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36年前的1983年,这就是二十一军直属炮团,即84842部队二营营区大门口,有多少人在这里站过岗?记得我们五连邓美华连长为了严明纪律,整治外出作风,礼拜天的上午还亲自在这个岗楼站了一班岗。</h3> <h3> 记得是1982初冬,和全庾岭镇(当时称庾岭区)体检合格即将入伍的青年,搭乘解放牌卡车去县城武装部集中,车厢两边箱板用一根镰刀把粗的绳子牵着,可能是防止站着满车厢的人,在颠簸中挤散伙了车厢吧。当时车上还搭乘了一位探家归队的解放军战士,好像是黄坪褚家的,一身绿军装,领章帽徽红艳艳,尤其刺眼的是还带脸蛋漂亮的未婚妻。对于我们这些十八九岁的准军人来说,这种感觉就是我们理想中的重要部分。</h3><h3> 我所在的炉道乡体检合格了四名,有王德强、常兴林、李贤坤和我。到县里武装部后换了没有帽徽领章的绿军装,看着大家穿着都不怎么合身,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李贤坤在复检中,查出来年龄超了一岁,被商镇一个小伙子顶替下来,他嫌丑不好意思回门口见人,暂时到蔡川同学家小住几日,后来居说患肠梗阻,在庾岭医院因夜晚没有车转到县医院,及时做手术 ,硬硬疼死在庾岭医院病床上。算了,不说了,闹心!</h3> <h3> 2019年5月31日,和苟丁平一起去曾经度过当兵生活的地方,太子沟看看。83年五连的战友现在在西安的就我们两三个,陈德文联系不上,苟丁平联系五连战友群群主,原有线班长周虎熊,周班长因有事情来不了。</h3> <h3> 二营通往外面唯一的水泥大路,现在看来,只能算羊肠小道了。</h3> <h3> 这是五和连六的车库,牵引大炮的汽车很高大,轮胎和我肩膀一样高,记得驾驶班的谢文全本来个子就小,坐在方向盘后面,在车前面只能看见他的一个脑袋。当时听说是苏联原装进口的,名字称乌拉尔,再就是长鼻子小解放卡车。</h3> <h3>五连、六连的炮库也被改成了车间,看样子已经停产很久。</h3> <h3>车库与炮库中间的那条水泥路,荒废几十年,已经树木成荫了。</h3> <h3>五连炮班,指挥排营房。</h3> <h3>五连生活区唯一的自来水水龙头,太子沟的村民经常过来担水吃。</h3> <h3>连部台阶下了自生自长的桃子已经八成熟了,尝了一个,味道不错啊!有着不一样的感觉……</h3> <h3> 永久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我当兵这短短几年中,这个拐角的房间里住着炮连最高长官,轮换还是频繁的,王建军、邓美华、折文中。你们现在都好吧!</h3> <h3> 连部后墙,也是当时插电视天线的地方,晚上看《霍元甲》就要去转几次天线。</h3> <h3> 这是让炮班战士非常向往的 驾驶班,农村小伙子当兵,提干,考学无望后,学个驾驶员也是梦寐以求的啊。</h3> <h3> 36年前,苟丁平任炮班班长,曾经带领全班七八个战士,训练参赛、生活学习,一桩桩一幕幕,恩恩怨怨五味杂陈,一切都是过眼云烟。</h3><h3> 居我个人了解,苟定平是我们83年兵退伍回来以后,企业做得比较好的一位。他随陕西省省建八公司去非洲肯尼亚工作了三年,回来后,自己成立建筑公司。代表作品有西安市政府主楼主体工程、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楼主体以及延安市中医院侧楼主体,石泉县饶峰镇移民搬迁工程的开发……。希望老战友们都风风火火,一旦遇见了,到一杯酒,喝着也是滋润的。</h3> <h3> 上坡坡去饭堂。</h3> <h3>饭堂门口集合,唱一首歌……</h3> <h3>饭堂大厅。</h3> <h3>灶房工作间。</h3> <h3>五连与营直属队的通道。</h3> <h3>六连的灶房。</h3> <h3>二营营部机关营房。</h3> <h3>五连的公共厕所。</h3> <h3>二营的弹药库。</h3> <h3>四连的驻地已经被矿渣填满。</h3> <h3>二营东边,养猪的地方。</h3> <h3>二营大门口西边小路去营部的小路,旁边是各连的菜地。这是现在的画面。</h3> <h3>最后,愿老战友们心情好,身体好,骚情要趁早。闲暇时间,到处走走看看……</h3><h3><br></h3><h3>(汪小海 摄影 整理 2019.6.3于昆明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