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从六年前身体出了点状况后,就脱离了驴友队伍,期间和同事们偶尔活动一下,也只在沟道小山,从未进深山登高峰,近来每到周末心里又开始有点蠢蠢欲动了。5月26日,<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抱着测试一下自己的体质状况的想法,</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终于跨过心里障碍,和几个同事相约再上冰晶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廉颇老矣,尚能饭否?”</span></h3> <h3> 冰晶顶海拔3015米,是朱雀森林公园的最高处。驴友一般不进景区,多从营盘沟上冰晶顶,野山荒岭,崎岖小道走着有感觉。</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营盘沟道里布满石头,人在石头上腾挪,尤其沟道后半程越走坡度越大,攀石而上。这段路应该是整个行程中最困难、最费时的一段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是王维山间诗意生活,而这里,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只闻汩汩</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声不见溪水流。尤其石头不完全裸露,风化后长有些许草,走路不注意就有可能踩到石缝里,或由此结束了自己登顶的行程打道回府,很有点危险。</span></h3><h3> 走完营盘沟来到5003救援点,就上了山梁,人在山梁上,顺梁向上绕行,一段平缓一段陡峭,钻过箭竹丛,穿过冷杉林,冰晶顶就在眼前了。</h3> <h3> 五、六月间,上秦岭各段主脉大梁是驴友活动的热点,艰难跋涉只为一睹杜鹃花海,山外的赏花季早过,这里的花正盛,杜鹃花海是秦岭最壮观的景象之一。</h3><h3> 杜鹃种类有上千种,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分布。主要生长在2000――4500米高山上。常绿灌木成片丛生。山外看秦岭高峰接天,阴阳割昏晓,其实上边是草甸,平坦开阔,绿草如茵。开花季,草垫上杜鹃花一丛丛形成花的海洋,比冰川遗迹“石海”美爆了。</h3><h3> 冰晶顶有杜鹃花,但没有形成花海,杜鹃和其他灌木野草杂生,这里不是赏杜鹃花的好去处。</h3> <h3> 后半程登顶那段路并不难走,也不算长,即将登顶,心里不急了,放慢了脚步,边走边玩,反而用的时间相对多了,两点多才到顶,全程用时6个小时左右。</h3><h3> 登冰晶顶,同事要秀一把“红旗插上秦岭之巅”的凛冽英姿,来时带上了国旗。其他素不相识的登顶人看我们手举国旗拍照,都来借国旗,玩一把英雄pose。</h3><h3> 自己思想浅笔墨也不多,站在秦岭之巅,只感到群山在脚下向四周起伏扩散,绵延不断,直到天山相接。秦岭被称为中华龙脉,于此龙脉之上,也没激发出半点指点江山的气概,也没生出灵感,更别说描摹江山的激扬文字,只想到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些妇孺皆知的诗句名言。</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处秦岭之巅,在国家官方正式地图上是找不到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晶顶,只有一个静峪脑的山峰标识,静峪脑是本名,冰晶顶是朱雀森林公园建园时赋予的新名字。为啥叫冰晶顶,我们一般人无从知晓,我想会不会是因为这山头是冰川遗迹,布满大块石头,远看山头好似一座晶体物,尤其冬天冰雪覆盖下,或许由此想象而命名。由于山顶布满大块石头,寸草不生,当地人也称之为光头山。秦岭山脉中被称光头山的地方不少,这与造山运动中秦岭形成过程有关,这是秦岭独特的地貌特征。</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驴友们都说冰晶顶是秦岭第三高峰,按地理教科书讲,这说法是不准确的。秦岭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上讲,即使所谓的秦岭主峰太白山3771.2米的拔仙台都进不了前十,甘肃境内4000米以上山峰就不少。狭义上指陕西境内的秦岭部分,冰晶顶也不是第三,应该是第四,是太白山以东最高峰。</span><br></h3> <h3> 冰晶顶不能说绝对的寸草不生,在石缝之间还是长了一点草,有野花开放,应该感慨草木生命力的顽强,有一丁点泥土,即使再高寒贫瘠,都要生长,都努力绽放。</h3> <h3> “仁者乐山”,我不是仁者,没有静如山的仁者之境,但还是喜欢进山上山,不求修炼仁者之心,至少可以找一点如吴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般感觉,愉悦一下心情就足够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