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5月30日,在这缤纷的初夏时节,伴着蒙蒙细雨,徐州市“三师工程”第十工作坊的老师们,齐聚诗韵飘香的铜山区房村镇实验小学,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铜山区语文教研员李文广主任和房村实小的老师们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h3> <h3> 本次活动聚焦古诗教学,分为古诗研讨课、古诗教学沙龙、专家讲座点评三部分。首先由工作坊的占忠慧、巩慧敏、陶亚男三位老师执教古诗研讨课。</h3> <h3> 来自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的占忠慧老师执教五年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占老师以“看图猜诗名”游戏入课,从“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个方面,一线串珠学古诗,引领学生在吟诵、思索、品味等体验中,读出动静结合的画面,领悟了诗人沉醉乐观的情感。</h3> <h3> 来自鼓楼区煤港路小学的巩慧敏老师执教三年级《宿新市徐公店》。巩老师创造性地将中国诗词大会融入课堂,通过闯关游戏了解学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和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看插图、做动作、想画面,来感受诗中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再总结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儿童诗的学习中。</h3> <h3> 来自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陶亚男老师执教五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陶老师与学生的课前谈话轻松幽默,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课堂上打破常规,以“问一问”、“考一考”的方式检查学生已知情况,立足学情而教。启发学生提“真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送别诗为何只写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学生一起“头脑风暴”,向诗词更深处漫溯。</h3> <h3> 在古诗教学沙龙环节, 工作坊的四位老师针对古诗词教学,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陆岩老师的分享让我们领略到了特级教师戴建荣独创的“读唱吟舞”教学法的魅力;杨雪梅老师的交流让我们充分了解到读诗的作用及如何读诗,让大家在淡雅如馨的氛围中生出诗心,感悟读诗的妙处;杨雪艳老师分享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修笔记之诊断式评价》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以生为本的教育,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并经常进行反思,这样才更有利于师生成长;沙丹老师详细介绍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三个学段古诗学习的目标要求、如何落实低、中、高年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并从朗读吟诵,感受音韵之美;理解涵泳,整体感知诗意;画面想象,循象入境悟情等方面介绍古诗学习的有效途径。</h3> <h3> 最后,三位专家对此次活动作了精彩点评。工作坊的导师、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查晓红主任评价三位老师都上出了自己的风格。占老师教态自然,采用导引式教学,以诵读作为主线,带着学生走进古诗意境。巩老师上课富有表现力,提炼学习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打通学习的路径。陶老师功底深厚,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带领学生对比阅读、查阅资料、读思结合,深度理解古诗意象背后的情感。</h3> <h3> 工作坊的坊主、泉山区少华街小学的副校长张红老师,首先代表工作坊感谢了为这次活动辛苦付出的房村实小,肯定了房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语文素养。三位老师分别通过任务驱动,巧妙导入,激发兴趣:“读”字当先,明确节奏:“化”文为“白”,理解诗歌:相互交流,探究诗意:结合背景,感悟情感:品读诗歌,拓展延伸等步骤,使学生轻松地去读诗、知诗、说诗、想诗、悟诗、品诗,同时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品读其他诗词,丰厚积累,不断提升文学素养。</h3> <h3> 铜山区语文教研员李文广主任作了最后的总结。李主任感谢工作坊的老师来房小研讨。无论是占老师的循循善诱、巩老师的诗情画意、陶老师的智慧幽默都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今天的教研活动也引发了李主任的思考,李主任针对古诗教学的难点,提出几个问题:1、古诗教学的目标该如何定位?定位的依据是什么?2、古诗的考证如何运用到古诗教学中?有没有什么方法?3、要不要把古人“吟咏”的方法引入现代课堂中?</h3> <h3> 李主任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深深地思考。虽然此次“诗以启智,诗以明志”——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结束了,但是关于古诗教学的探讨仍在继续。今后,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共同徜徉在浩瀚的诗海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镌刻在孩子们的心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