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兴——《与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有感

黄家兴

<h3> 这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课程理念总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领域解读。在每个部分中,以“关键词+新在哪里+吴老师解疑+精彩课例”的形式聚焦新课标。这本书注重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注重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注重结合课例来解读新课标。以“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新课标”为看点,许多论点又有教学实践的片断做支撑,便于我们新老师理解。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学习、领会新课标,会有很好的启发。</h3><h3><br></h3><h3>精彩文段分享:</h3><h3><br></h3><h3> 1、数学的学习就是学生不断感悟、逐步开窍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生疑——解疑——生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问许多问题,尽管有时我们把握不准,尽管有时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但也应该让学生提,从而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倾听、筛选。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从习以为常的经验中学会反思和追问。</h3><h3><br></h3><h3> 2、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总是从相对简单到相对复杂,从相对具体到相对抽象,逐步积累经验,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在不同学段的要求,逐步渗透模型思想。比如在第一学段,可以引导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使学生能学会用适当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现实情境中的简单现象,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数学问题;在第二学段,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模式表达,如用字母表示有关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总结出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总之,对模型思想的感悟应该蕴含于概念、命题、公式、法则的教学之中,并与数感、符号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紧密结合。</h3><h3><br></h3><h3> 3、对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是学生能否全身心投人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考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不全面和不尽完善之处,但那是他们对事物最本真的认识。教师抓住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特点,给予恰当的评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认识建立起联系。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能建立自信心。</h3><h3><br></h3><h3> 4、学生学习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善于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h3><h3><br></h3><h3> 5、小学生由于认识的深浅、思考的角度、生活的阅历、个性的差异等因素,必然表现出理解的差异、创造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得独特;我们还要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的习题,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h3><h3><br></h3> <h3>读后感悟:<br></h3><h3><br></h3><h3> 经一位大学老师的介绍,我选择《与吴正宪一起读数学新课标》一书学习新课标。在序言里,南开大学教授顾沛评论:“吴正宪团队的教师们,并不是仅仅钻研新课标的文本,而是结合自己的课堂,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借鉴大量的课例来解读新课标,使得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有了实际的载体。”书中吴老师用大量的案例来诠释数学新课标所揭示的理论思想。一个个精彩的片段,一堂堂生动的课例,引领着我们回顾课堂,对比课堂,反思课堂。有精心的设计,精彩的回答;也有现代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解疑释难;更有一个老师对孩子学习自信心的保护、鼓励与培养。很多的课例可以让我们模仿,更多的经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h3><h3><br></h3><h3> 之前,在大三时我粗略读了《课程标准》(2011版)。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课堂教学,也为我这段时间在计算练习课上,有部分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吴老师提出:(1)帮助学生对算理进行再理解(2)培养学生把握运算合理性的习惯 (3)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针对错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回顾自己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算理”一般都只在新授课中昙花一现。</h3><h3><br></h3><h3> 纵观本书吴老师对课标逐一的解读分析,对一个个案例的点评支招,让我对课标有了进一步了解,以一个个精彩的片段,一堂堂生动的课例这样来说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感触更多的是对吴老师的崇敬:吴老师谈到,儿童首先是活生生的人,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儿童,要学会期待,要让每个儿童,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我曾经在网上看过吴正宪老师的优秀的教学视频,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最被吴老师关注的一定是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尊重学生: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潜力但尚未成熟,因此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包容学生的错误,能给儿童,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儿童重新跃起的机会。这次数学组的展示课,许老师的课堂上就是非常善于抓住孩子的错误资源,给学生发现错误、分享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时间。</h3><h3><br></h3><h3><br></h3> <h3>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籍,吴老师结合课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给我们提出大量值得思考的问题,她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也被感染跟着她不由自主的思考起来。</h3>

学生

新课标

老师

课例

教学

课堂

吴正宪

学习

数学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