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那点记忆

低智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献给在元宝山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p><p><br></p> <p>文字/插画&nbsp;&nbsp;沈康平</p> <p><b>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b></p><p><b>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b></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六七十年代,那一节段中国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伴随了近三代人的成长,启蒙了我们儿时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心。那个年代,拥有一台收音机是家庭富裕程度的标杆,简单的新闻、评书、样板戏都是从这神秘的小匣子里发出的,那时偷听境外广播是要背负反革命罪的。小伙伴们,让我们成帮结伴,用祆袖擦去鼻涕,伴着孙进修爷爷、曹灿叔叔、乔榛、康瑛那亲切、己模糊的声音走进童真无邪,不谙世事的那个年代……</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游戏是儿童无师自通的天性显现,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唾手可得的身边游戏,是自然馈赠的花样。今天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相约大家盘腿围坐在火炕上,念着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啥?点灯说话,吹灯作伴儿,早上起来梳小辫的童谣!用画笔勾勒些有点印象,我们所经历的,如今不复存在的画面,怀念儿时的纯真和友谊。</p> <p>&nbsp;&nbsp;&nbsp;&nbsp;&nbsp;骑驴:以猜拳决定谁是骑士,谁当驴子的团体游戏,窜蹦跳跃、砸得好疼啊。</p><p>&nbsp;&nbsp;&nbsp;&nbsp;撞拐:利用自己的膝关节与对方顶撞下砸,脚力的稳定,冲击力则是技巧的体现。如看谁谁不顺眼,采用群狼战术,你可就高兴不起来了。</p><p><br></p> <p>&nbsp;&nbsp;&nbsp;&nbsp;打嘎:小时候的高尔夫,怎样论输赢不记得了,不过也挺危险的。木制的两头尖尖就那么大个,木板击打的飞行方向也不确定,邻家的玻璃,过路的行人唯恐躲避不及。</p><p>&nbsp;&nbsp;&nbsp;&nbsp;杀马仗:男孩子们争强好胜,双人体力与配合的野蛮游戏。玩急眼了,落马者哭哭啼啼该去砸你家大门啦!轻者大人出来骂咱一顿,重者免不了皮肉之苦。挺有意思的,好有画面感。</p> <p>&nbsp;&nbsp;&nbsp;&nbsp;&nbsp;不得不佩服儿时的我们各顶个的皮实,磕碰出血用土或纸灰敷上就行了。都说夫妻是床头打架床尾和,可我们儿时的激化是一笑泯恩仇,好天真的年龄,嘿嘿!不多说了,拍拍你“的确良”衣裳上的土回家吃饭做作业吧昂!</p><p><br></p> <p> &nbsp;&nbsp;&nbsp;&nbsp;玩泥巴:咱们儿时的橡皮泥,常用它来捏各种小物件,做成拓印有各种图案的模子交换杏核,等级不同所换杏核数量不等,很有商业头脑儿呢,满院子凉晒着各种泥巴做的成品,高档些的要涂上各种颜色。甚至将泥巴和成窝头状往地上摔,炸裂的响声会得到大家的欢呼。拔尿坑是你把木棍弄倒的吧?今晚小心尿炕吧!</p><p><br></p> <p>&nbsp;&nbsp; 煽片、捞杏核:当年属于赌博类,极吸引大家,也难为了我们的书本,被撕来叠片用。谁能有一大沓洋画片的可是相当牛气的,如果赢些烟盒叠的那种是最开心的事了,因为烟盒属于大家收藏类重要品种。我们曾以技术高超的人为英雄,也有作假工具称之为大宝。</p><p><br></p> <p>&nbsp;&nbsp;&nbsp;&nbsp;挎个洋火枪,威武一趟街。</p><p> 谁家那谁要是有把自行车链条改装的火柴枪,足以自豪,是让小伙伴们很羡慕的。后来在链条前端加根铁管改成火药枪,那威力老大了。不爱红装爱武装!小时候有当兵的远大理想,对军人的向往,使人们以穿着绿色为豪,羡慕嫉妒从而也荫生了抢军帽的行为。