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将团走来的一个兵——赵金来

🍀扬扬扬🍀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民军队忠于党</b></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在 战 斗 里 成 长 </b></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河之滨</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集合着一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类解放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救国的责任 </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div>  </h3><h3>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10个步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在雄壮的军乐声中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第一个通过天安门的步兵方队——“夜袭阳明堡机场”英雄连队组成的方队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我军初创时期的一支老红军团队,从这里走出过一百多位开国将军,徐向前、洪学智、陈锡联、王宏坤、王近山、李德生等率领过这支光荣的部队,它是我军唯一被称为“百将团”的部队。这支诞生于1927年秋的红军团队,前身为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由湖北黄麻起义建立起来的红28团和由江西星子港口起义建立起来的红32团组成。1937年8月,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由红10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后来的晋冀鲁豫军区3纵7旅19团,中原野战军3纵7旅19团,第二野战军第11军31师91团。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6师106团,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71集团军“战虎”特战旅某部。</h3> <h3><br>  赵金来同志就是从这支英雄的部队走出的一名优秀指挥员。60多年的军旅生涯,他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人民军队一名高级指挥员。他当过通信员、卫生员、警卫员,从普通一兵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军副参谋长、副政委、副军长,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支流淌着红军血脉光荣的部队,是残酷的战争锻造了这位老军人的钢铁意志,是我们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哺育了他不断成长。<br></h3><h1><b><br></b></h1><h1><b>一、投身抗日</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b><b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干革命</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12岁的小八路 </b></h5><h3> <br>  赵金来1926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束鹿县新垒头乡新头村。束鹿县现在叫辛集市,地处冀中南。束鹿大家都很陌生,但距离它东30多公里的衡水市却因为著名的衡水中学而名冠全国。</h3><h3> 束鹿本是很富饶的地方,但是,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家乡一位当老师也是中共“地下党”的长辈帮助下,他读了1年小学,也受到初步的革命的教育,逐步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穷人才能翻身得解放”的道理。</h3><h3> 1937年7月,在家乡百里外发生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不久华北大部分城市和要地沦陷。1938年初,八路军129师385旅工作团到束鹿县宣传抗日并号召青年踊跃参军抗日,赵金来和同村小伙伴一起,找到八路军工作队,经过软磨硬泡不懈努力,总算参加了385旅新兵团。后来被分到旅独立3团武术连,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小战士,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经历战斗无数,一生8次负伤,几次死里重生。