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二十中学齐鲁研学考察团队之【夏晓济南泉】

朱承彧

<h3>2019年6月1日,我们早早起床,吃过了丰盛的早饭,便即将前往济南。对济南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再有就是世界闻名的山东大学和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大明湖。</h3> <h3>大巴车上,我们开展了大巴课堂。由李泽宇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泰山:《管子•封禅篇》有曰:“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东岳泰山是中国东方“天下第一山”,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所谓“祭天”就如希罗多德的《历史》所言:“他们的习惯是到最高的山峰上去,在那里向宙斯奉献牺”。又有《风俗通义》曰:“泰山—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所谓“岳”《诗经•大雅》有曰:“菘高维岳,峻极于天。</h3> <h3>石梁毅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济南大明湖,为我们今日的研学课程提供了帮助。大明湖历史悠久,其名始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西两面则湖”。宋代称“四望湖”,后渐堙塞。金代起,在元好问的《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道:“园林美丽,堪悦心目,湖光山色,应接不暇”。大明湖为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我们也憧憬着“大明湖四怪”的神秘,想要一览“蛇不现,久旱不涸,恒雨不涨,蛙不鸣”的独特风光。</h3> <h3>约两个小时车程,我们到达了济南。下了车,略有些阴天,层云叠在空中,格外凉爽。空中有数十飞鸟鸣叫盘旋,似乎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h3> <h3>踏进大明湖景区,穿过曲径通幽,我们便踏上了齐音桥。齐音桥外湖面波光,碧荷连天,尚未开花。风吹翠柳,偶有船只从桥洞下穿过,仿佛置身美景如画。有老人倚在桥边,吹着古笛,拉着二胡,笛声清脆绵长,二胡婉转悠扬,曲子是现代的曲子,而合奏出来亦有些许古趣,恰与桥名“齐音”相得益彰。恐怕,这便是当年才子佳人的那般琴瑟和鸣吧?</h3> <h3>穿过齐音桥,我们便来到了超然楼下。超然楼被称为“江北第一楼”,始建于元代。超然楼里珍奇古籍众多:有高达8米的“江北第一木雕”,也有传承近百年的“万马奔腾”;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书画界领军人物的真迹,也有极其珍贵的古老拓片……超然楼是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展现济南泉城文化,城市园林文化及老济南的民族文化为主。清代名家蒲松龄也曾客居于此。</h3> <h3>有人曾对大明湖这样评价道:“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萏映日,景色佳丽。公园内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其间,其中清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沿湖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南有稼轩祠、遐园、明湖居、秋柳园,湖东北有南丰祠、张公祠、汇波楼、北极阁,湖北有铁公祠、小沧浪,湖中有历下亭、汇泉堂等名胜古迹。”</h3> <h3>在南台戏楼中,我们听导游老师讲述了夏雨荷的爱情故事,令我们感慨不已。绕着大明湖漫步一周,一路上遇到许多小孩子牵着父母的手,欢呼雀跃,庆祝着六一儿童节的快乐。这般热闹,与大明湖的静美相呼相应,彼此映衬着。出了大明湖,我们便前往饭店,养精蓄锐。</h3> <h3>吃过午饭,我们一同乘车来到了趵突泉。趵突泉最早并没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指趵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h3> <h3>而后,趵突泉几经更名,最后定名“趵突泉”。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记载:“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当我们站在趵突泉畔,也感受到了趵突泉的跳跃奔突,汩汩恍若天上来。<br></h3> <h3>老舍先生在随笔《趵突泉》一文中记载:“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更有神来之笔:“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更突出了趵突泉之于济南的重要。</h3> <h3>看过了漱玉泉,我们便来到了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曾在此处亲手为李清照题字:“一代词人,传颂千秋。”绕过屏风,我们来到庭院。庭院两侧种植了几株海棠与芭蕉树,这是李清照最爱的两种植物,象征着李清照为人的清清白白与一身傲骨。犹记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令人回味无穷。</h3> <h3>庭院后面,曲径通幽,看似无路,实则别有洞天。一个更大的庭院,中有曲折迂回的连廊。连廊边有古建筑的房屋,没有雕梁画栋,但却别具匠心,古朴精致。房屋里,是李清照在人生四个阶段中真实写照的场景,用精美的蜡像表达,栩栩如生,跃然眼前。</h3> <h3>遥想一代才女李清照,曾有小女儿的娇俏,偶遇赵明诚,一见倾心,“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曾有婚后的幸福与忧愁,闲来“赌书消得泼茶香”,两地相隔时也深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家国危难之际,她也曾怒发冲冠,拍遍栏杆,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豪情满怀,壮志在胸;丈夫因病去世,她悲痛万分,泪流纸上,滴成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便是一代才女的一生,我们认真聆听着导游老师的讲述,并把这位才女、这段历史深深铭记。</h3> <h3>再说观赏趵突泉,泉水汩汩流出,密密不绝,使趵突泉焕发着别样生机。泉水清澈,在日光下蓝绿交映,再一品趵突泉的泉水,甘甜爽口,便想用泉水泡一盏茶,在阳光下静坐一日,享受静谧好景良辰。趵突泉的水,清而甘,令人想到《醉翁亭记》中的酿泉,别有“泉香而酒洌”的意味。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为趵突泉题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独具意境。</h3> <h3>览过了大明湖与趵突泉,最后一天的研学课程便已接近尾声了。我们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为父母和朋友们挑选了山东特产,作为礼物带回北京,并与济南合影,在青春的纪念册上留下最美好的回忆。</h3> <h3>美好的一天结束了,我们乘上了高铁,踏上了回家的道路。家中的父母已将家中收拾好,等待着我们的归来;我们也带着丰富的研学成果和这四天美好的回忆,期待着尽快回到家中与父母分享。“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齐鲁研学考察课程到此结束。<br></h3> <h3>2019年6月1日,我们不负所望,凯旋而来!长风破浪赴齐鲁,踏遍山海傲然归!</h3> <h3>撰稿人:朱承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