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反穿轿子雪山(看图说话)

林林

<h3>轿子雪山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境东北角乌蒙乡,属于乌蒙山系拱王山脉余脉,最高海拔4223米,峰山体型似轿子而得名,唐代大理南诏国王封此山为“乐尼白”。轿子雪山砥柱千仞,立体气候明显,地质地貌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动植物资源丰富,冬季冰雪覆盖,是距离昆明最近的一座极具开发潜力的雪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登山旅游爱好者,主景区是集万亩杜鹃花海,高山天池,七彩瀑布,轿子佛。(百度百科)</h3><h3><br></h3><h3>麦步运动家的潘队为了带领我们挑战运动极限,亲自提前探路,反穿轿子雪山,从山背后的山脚下徒步爬山登顶,再从山前面也就是风景区的正面下到停车场,整段距离25公里。</h3><h3><br></h3><h3>最初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很忐忑,不知道自己的体能禁不禁受得了这么长的公里数,而且又是高海拔运动,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后来被小仙女王玲一鼓作气带我们几个一起报了名,只好硬着头皮参加,也想看看自己的运动极限到底能到哪个点。</h3><h3><br></h3><h3>5.25日早上八点,麦步运动家大本营门口,本次活动参与者二十八人的合影。又酷又帅的吴教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大片的既视感。</h3> <h3>大巴车带着我们一路颠簸,先到达东川的红土地。虽然来云南很多年了,我也是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块状的深浅不一的红铺满整个山坡,高高低低没有规则的排列,有点像梯田,更像大自然随意泼洒的调色板,真的很美。</h3><h3><br></h3><h3>本来可以顺着山坡边上的蜿蜒曲折的公路进入红土地深处,但是那天刚好封路。一群人就在坡上的一块平地尽情领略这神奇的景观。</h3> <h3>因为有吴教,潘队,小毅队长,到了哪都能享受到专业摄影师为我们拍照的优厚待遇。你看这些照片,每一张都比摄影棚出来的更美更专业。当然,最关键的是每个“模特”都很在线!</h3> <h3>我们七个姐妹被同行的驴友戏称为“七仙女”。那我们就暂且忘了自己凡夫俗子的身份,当一回仙女吧!这是七仙女首次同框。</h3> <h3>蓝天白云下的红土地,红土地上穿着白T恤的我俩。虽然是女儿身却也可以如此英姿飒爽。给我们自己点赞!</h3> <h3>跟在驴友们后面,我们也跳跃起来了,优雅的李仙女跳得最好看,我们几个虽然动作简单姿势不对,但也算一次突破。(钟钟露出半个白肚皮的照片就不贴了😀)</h3> <h3>离开红土地,继续一路颠簸,终于在下午五点左右到了轿子雪山后山脚下的炭房村。这里的民宿挺干净的,把行李放进房间后,就匆匆赶到村口的小溪边去玩耍了。</h3><h3><br></h3><h3>溪水真清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水中的石头好像就在眼前,可是TA明明藏在深水处对你眨巴着眼睛。我和珍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脱了鞋袜踩进水里戏水,跟岸上的姐妹们打水仗。我们仿佛真的回到了少女时代,笑啊闹啊,唱啊叫啊,忘了现在的年龄,忘了俗世烦恼。那一刻,我们的内心真的成了仙女一样,明净,清澈,通透~~</h3><h3><br></h3><h3>感谢潘队又折返回来帮我们七仙女拍的照片和小视频。</h3> <h3>小溪边怪石嶙峋,有大有小,有的锋利无比,有的圆滑敦实,好像每一块都有其独特之处。七仙女第二次合影就在它们中间完成。</h3> <h3>这是小溪边上的一块麦田。可能今年云南大旱的原因,麦子有些瘦,麦穗不太饱满,估计这块地的主人已经放弃收割了。所以,这里又成了每一批徒步者的必游之地,成了摄影天堂。这是七仙女的第三张合影。感谢吴教!</h3> <h3>吴教360度摄像头拍的集体大片!</h3> <h3>三桌人的晚餐。原汁原味的土鸡汤,牛肉,最受欢迎的还是当地的农家蔬菜。好客的主人不断给每张桌子加菜加汤,特别纯朴的山里人家!</h3> <h3>夜幕降临了,一帮这么会玩的人怎么少得了明艳的篝火晚会呢?唱起来吧,跳起来吧,嗨起来吧,这一刻,我们只是自己,没有别的身份!</h3> <h3>26号凌晨五点,天还没亮,所有的人都起来了。吃过早餐,在小毅队长的带领下做了爬山前的拉伸运动,大概六点半开始登山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所谓的真正的山路是什么样子的。</h3> <h3>相亲相爱的驴友们。途中每一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帮助别人,这也是麦步运动带给我们的感动,真情,有爱,互帮互助。</h3> <h3>登山第一小分队紧跟着潘队走在队伍最前列,中间部分由吴教协助,最后有小毅队长压轴收尾,保证每一个人的安全和不落队。由此体现麦步运动家的专业水准,真的很棒!