</h3><h1><b><br></b></h1> <h1><b> 打鬼子</b></h1><h3></h3><h3></h3><h5><b> ——赵家庄伏击战 </b></h5> <div><h3> 1939年,日军的侵华战争更加疯狂,祖国的大片河山遭到践踏。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抗日根据地向冀南、豫北及铁路沿线挺进,广泛开展冀鲁平原的游击战争。 </h3><h3> 13岁的赵金来,在129师385旅独立3团武术连当战士,当时部队在河北束鹿县一带活动。3月的一天,接到上级的命令:指示武术连在河北束鹿县城东南40里赵家庄设伏打伏击,这是他参军后的第一次参加战斗。参军不久的赵金来和其他新兵一样手中武器就是长矛和大刀,部队埋伏在赵家庄各制高点、平房顶上,严阵以待。约上午9点钟左右,有一百七八十个鬼子和汉奸出城准备“扫荡”,当鬼子的队伍进入了伏击圈,“打“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全连轻重火力一齐开火,步枪机枪手弹打得鬼子血肉横飞,横尸满地,当场打死、打伤敌人40多人。</h3><h3></h3><h3> 在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后,部队逐步撤出战斗。年轻的连长带着机灵的赵金来负责掩护断后。面对围上来的敌人,他们边打边撤,一会房上一会墙后,最后退入一间房里,堵住了门窗,据屋坚守。</h3><h3> 紧要关头,连长硬是用没有刺刀的枪管捅死了一个准备进屋搜索的鬼子。最后他们凭着冷静和机智,成功脱险归队。</h3><h3><br></h3><h3></h3><h3><b> “公司窑”</b></h3><h3><b> ——第一次负伤</b></h3> <h3> 在那残酷的年月,打仗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负伤、牺牲。赵金来1938年入伍,1953年从朝鲜回国,15年间参加数百次战斗,负过8次伤。右脚、右肺、右小腿、右大腿和右臂,以及右肩,还有左大腿和左臂,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枪炮子弹的“洗礼”,甚至,还有一个没有取出的弹片留在肺部伴随着他一生。</h3><h3> 1941年8月,在刘邓首长的指挥下129师发动邢沙永战役,在河北省沙河县,769团负责攻打日本鬼子的“公司窑”。</h3><h3> “公司窑”在沙河以西(当地又叫老狼沟)。这座煤矿西接太行山,东邻平汉路,位于太行山到冀南的交通要道,其军事、经济地位都很重要。可是,它却被伪军高德林部所霸占,为日伪军封锁太行山区的一把“锁”,也是我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路东的一块绊脚石。</h3><h3> 高德林原是国民党第29军的1个团长,抗战爆发后,投靠日军当上了伪“剿共第2路军司令”,手下有3个团及特务营、军教队、警队等共3500余人。这个民族败类自1938年5月窜到公司窑后占了煤矿,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植下,既挖煤又制造武器无恶不作。</h3><h3> 31日午夜,769团在团长郑国仲、政委漆远渥的率领下,开始攻打“公司窑”。战斗进行的很顺利,经过几天的战斗,在385旅13团和14团的配合下,通过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高部大部被消灭。</h3><h3> 3日下午,从邢台方向400多日本援兵在6架飞机配合下向我扑来。这时16岁的赵金来在团里当公务员,跟随部队在御路村对来犯日军展开突然袭击,给来犯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毙伤敌人100多人。在完成阻击任务后,部队按命令逐步撤出战斗,机枪班掩护部队交替后撤。</h3><h3> 敌人开始向我们后撤的部队不断炮击,突然敌一发炮弹在附近炸开,一块炮弹片飞来打中他的右脚,战友忙用急救包帮他包扎上,但剧烈的疼痛影响了他的行动速度,渐渐他落在了后面。日本鬼子迅速包围上来,我负责掩护的部队已陷入重围。混战中,旁边一位老战士毫不畏惧,拿着一枚手榴弹与鬼子对峙着。手榴弹也扔完了,那老战士抓起地上的一把土,撒向日本鬼子,趁鬼子迷眼的功夫,扭头向回跑,拉着行动缓慢一瘸一拐的赵金来,—起迅速脱离了险境,这次是赵金来在与穷凶极恶的日寇战斗中第一次负伤,也是在老战士的帮助下又一次脱险。</h3></div> <h3>抗日战争时期,时任班长</h3> <h3></h3><h1><b> “北流寺”</b></h1><h5><b> -—与死神擦肩而过 </b></h5><h3> </h3><h3> 1945年6月30日,赵金来随769团在河南安阳市北流寺打日本鬼子军官大队伏击战时再次负伤。</h3><h3> 当时赵金来任团指挥所特务连通讯排班长,团长是李德生。上级得到情报,有一股敌人路过,部队准备打伏击。</h3><h3> ……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由于团指挥所暴露,敌一顿炮弹袭来,一名警卫员当场牺牲,正在警戒观察的赵金来被飞来的弹片从后背打进去了,深入右肺,血如泉涌。虽经过简单包扎仍无法止血,由担架队员将他紧急向后方医院转送,这是他第2次负伤。</h3><h3> 在山西省武乡县后方医院,他虽然进行了手术,但由于体内流血没有完全止住(肺部有弹片没有被发现并取出),血流涌进胸腔,引起了窒息,深度昏迷。救护医生认为他没救了,于是被送进了太平间。