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语篇传递的意义,目的</h3> <h3>逻辑严谨十分重要 研读语篇能够提高逻辑思维 凡是引人入胜的课内部逻辑都十分清晰</h3> <h3>教学中的语篇概念界定 </h3> <h3>从依托语篇的词汇语法学习 变成 了解语篇分析、发现内部逻辑、做迁移 实现主题</h3> <h3>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意义</h3> <h3>如何研读语篇 </h3><h3>1. 挖掘主题意义和作者意图</h3><h3>2. 语言修辞(时态)比如介绍人物的语篇会用各种时态,但为啥用这个时态?这个变成时态意义和功能的探究</h3><h3>3. 写作目的 作者态度</h3> <h3>信息结构和知识结构。信息结构是表层,知识结构是整合,能迁移。如何把信息结构整合成知识结构,比如organization那节课</h3> <h3>阅读课堂应该是怎么样的形态?</h3><h3>不该是碎片化的问题结合的而是让学生去真正读文章,生成他对文本的了解 。在产出过程中,可以发现他对文本哪部分没有理解,回头再问细节问题</h3> <h3>用上思维导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程度差的学生可以在what方面多花时间。上口朗读背诵,不断内化语言形成语感。</h3><h3>问题:如何在新的真实的情景或文本里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的活动要怎么设计</h3> <h3>for example</h3> <h3>what 说明文 第一段 画面感强 描述性语言 动词对于初中学生很重要 展示一幅场景图让学生描述 如何描述得更丰富?big ball 会变成 sparking crystal ball</h3><h3>第二段注意时态</h3><h3>当说到resolution 表达应该是 be going to do </h3><h3>迁移活动可以是 resolution </h3><h3>teachers' resolution ----- students' resolution</h3><h3>引导学生具体化愿望</h3><h3>keep the exercise - which exercise?</h3> <h3>bad example 文本解读不清晰,没落在语篇上,所用语言不真实概括性</h3> 缺内容<h3><br></h3> <h3>good example</h3> <h3>目标可观测可实现可测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