</h3> <h3>山路何止十八弯,我数也数不清拐了多少弯。路面上都是小石子和泥沙,稍不留意就会摔倒。可是,就是这样的崎岖山路旁却有如此美丽多娇的一泓清泉随我们而上,泉水冰冷却清澈,潺潺流水伴随着我们一路同行。</h3> <h3>一处平缓坡地上的一颗松树,如此惊艳!感觉此景只应画中有,不似在人间。</h3> <h3>山路越来越难走,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只有马走过后留下的淡淡痕迹。我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相互提醒或者搀扶着,继续往上。</h3> <h3>登山杖对于我们初级登山者特别有用,如果没有登山杖的支撑,这样的石头路面足够摔上一百回了。老队员们都拄双杖,我们还不太适应,只会用单杖。</h3> <h3>终于到达第一座山峰峰顶,举杖高呼!</h3> <h3>没想到更难走的还在后面。已经很疲乏了,我的脚掌还磨破了,很疼。我就忍着,坚持着。过段时间就问潘队,走了多远了,他说有一半了,我们就很开心地大叫,哇,终于过去一半了。可是,再过段时间问他,他说大概有三分之一了。我们就像个孩子似的责问他,你刚才都说有一半了,怎么现在才三分之一?他就嘿嘿嘿地笑着跑到前面去了。就这样,我们几乎被潘队一路骗着往上爬。</h3> <h3>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大家都停下来补充能量,稍事休息。所有的垃圾都用袋子装走,不允许留下一点点。这又是麦步运动家的优秀品质,环保不是嘴上说说的,细节决定成败。</h3> <h3>山上的风景太美太美,我真恨自己无法表达出那种震撼,那种感动,好多次的回眸、远眺和俯瞰都让我热泪盈眶。那是只有在高处才能见到的大自然,哪怕一朵花,一颗小草,一片叶子,我都觉得它们美得不可方物,无以言表~~</h3> <h3>登山有很多学问。比如累的时候不能一屁股坐下,只能扶着登山杖最多20秒时间就要继续走,越歇越使不上力。我深有体会。</h3><h3><br></h3><h3>中途吃干粮的地方海拔大概有3600米左右,坐了二十分钟,第一小分队的其他人就又上路了,潘队叫我们一起走,我和益珍想等后面的五位仙女一起,就多坐了十多分钟,等她们赶到时我的后背觉得特别冷特别寒,吴教说不能再坐了,要赶紧走。我俩听了吴教的话,又继续往上爬。这个时候忽然觉得没有之前有力气了,呼吸也变得急促短快,我只能停下来,靠在路边大口喘气。然后我发现自己左手的手指失去了知觉,不会动弹了。益珍赶紧喊吴教,吴教说我有了轻微的高反,使劲掐我的拇指根部,益珍帮忙搓我的手指,好一会儿才恢复正常。</h3><h3><br></h3><h3>吴教说接下来再累也要站着不要坐,也不能站太久,最多20秒,这样身体就一直处于一个热的运动状态,才能坚持下去。后面再苦再累我俩都没有坐过,也是靠这个方法坚持到了最后的轿顶。</h3><h3><br></h3><h3><br></h3> <h3>万丈风光在险峰。此话堪称经典!</h3> <h3>越是靠近轿顶越是悬崖峭壁。益珍边走边提醒我要靠路里面,不要往旁边看。我跟她说,万一我滚下去了千万不要拉我,她问为什么,我说你拉我的话我肯定把你也拽下去了呀,到时候没人善后。她说不行,拽下去就拽下去,不能不拉。看,又是一个傻女人!</h3> <h3>明明已经看到轿顶了,可是还要上很多级天梯才能抵达。高处不胜寒,我们冷得已经把能穿的都穿上了,风偏偏还很料峭。梯子很陡,很多护栏已经坏在一边,只能手脚并用,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掉下去。我跟益珍说,我们仿佛走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爬雪山,胜利就在眼前,冲吧!</h3> <h3>经过八个多小时的历练,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那种兴奋,那种自豪与骄傲,真的用言语无法比拟。我们征服了这座雪山,更重要的是征服了自己。这是从出生到现在四十多年里从来没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累,能坚持下来,这本身就是奇迹,而我们自己,就是这奇迹的创造者!</h3><h3><br></h3><h3>“自找苦吃,花钱买罪受”,没有经历过的人都会这样说,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内心是丰盈的,是丰满的,是博大而宽广的。甚至经历之后,我更懂得人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莽莽苍苍的人世间隐藏了多少广袤的美与爱啊!</h3><h3><br></h3><h3>感谢潘队,一直“骗”我们不断往上再往上。感谢吴教,把自己那么重大的私事放在一边,陪我们走完全程。感谢小毅队长,把自己的雨衣都送给了队友,帮忙队友背行李,无怨无悔地为大家服务。麦步运动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优秀的领导人才能越走越好,越走越远~~</h3><h3><br></h3><h3>期待下一次的挑战~~</h3> <h5><br><br><br>  ps:徒步回来一直忙于排练,匆匆记录,不尽人意。原创文字,图片来源于这次活动的驴友们。感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