</h3><h3> 但在太平间他顽强地坚持了一夜,竟然苏醒过来了。碰巧让路过的同病房的伤员们发现,急忙又把他从太平间里抬了回来,终于战胜了死神。</h3><h3>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医疗条件极度落后,有时候甚至连麻醉剂、手术刀都没有,负伤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死亡。生死一线,靠什么度过“鬼门关”?更多的时候是靠超人毅力和非凡意志与死神搏斗。</h3><h3> 由于当时医疗设备简陋,赵金来身体里的大弹片取了出来,还有一块指甲大的弹片没被发现,一直留在体内。当他从朝鲜战场回来,检查身体才发现这块遗留在胸口的弹片。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没能取出。后来虽然医疗条件好了,但由于工作忙就一直没有取出,这块弹片就一直留在他体内伴随着他一生。</h3> <h3>解放战争时任连长</h3> <h3></h3><h1><b>二、为了新中国</b></h1><h3><br></h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国民党反动派却妄图夺取胜利果实,一面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加紧派兵抢夺已被共产党军队占领的地区。 <br> <h3></h3><h1><b> 首战屯留</b></h1><br>  为从军事上给蒋介石军队有力打击,配合毛主席重庆谈判,晋冀鲁豫部队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下,准备在上党地区开展一次抗战胜利后的大规模反击战。<h3> 此时129师部队整编为太行纵队、太岳纵队、冀南纵队3个纵队。769团属太行纵队第4支队(太行纵队辖2、3、4支队)。上党战役第一战打屯留县。太行纵队(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陈锡联将主攻任务交给第2支队,第4支队769团待命支援,这时的团长兼一营营长李德生。</h3><h3> 9月11日凌晨2时30分,战斗打响。第2支队开始进攻比较顺利,占领城东、南、西关,在乘胜扩大战果时进攻受阻,随令769团投入战斗。下午2时,李德生亲率一营进攻城东南角,我方和敌方的炮火相互交织,阵地硝烟滚滚,火光冲天。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凶猛,我官兵艰难地攻到城墙下,竖起了天梯登城,一步步接近城碉,用炸药包在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紧接着团长率领的突击连从缺口冲上了城头,担任团部警卫班班长的赵金来及通讯员们紧跟李德生团长爬上了城头。他一手握手榴弹,一手持驳壳枪,紧紧护卫在团长左右。</h3><h3> 团长带领登上城头的突击队与敌人短兵相接,近距离枪战,不断有人倒下。战斗打到白热化,这时候警卫员们担心首长的安全,但团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拉也拉不下去,唯一保证首长安全的就是奋勇杀敌。</h3><h3> 由于突入缺口的突击队的兵力有限,后续部队没有跟上,敌我对峙,形成胶着。敌人不断从两面向我突击队夹击,妄图将我突击队压下去封住缺口。紧要关头团长命令:“赵金来,赶紧传令将进攻城门的2连调上来增援。”</h3><h3> 赵金来于是顶着枪林弹雨,又顺着云梯冒死回到城下,传令正在攻打城门的2连,除留部分战士继续攻打城门,大部队迅速调转进攻方向,从已打开的缺口攀上城墙,增援突击队与敌交战。</h3><h3> 天黑渐渐黑下来了,我769团越打越勇,最后全部登城,经过激烈的巷战,全歼负隅顽抗的敌人。 </h3><h3> 屯留攻城战为上党战役打了个开门红。</h3> <h3>769团突破屯留城</h3> <p>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活捉快速司令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豫北攻势,重点打击敌王仲廉部,以吸引国民党军增援豫北,打乱其战略部署。赵金来和他的部队也参加了这场战斗。</p><p> 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原49旅)是蒋介石的5个机械化部队之一,是他的王牌部队,全美式装备,机动性和火力较强,司令李守正,少将,黄埔四期。在抗日战争中他曾参加西峡口、重阳店等战役,战果辉煌,威震天下!但在内战中却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这时被我晋冀鲁豫部队紧紧地压缩包围在大胡营(河南浚县)。</p><p> 这是1947年4月,这时的129师769团已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3纵7旅19团,赵金来任3营10连连长。</p><p> 这时,兄弟部队21团已占领了大胡营外围阵地,10连的任务是配合其他部队由镇子西向东攻击前进,向东发展。</p><p> 赵金来带领3排作为突击队进村逐屋搜索,开始进展顺利,但攻击的途中发现进攻路线的右大街上有一座两层的青砖楼房,上面几个枪眼吞吐着火舌封锁了前进的道路,决定立即拿下这座楼控制制高点。于是他迅速组织好全连火力,向敌火力点猛烈射击,敌人被压制住,乘敌惊慌犹豫之际,3排越过大街,冲进院里占领了这座楼房,将这里1个班敌人俘获。