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第一节 学前儿童文学形式核心经验概述</b></h3><h3><b>(一)什么是文学形式</b></h3><h3>“文学形式”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文学形式具体是指文学作品内容赖以显现的文学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段等。“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材料,经过提炼加工后创作出来的。</h3><h3><i>一般而言,幼儿经常接触的文学作品包括以下几类:</i></h3> <h3><b>诗歌</b></h3><h3>儿童诗歌包括了儿歌和儿童诗两种类型。</h3><h3>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也是人一生中接触的最早的文学样式。</h3><h3>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其表现特征:</h3><h3>第一,纯真情感的表达。</h3><h3>第二,优美的想象意境。</h3><h3>第三,凝练的语言。</h3><h3>第四,明快的节奏。</h3><h3><br></h3> <h3><b>故事</b></h3><h3> 故事是儿童最常接触的文学体裁。幼儿故事往往分为童话故事和生活故事两类。</h3><h3> 童话是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夸张、象征、拟人的语言表现方式去塑造形象,表现生活,借幻想创造出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却又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场景。</h3><h3> 生活故事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叙述事件为主,反映幼儿熟悉或需要了解的生活内容,向幼儿讲述经过提炼或虚构的“真人真事”。</h3> <h3><b>散文</b></h3><h3>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在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h3><h3>散文不像故事那样具备完整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它可以通过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来表达一定的所思所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