那时我们常去二井后山抓马蛇子玩(有个小口诀谁能告诉我),挖甜草、薅地瓜瓢吃,主要还是后营子有杏树,顺路跟工人叔叔要几个铁球,寻几块圆铁板片瓦用。幸运的话能在煤堆里找到几个雷管,那东西可比炮仗耐响多啦。打水漂手臂酸疼了吧?走,去老河、长征池玩水去!</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和男孩相形之下,女娃子玩的游戏比较文静了,欻嘎啦嚓、跳绳、踢毽子、翻花绳、过家家,攒些糖纸树叶,逮只蝴蝶加在书中做标本啥的,顺便叠个东南西北逗个乐儿,里面写的其实都是心里话。</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渐渐的我们长大啦,游戏也转入到高雅的类型,比如飞行棋、地雷棋、军棋、跳棋;争上游、憋王八、金钩钓鱼等扑克游戏充填了我们课外的欢乐……</p><p>  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让我们快乐地,团结友爱的成长,早早地培养了我们团队的意识,也蕴育着未来我们做父母对儿女的那种情怀,你别笑!是说的有点早……</p><p><br></p> <p>&nbsp;&nbsp; 儿时老旧的胡同里,孩子们玩着跳格子的游戏,当曲终人散,地上的粉笔痕消失殆尽,只留下对老游戏的那份特殊情结!童年游戏似乎也在跟随年龄同我们一起长大,那颗充满孩子气的心感觉从未走远,今天想起还是那么备感亲切……</p> <p>&nbsp;&nbsp; 工业学大庆,我们去了校办印刷厂开门办学;农业学大寨,老师组织我们下乡支农掰苞米,享受过高梁米饭,大白菜炖豆腐的招待。寒假学校安排积肥、灭鼠活动;一时间,粪便巴巴成了稀罕之物啦,大街小巷提拎着破盆竹筐的身影,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无奈之举,找块葫芦瓢刻几个字模仿印上几张粪票,把草棍麻绳涂上色加杂在老鼠尾巴中,以完成革命任务。开学啦,劳动状元诞生了!窃窃自喜中请不要效彷,必竟儿时很顽皮,嘻嘻!</p><p><br></p> <p>  渐渐地我们长大啦!</p><p>&nbsp;&nbsp;&nbsp;&nbsp;能帮父母分担点事情做了,摸着挑水压得通红的肩膀也乐此不疲。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去粮站买白面,一旦接不好,你可就变成白面书生了。还有粮店那付货联络设备,一根铁线上穿个夹子,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至,有不少新奇的东西被人们在生产中发明出来,也可以说是如今科技兴起的基石。抓革命促生产年代,物质紧俏,有些东西是要凭票供应的;粮食定量,也能对付得了温饱,那时我们经历了人人平等的社会。还记得你去粮站买的籼米和大豆粮是啥物种吗?儿时在家听话表现好的话,往往可享受到冰棍和汽水的待遇,哈哈!老幸福的事了!</p><p><br></p> <p>  文化馈乏的那个年代,一本手抄书会让人爱不释手,一双绣花鞋手抄本让人争相传阅,广泛流传的“少女之心”,让我们有了青春期的萌动;样板戏、英雄人物充持着小人书的封面,洗礼着幼小的心灵。到今天还有一事不明,那时自由恋爱为啥叫“挂码子”?到今天百度也没能给出个清晰的答案。青年商店的大院里人山人海,有钱人家能够赊台菊花牌黑白电视机,工人能凭票领块电子表。武侠片后让我们有寻找白胡子老头学艺的冲动,渴望剧中的慧芳,成了未来娶媳妇的样板,港台电视剧的热播,也隐示着资本主义那些东西要来侵蚀我们的灵魂。街上流行起了喇叭裤、爆炸头、蛤蟆镜;录音机里播放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街头巷尾人们踩着“有伤大雅”的阿里巴巴、青春的旋律迪斯科舞步,那一年我们毕业啦……!</p><p><br></p> <p><br></p><p>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p><p>带走了如梦如烟的往事</p><p>却带不走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p><p>带不走清贫岁月里我们开心的笑声</p><p>六一儿童节无关于年龄</p><p>我们有一颗童心就够了!</p><h1><br></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沈康平祝您童心永驻!节日快乐!</b></h1><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