从俘虏口中得知敌旅部就在附近,但不清楚是哪栋楼房,于是马上命令继续搜索。</p><p> 正在搜索前进时,被前面院落里的敌人用密集的机枪封锁了道路,进攻一度受阻。天渐渐亮时才发现前面是一座两层高大坚固的青砖楼房,门窗都被封堵,几个火力点吞吐着火舌。营长南峰岚也来到阵前,命令必须在总攻前拿下这座大楼。</p><p> 于是赵金来亲自带领2、3排用打穿墙壁的方法逐步运动到大楼的侧后,1排在原地做正面佯攻。为了防止敌人发现企图,在发动攻击前,战士们没有凿穿最后一堵墙,只等指挥员一声令下,墙倒同时全连轻机枪火力瞬间对准敌火力点开火。在压制住敌人火力后,爆破组迅速抱着炸药包,冒着敌人不断扔下的手榴弹,前赴后继地冲向墙角,点燃了炸药包。随着一声巨响,小楼被炸出个大口子,楼内的敌人死伤一片,立即失去抵抗,纷纷缴械投降。</p><p> 打扫战场,才发现攻下的这座小楼是敌人的司令部,赵金来带领的10连无意中端掉了敌人的指挥机关。</p><p> 在一群灰头土脸的俘虏中,有一个一身被薰得黑糊糊的肥头大耳,身穿黄卡叽美式军服的家伙,原来他就是最高指挥官——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司令李守正,同时还俘虏其两个少将付司令蒋铁雄、袁峙山。主将被捉,群龙无首,敌军很快失去抵抗,敌快速纵队被全歼。</p><p>(大胡营战斗缴获的国民党快速纵队的坦克至今仍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p><p><br></p><p><br></p> <p>被俘的李守正少将</p> <p>在河南浚县大小胡营全歼第二快速纵队后,我军战士们在被占领的敌街头堡垒上欢呼胜利!</p> <p>大胡营战斗中,7旅缴获敌军坦克,现仍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鏖战羊山</b></p><p> </p><p><br></p><p><br></p><p>  1947年6 月30日晚,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张科镇到临淄集300里地段上,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p><p> 此时,蒋介石匆忙调集整编第70师一个半旅、第32师两个旅、第66师两个旅,分别抵六营集、独山集和羊山集,妄图堵截刘邓大军。</p> <p>羊山及羊山集地形图</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羊山集是山东金乡西北30华里处的一个大镇,居民千余户。镇北面靠羊山。羊山东西长约5里,高约400米,山上突出三峰,形状似羊由此得名“羊山”。当地称东峰为“羊头”,中峰为“羊身”,西峰为“羊尾”。羊身最高,能瞰制整个羊山和羊山集。守敌整第66师系蒋介石嫡系陈诚所部,装备较好,受反动教育较深,是将介石打内战的主力之一。羊山集周围环有寨墙,并有护寨外壕一道,东南两边地势低洼。该敌进至羊山后,不分昼夜地抢修工事,沿山腰构筑地堡(还有日本鬼子留下的地堡)、交通壕,据守顽抗。</p><p> 此时正值雨季,在羊山集附近形成了沼泽地带。7月15日,2 纵、3 纵一起向羊山集地域敌整第66师发起攻击。敌凭借坚固工事顽强抵抗,战斗异常惨烈,由于没有控制羊山几个制高点,进攻几度受阻,已进行了10日,仍没进展。</p><p> 战士们都只穿着裤衩,光着脊梁在水深达半人的交通壕里向前运动。纵队司令员陈锡联也同大家一样穿着裤衩靠前观察指挥战斗。 </p><p> 赵金来所在的19团几天来一直在外围负责打援,在战斗进行最困难的时候,受命担任主攻任务,决定进攻羊山,骑上羊腰后再攻取羊山集。</p><p> 战前,纵队司令员陈锡联亲自到主攻团做动员,他说:“你们团是老红军团,很能打的一个团,红军时期称为‘老虎团’;几个友邻部队都打了羊山,没有打上去,现在要用你们了,看你们能不能打上去……”</p><p>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陈司令亲自向三个突击连长布置任务,询问准备情况。陈锡联说着,又突然想起了什么,指着赵金来问:“哦,那天,就是你喊着让我换匹快马,是不是?”</p><p> 那是过了黄河后,第1、2、6纵队都打响了,第3纵队的任务是盯住西路敌军。部队不知道还有硬仗等着他们,急得不行。正好陈锡联骑着马从10连经过,赵金来喊:“司令员,你的马该换换了!”陈锡联奇怪地问:“我的马怎么啦?”赵金来:“你的马跑得太慢,任务都让别的纵队抢走了!”</p><p> 赵金来没想到司令员记住了自己的话,笑了起来:“报告司令员,现在你的马不用换了,我们的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陈锡联也笑了,叮嘱“好好对付宋瑞珂,一定不要急躁。”</p><p> 7 月27日,天气突然放晴,下午6 时30分部队发起总攻击。野炮、山炮、迫击炮交织在一起,火龙似地射向羊山主峰。担任主攻任务的7旅19团3营营长南风岚(南营长在此战斗中牺牲),指挥突击9连在炮火掩护下向前运动。此时,敌军暗堡火力点复活,十几挺重机关枪火力交织成一道火墙,羊头、羊尾的侧射火力也疯狂地向9连侧射,前进受阻。在离山头还有50米的时候,9连只剩下20几个战士,被敌火力压在了一处断崖前。</p><p> 随后跟进的10连连长赵金来见断岩太陡,冲击困难,便命令1排长带2班从右侧顺交通沟迂回上去,占领断岩,接应9连。这时,我军一排炮弹落在断岩上。1排长趁着烟雾冲了上去。战士们在交通壕里与敌人展开殊死拼杀,控制了交通壕。激战中1排长牺牲。</p><p> 赵连长命令战斗英雄代理排长史玉伦,马上带领1班、3班上去。史玉伦在向前冲一段,扔出几枚手榴弹后,也突然中弹牺牲。