庐山含鄱口牌楼前的留影)</h3><h3><br></h3> <h3>庐山仙人洞景区的留影</h3> <h3>1977年1月寒假期间,我们一起回到老家,这是儿子二岁时与他爸爸的村口小河桥上的留影。没有过春节,老伴又去国外工作了。</h3> <h3>此照是老伴在西非冈比亚住地留影 背后是我当时的留言:</h3><h3>幽静的花园洋房前坐的是谁?</h3><h3>是永法。</h3><h3>这是在南昌?</h3><h3>不,这是在远非西岸冈比亚。</h3><h3>他离你这么远?!</h3><h3>不,他在我心上!</h3><h3>你说他在前面看到了什么?</h3><h3>他看到了觉醒的非洲人民在争取独立和</h3><h3>解放的灿烂的明天。娟 77.4.30</h3> <h3>真实的月收入与支出(因为我母亲有点喜烟酒习惯,所以明细帐上记录了烟酒的开支。当时母亲住南昌时,她的口粮需要我从他人处买来人家多余的粮票(毎人是定量的)再去粮店买米的(等于是二倍的粮价了)。寄爸10.10元(0.10元是邮费,那是寄给老伴的爸妈的)从我嫁到他家后,毎月寄他爸妈的养育之恩的钱一直是我)</h3> <h3>此照摄于1987年春节在南昌八一学校</h3> <h3>我和邻居罗晓宁老师在1987年的寒假期间摄于八一学校校门口花坛前</h3> <h3>此照摄于1987年暑假于南昌八一广场,背景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那女孩是我大哥的女儿。1989年她就读南昌洪都大学(民办)英语专业。现在她就留在南昌成家立业,我的大哥大嫂退休后就长住在南昌的女儿家了。</h3> <h3>19900506</h3> <h3>19900506</h3> <h3>19900506</h3> <h3>19900506</h3> <h3>1993年春节期间</h3> <h3>1993年春节期间</h3> <h3>1993年春节期间</h3> <h3>1993年6月老伴他调广州后,我还在南昌工作,我们又书信往来整二年。我是1995年8月底到广州的。终于真正结束了夫妻双方书信的往来。</h3> <h3>1994年6月广州火车站附近兰圃留影(我来广州探亲假期间照的)</h3> <h3>1995年春节期间照于原广州师院文科楼前小花园(现已建起了广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约在1998年左右竣工)</h3> <h3>19970107 广州师范学院大英部肇庆游</h3> <h3>此照拍摄于1997年1月广州白云山云台花园单位游时的照片。(怀抱的小女孩出生于1994年,是原广师大英部刘春燕老师的女儿。她女儿高中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时去美国留学了,读的是金融精算专业(五年制),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国家银行工作。)</h3> <h3>1999年7月单位顺德游</h3> <h3>2014年五一节</h3> <h3>2014年6月</h3> <h3>2014年夏天</h3> <h3>同上</h3> <h3>同上</h3> <h3>2015年3月</h3> <h3>2015年1月26日加入《军学八连》微信群后学会了"美图秀秀"了</h3> <h3>2017年春节期间的"美图秀秀"生成的头像</h3> <h3>此照中左1男生是我们家从1978年至1988年住八一学校教工楼时的邻居罗晓宁老师儿子,我儿子和他是从小的玩伴。他们之间一直有交流交往。我手里拿的是他小舅舅退休获奖作品。于今年2019年春节期间来探望我和老伴时的留影。</h3> <h3>罗晓宁老师的独子和她的儿媳妇儿与我老俩口的合影</h3> <h3>此照中的一对老年夫妻(男88岁女85岁)是1978年前的老邻居,女的是南昌十中的会计。我老伴出国几年中,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她给送上门的。我在浙江生下儿子后,马上把出生证明寄给她,是她帮忙上户口,领取了1974年12月份的粮油票等。56天产假结束,我和我妈妈抱着孩子回南昌上班,都是她的两个儿子老大老二来南昌火车站接我们回家的。</h3><h3>她二儿子在佛山,她老俩口恰好在佛山二儿子处过年,当微信联系上后,她们乘送小儿子回南昌上火车站时,她们儿子就开车过来了。看!几十年不见面了,一旦见面,大家都开心不异了。</h3> <h3>学会了美图秀秀,瞬间让时空穿越。两张泳装时隔二十个年头了(右1999年,左2019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