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美篇

素描

<p class="ql-block">  心念志愿军血染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范新凯</p><p class="ql-block"> 我对朝鲜有一种特殊感情,因为我是志愿军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在丹东市上学,那时候叫安东市。我们学校就在鸭绿江边,早操常常全校同学沿着江边跑步,一路都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原来叫志愿军第二育才小学,是专门收志愿军子女的学校。1958年志愿军全部回国后,改名为安东(丹东)八一小学。</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同学大都是1950年出生,同年生的孩子同一年入学。我们出生的那年朝鲜战争爆发,我们的父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同学名字叫抗美、援朝的很常见,我们班男援朝,女援朝都有。还有的名字:和平,胜利,中强,志愿,志强,黎明、凱旋,镇东,新华……我们班有个同学名叫水源,因他父亲在朝鲜水源(地名)打了胜仗而起名纪念。</p><p class="ql-block"> 我的名字新凯,1950年6月出生于广州市。我的父亲母亲是四野部队的,辽沈战役结束,这支部队从东北一路南下。海南岛战役结束时我出生,那时部队已经又接到命令回师东北。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赶到安东市,不久,父亲出国参加抗美援朝,为我取名新凯。</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志愿军子女的名字,饱含了父辈出国作战时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1958夏天,停战以后最后留在朝鲜的志愿军全部撤回祖国。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到安东火车欢迎志愿军,给志愿军叔叔献花,戴红领巾。火车站锣鼓喧天,成了鲜花和红旗的海洋。我们班同学陈则莉扎着小辫子,戴着红领巾,一位刚刚下火车的志愿军叔叔一把将她抱起来。叔叔一手抱着她,一手挥着花束,笑的那么开心!第二天,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纸都刋发了这帧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住校,绝大部分孩子只有放寒假暑假才能回家。每到星期天,我们回不了家,家所在的部队驻地离城市太远,这时候常常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领着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到鸭绿江边,或者到镇江山公园玩。公园不收钱,大门口有卖2分钱一支的糖水冰棍,那是我们童年的美味!在镇江山公园可以眺望安东市全貌,一江之隔的朝鲜新义州市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鸭绿江边玩,我常常想,对岸那么近,看得那么清楚,可是往里走是什么样子?等我长大了,一定到对岸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江边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不太大,也不要门票,随便进。平时没什么人进去参观,肃穆而冷清,而我们每次路过一定要跑进去。小孩子对文字介绍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架在地上的山炮,重机枪,还有吉普车,都是缴获美军的战利品。我们在这些展品之间跑来跑去,玩够了又一阵风似地跑出去。</p><p class="ql-block"> 到江边玩一定要走到断了的鸭绿江大桥,然后再往回走。大桥是当年中国给志愿军运输物资的大动脉,被美国飞机投弹炸断。站在残桥边,人显得那么渺小。只见高高的钢铁桥梁耸入蓝天,桥身随着一座一座巨大的水泥桥墩向江里延伸,在江的中心断然截止。大桥无影无踪,只有江水静静的流淌。这场景总是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惊骇。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走近这座残桥,既使是孩子,也能感悟到那场战争的猛烈与残酷。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朝鲜有亲戚的中国老百姓能从对岸带回来苹果,鱼干、毛巾、尼龙绸絲巾等等。那时候我们国家正经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我印象里朝鲜的生活挺不错,似乎比我们好。</p><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小弟弟因公务去朝鲜,回来说起朝鲜经济困难的种种情况,我妈妈听了忍不住掉眼泪。我们觉得母亲挺好笑,那是他们的国家,怎么为他们的情况掉泪。母亲说:“我们部队在那打过仗,牺牲那么多人,现在他们那边怎么是这样…”母亲说,当年部队参战前搞动员教育:“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现在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唇亡齿寒,我们应不应该打过去?!”</p><p class="ql-block"> 1965年安东市改名为丹东市,镇江山改名为锦江山。而它们原来的名字己经刻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2013年,我们这些相隔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小从天南海北又相聚在丹东市。少年分别,再聚首都己年过花甲。我们重游从前的学校,锦江山公园,还参观新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新展馆宏伟庄严,收藏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回首新中国的历史,人们更加认识到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和先辈们付出的流血牺牲,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在牺牲的志愿军领导干部的名单上,赫然看到我们学校同学蔡晓东的父亲蔡正国副军长的名字(时年44岁);看到我的好朋友罗萍的父亲罗春生师长的名字(时年36岁),令我忍不住泪目!我们的父亲是英雄的志愿军,也是战争的幸存者。而他们父亲牺牲了,回来的是父亲的英灵!</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牺牲了4位军级干部,7位师级干部,20位团长,216名团级干部,197653名志愿军!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永远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打出来的!这场胜利一扫中国近代史的耻辱,从此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展览馆门前,我们拉起红色横幅“志愿军子弟重温父辈光荣,再踏英雄足迹丹东行”,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还要去鸭绿江畔,还要走到残桥。现在桥下己建成一座公园,绿草如茵,花团簇锦。小时候桥上一直封闭,那么多年我们只能仰望,从来没上去过。现在残桥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游客尽可上去游览。</p><p class="ql-block"> 走上大桥,江风习习,水清天蓝,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朝鲜一侧的新义州市绿树掩映,滿目青翠;中国一侧的丹东市高楼林立,生机勃勃。两岸犹如不同风格的明信片一样美丽。</p><p class="ql-block"> 大桥上,当年美国飞机轰炸的弹痕清晰可见。在大桥的截断处,扭曲的钢梁像被巨兽的牙齿撕咬过,被恶魔的巨爪扭断了一样,可见当年轰炸之猛烈,美帝国主义之凶残。再看看如今两岸和平宁静的风光,不由得想到毛主席的那首菩萨蛮诗句:“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正遇上残桥附近的那座大桥上,一列开往新义州的火车缓缓驶过。车箱里满载去朝鲜旅游的中国游客,他们兴高彩烈挤到窗口向我们挥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相邻而又神秘的朝鲜,如今已经打开国门!车上车下,我们互相挥手祝旅途愉快!</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大巴车沿江向下游走。在丹东新区,但见,一座崭新的现代化跨鸭绿江大桥已经竣工。这条宏伟的新动脉预示着中朝两国将有更多更大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首次出访到北京,与习主席见面时的一番谈话让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金同志对习主席说:“按照朝中友好传统,我理应来中国向您当面致贺。当前,朝鲜半岛局势急速前进,发生不少重要变化,从情义上和道义上,我也应该及时向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当面通报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使一些妖魔化金同志的传言不攻自破。而习主席对世界宣告:绝不允许朝鲜半岛生战,生变!表达了我们中国的正义、担当。</p><p class="ql-block"> 朝鲜的土地凝聚了中国一代人的鲜血。朝鲜是我童年,少年时期隔江守望之地。朝鲜的今天有我们从前的影子。他们艰苦奋斗,顽强抵抗美国的封锁,勒紧腰带也要发展核武器,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昨天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但愿半岛和平,但愿中朝世代友好,但愿朝鲜人民生活富裕,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