</p><p> 这时,两边的敌人开始向1排反扑,企图夺回已经失去的交通沟。赵金来立即命令2排上去挡住右边反扑的敌人,消灭左边反扑的敌人。</p><p> 当他正用旗子指挥部队前进时,猛然一颗子弹射穿了右肩胛骨。他坚持用左手举起指挥旗命令部队继续前进,指挥2排打退了敌人1个连的反扑,其他友邻部队乘势攻上山头。 </p><p> 羊山集的敌人一看羊山失守,于是成连成营的往山上涌来,梦想夺回已经失去的山头。</p><p> 赵金来指挥10连拼死抗击。</p><p> 手榴弹扔完了,就用石头砸!</p><p> 刹时,大小石头轰轰隆隆象滚雷巨响,砸向敌人,敌一次次进攻被打退,就这样他们牢牢地守住了羊腰。</p><p> 不久,传来了胜利的消息:7旅协同8旅、9旅和友邻6纵队的16旅,攻占了羊山集,全歼守敌整66师,师长宋瑞坷和他的部属旅长、团长等,统统都被我军俘虏了。</p><p> 羊山战役(鲁西南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道路,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从此开始了一个伟大转折,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p><p><br></p><p><br></p><p><br></p> <h3>羊山战役后刘邓大军彻底放弃后方,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蒋介石统治的腹地。</h3> <h3>羊山战役2纵司令员陈再道</h3> <h3>羊山战役3纵司令员陈锡联</h3> <h3>羊山战役珍贵影像。</h3><h3>羊山被俘守将宋瑞珂(最近央视热播《特赦1959》中有展现,1960年11月被第二批特赦)</h3><h3>建在羊山“羊头”上的羊山战役纪念雕塑。</h3> <h3>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的赵金来(前排中),时任连长。</h3> <p>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的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雪大别山 </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1947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明决策,拉开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p><p> 羊山战役后,部队迅速南下,渡过沙河、泉河,抢渡淮河,经过十多天的行军作战,粉碎了沿途敌人的围追堵截,于8月25日,野战军主力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战略跃进的任务。</p><p> 部队进入大别山后,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剿,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 部队在大别山中拖着敌人来回兜圈子。12月的一天,顶着漫天大雪,19团刚摆脱了尾追的敌人,赵金来带10连正在一公路边的山上担任警戒。</p><p> 这时从公路过来一支队伍,派人去联络,原来是刘伯承司令员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机关过来了(1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疯狂围追堵截,野战军机关一分为二,刘伯承司令员、张际春副政委组成后方指挥所,率1、10、12纵转入外线;邓小平政委、李先念副司令员、李达参谋长率领前方指挥所,率2、3、6纵队坚持内线作战)。赵金来立即迎上前去,刘司令员亲切地询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怎么还不赶快转移,敌人包围上来了。”</p><p> 敌情紧急,刘司令员果断指示,全团立即转移。团长随令10连就地展开,掩护刘司令员率领的机关及担任机关后卫的2营转移。这时前方枪声大作,2营已陷入敌人包围。</p><p> 接到命令,赵金来立即将部队展开,占领了路两边的山头,准备阻击敌人接应2营。 </p><p> 部队刚进入阵地不一会儿,大股的敌人就涌了过来。赵金来亲自抄起一挺揀盘机枪,并喊一声“打!",全连一起开火,将敌人打得东倒西歪地滚下山去。敌人仗着人多,不一会儿又组织起来往上冲,一次次的冲锋都被打了下去。</p><p> 这时被围的2营开始往外突围,一个排出来了、一个连冲出来了。到天黑时,冲出来两个连,而2营5连为了掩护突围,除撤出一些伤员外,大部分与敌人血战到底,壮烈牺牲。</p><p> 10连阻击敌人掩护总部机关和2营突围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当2营最后冲出来的一名战士突围后,赵金来命令部队撤出战斗,翻过一座山岭、趟过一条冰河,朝着团主力转移方向追赶去。</p><p> 后来战斗总结,如果当时不是刘司令员英明果断,指挥迅速转移,10连顽强阻击,损失就不光是2营的一部分,野司机关和19团都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p><p><br></p><p><br></p><p><br></p> <h3>刘邓大军挺进途中</h3> <p>进入大别山区</p> <p class="ql-block">三纵前锋主力一路猛插猛打,前出到安徽六安,霍山,舒城,桐城,庐江,岳西,潜山,望江,直抵长江,威胁九江,武汉。</p><p class="ql-block">刘邓挺进大别山行动,调动了大批国民党军队,打乱了蒋军重点进攻的部署,减轻了陕北中央和山东解放军的压力,以巨大的牺牲和损失,坚决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任务。</p> <p><br></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宿县攻坚战</b></h1><p><br></p><p> </p><p>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在各战场对国民党军队进入战略反攻。10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战略决战,进行淮海战役。</p><p> 战役第一阶段,为配合华东野战军围歼黄伯韬兵团,切断津浦线,阻敌南逃北援,以孤立徐州刘峙集团,中野3纵奉命向徐州、蚌埠线出击,夺占宿县城。</p><p> 宿县城乃徐、蚌地区交通重镇。是敌人的重要补给基地。宿县城墙坚实高厚,护城河既宽又深,城墙上筑有坚固的永久工事和明暗射击点,城内筑有碉保、地堡,城墙至护城河设有部分鹿辔。宿县城守敌为交警第16总队、第2总队第3大队,第25军148师(补充师),装甲车第7营以及后方留守机关等共13000余人。守敌司令部位于城东南角福音堂。</p><p> 这时赵金来在中原野战军3纵7旅19团担任3营副营长。1948年11月,在宿县攻坚战斗中,19团所在中原野战军3纵7旅担任城东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部队冒着滂沱大雨,于11月13日达宿县东韩庄地区集结待命。</p><p> 宿县城进攻战斗于11月15日下午5时开始。19团以1营为突击营,2连为突击连;赵金来所在3营为二梯队,2营为预备队。</p><p> 在我猛烈的火力急袭下,突击连对小东门开始连续爆破。突击小东门必须经过护城河上唯一的小石桥,为了阻止我军攻城,敌军用各种火器控制小石桥,最后妄图炸毁桥梁以阻止我进攻。突击队员们拼死护桥,前赴后继,不少战士倒在桥头,桥还是被炸掉一半。紧接着,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艰难突到城下,实施爆破,炸开了一节城墙,后续部队沿着烈士用鲜血开辟的道路,从被炸的城墙缺口登上城墙,击退来自大东门方向约一个连的敌人向突破口反扑。</p><p> 17时40分许。3营、团二梯队投入战斗,随后团主力,旅二梯队也象潮水一样拥进城内,和敌人展开激烈巷战。</p><p> 在我19团1营突破小东门之同时,第9旅亦打开西门,第8旅23团也从城东北突破,三个箭头以锐不可挡之势向敌心脏突击。</p><p> 按照预定的作战任务,各突击部队实施穿墙凿沿,猛插猛打,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第1营沿东西大街向西发展进攻,团首长亲率第2营向西南方向发展进攻,赵金来带领第3营直插城东南守敌司令部所在地福音堂。 </p><p> 由于我大量部队投入城内,猛打猛冲,发展迅速,敌人的抵抗土崩瓦解,至22时左右,残余敌人基本被我肃清,我军先后占领了天主堂、电报局、医院等半个城市。至午夜12时许,19团1营在东西大街和第9旅部队会师。</p><p> 最后只剩下匪首张绩武及其司令部共300余人,据守城东南角福音堂,凭着坚固工事负隅顽抗,赵金来率领的第3营已将其团团包围,对其劝降无效,遂于16日3时,向敌发起猛攻,他们将山炮推到城墙上对福音堂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刚发射了三发炮弹,院内敌人即喧哗骚动起来,战士们趁势开展政治攻势,敌在我炮火打击和政治瓦解下,自知突围无望,被迫向我投降,战斗至此胜利结束。张绩武换上士兵服混在俘虏中,从福音堂地下室被押出,企图蒙混过关最后被查出。</p><p> 宿县战斗中,三纵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全歼了宿县守敌13000人,圆满完成了切断津浦铁路,孤立徐州之敌的任务,有力的配合了华野作战。全团计俘敌总队中将副司令官张绩武以下2000余名。</p><p> 宿县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从城东关远眺宿县东城门“望淮门”及宽阔的护城壕沟,还有城墙东南角的魁星楼。 (三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宿县东城门“望淮门”——远处的魁星楼,近处的护城河石桥(是城东关通向东城门的唯一桥梁)(三十年代)。</p><p class="ql-block">当年解放军为了保住这座唯一通向东城门的小桥,保证攻城部队顺利攻到城下,拼死抗击,不少战士倒在这个小石桥前,虽然只保住了半个桥面,但保证了突击队和后续部队顺利攻取东门。</p> <p class="ql-block">宿县福音堂,张绩武指挥部。(三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战后宿县东城护城河、城墙、城门。被炸断的护城河桥,炸塌的城墙突破口和炸毁的城楼。</p> <h3>  今天的福音堂地下室入口,国民党津浦路护路中将副司令张绩武就是在这个地下室被解放军俘虏。</h3> <h3>3营俘获宿县守将中将张绩武。<br></h3> <h3>宿县城被9旅攻克的第一个突破口——西门及突破城门的勇士们。</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渡江第一船 </b></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已尽数被歼灭,但利用长江天险,妄图据守长江防线,阻止我军过江解放全中国。我二野、三野、四野从东中西三个方向组成突击集团准备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 这时中原野战军已改为第二野战军,赵金来时任第二野战军3兵团11军31师91团3营副营长。</p><p class="ql-block"> 11军91团属于渡江西集团,集结于安徽省安庆市附近。准备工作紧张热烈而十分艰苦,首先是水上训练。南下部队大部分是北方人,根本不会游泳,都是旱鸭子,于是赵金来就带头与战士们一起在2、3月份寒冷的水库、湖泊里练习,学会了简单的“狗刨式”。战士们还集思广益发明了一种用土办法制的竹编救生圈,同时依靠人民群众筹集了不少小船。为了隐蔽作战企图和方向,开挖了引江引渠和暗沟躲过敌机的侦查。</p><p class="ql-block"> 4月21日的下午3点,渡江部队开始行动,战士们把“暗沟”冲开,推船进大江。下午4点,随着一颗颗信号弹飞向天空,作为突击营,赵金来率领3营营部的十多个人坐一条船,带领两个连在前,按照预定方案和编队极速向对岸冲去。当天下着小雨,正好刮着西北风,船队顺风顺水而下。</p><p class="ql-block"> 当船队到江心时,遇到了敌人大炮和重机枪的火力封锁,各船当即一边对敌人还击,一边加快速度。在抢占滩头阵地时,我指战员一个个奋不顾身地跳进齐腰深的水里冲向岸滩,在南岸的叫“鸭儿沟口”的地方强行登陆。由于我军在敌人没料到的地点和方向进行登陆,敌防守薄弱,防守力量较少,遇到的抵抗不大,3营顺利登陆,立即向前指发出成功登陆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突击队从登船渡江到下船抢滩一共只用15分钟时间,被船老大称作“神兵”。(1949年8月4日,邓小平奉命抵京参加开国大典时,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作了一个《从渡江到占领上海》的工作报告:“……从4月20日夜里开始,24小时内大体上30万人全部过了江,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队伍一过江,敌人就乱了,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如何逃出我们的包围。”)</p><p class="ql-block"> 抢占滩头阵地后,部队迅速向左右沿江发展,卷帘攻击,策应后续部队渡江。迅速占领了牛头山敌支撑点,接着解放殷家汇镇,沿殷家汇(现殷汇镇)-石台-祁门公路追击合围蒋军。</p><p class="ql-block"> 战后,赵金来率领的3营9连获得11军‘渡江第一船’称号,3营获得“强渡长江突击队”称号。</p> <h3>  高德地图标识的当年3纵11军渡江主要突击方向-铁板洲、玉板洲(今铁铜乡),赵金来率领的31师91团3营突击队渡江突击方向鸭儿沟口(今宁安高铁跨江高铁桥处)。</h3> <h3>苏联摄影师拍摄的彩色相片——我军准备向江南进军,隔着长江,对面就是将要解放的江南。</h3> <h3>苏联记者拍摄的彩色相片,渡江大军在内湖里训练,为成功渡江做充分的准备。</h3> <h3>赵金来付营长(左)带领的渡江突击队勇士。</h3> <p class="ql-block">91团突击队战前写决心书。(来自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p> <h3>当年珍贵的渡江战役视频</h3> <p>渡江战役发起前,91团3营作为渡江突击队,军师首长和地方政府代表给突击连的战士、船工戴光荣花,授“渡江先锋”红旗。(团史馆)</p> <p class="ql-block">“鸭儿沟”—91团渡江战役江北起渡点。战士们用自己发明的人工转轮推进船,最快只用15分钟渡过长江。(团史馆)</p> <h3>今天的鸭儿沟口</h3>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令人震撼的照片。19岁的江苏扬中小姑娘颜红英和妹妹颜根兄,跟着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为渡江大军撑船划桨。</p><p class="ql-block"> 全国最小的渡江英雄是安徽无为县的马毛姐,当年14岁随哥哥运送解放军六次渡江,荣获“一等渡江功臣”称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受邀到中南海毛主席家做客。</p><p class="ql-block"> 像这样全家老少上阵为解放军撑船掌舵的沿江老百姓,在我渡江大军中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是一支无往而不胜的军队。</p> <h3>大军登上长江南岸</h3> <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勇猛地登上江南</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钟山风雨起苍黄</b></div></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百万雄师过大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虎踞龙盘今胜昔</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翻地覆慨而慷</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宜将剩勇追穷寇</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可沽名学霸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若有情天亦老</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间正道是沧桑</b></h3> <p class="ql-block">芜湖繁昌夏家湖百万大军渡江第一登陆点。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中集团27军79师。</p> <p>团史陈列馆陈列的光荣的旗帜。</p><p><br></p><p><br></p><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进军大西南</b></p> <p>在第二野战军的配合下,第三野战军在安徽境内追上并歼灭了大批南逃国民党军,仓惶出逃的敌军沿路丢弃的大量武器装备。</p> <p>  3纵主力在完成了截断皖赣线,保证三野主力在安徽郎溪广德地区聚歼八万多国民党主力部队后,又一路追歼,解放浙江金华等地。1949年7月,3营随团主力进驻安徽南部南陵青弋江地区集结,进行以进军大西南准备为中心的军事、政治训练。图为3营营部全体同志合影,前排右二浅色上衣带钢盔的是赵金来,时任营长。</p> <p>1949年8月9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在安徽芜湖进军西南动员大会上,号召指战员们“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国”。</p> <h3>1949年进军大西南时三营全体连以上干部合影。前排左第二人是赵金来。</h3> <h3>91团3营8连进军大西南前留影。</h3> <h3>91团3营7连进军大西南前合影。他们中的许多人牺牲在新中国诞生的黎明时。</h3> <h3><br>  1949年8月,赵金来所在的11军31师91团,随刘邓大军一路北上、西进,经芜湖、南京、徐州、郑州,造成由陕入川的假象,调动国民党胡宗南部,然后突然秘密南下,经湖北孝感抵达湘西常德、石门地区隐蔽集结,相机入川,展开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h3><h3> 11月1日,第二野战军主力从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西南守敌发起了全面攻击,解放西南诸省的战幕由此拉开了。 </h3><h3> 11月15日,贵阳解放。 </h3><h3> 11月30日,重庆解放。 </h3><h3> 12月27日,成都解放。 </h3><h3> 1950年2月24日云南全省解放。</h3> <h3>苏联摄影师拍摄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在天安门的彩色照片。</h3><h3> 这时赵金来所在的二野部队正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b>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b>,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在进军大西南的路上。</h3> <h3>1949 年11 月,解放军二野开始进军大西南,图为正在指挥部指挥作战的二野首长</h3> <h3>二野主力向大西南艰难进军的路上。</h3> <h3>大西南战役态势图<br>  我一野18兵团60、61、62军,二野3、4、5兵团10、11、12、14、15、16、17、18军,四野38、42、47、50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大穿插战略战术,多路进军西南,围歼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残敌。</h3> <h3>1949年11月30日,赵金来所在的11军与其他部队一起进入重庆。</h3> <h3>当年苏联摄影师拍摄的彩色胶片,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全中国的各战场上追歼国民党反动派。</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决战太平场 </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h3> 1949年12月,蒋介石留在大陆上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被我围于成都新津地区,我军组织成都战役。</h3><h3> 12月19日,根据上级作战部署,91团奉命在李长林团长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经一夜急行军,直插敌人腹地,位于新邱公路上的太平场镇。赵金来任3营营长,19日拂晓,赵金来带领3营作为团的先头部队率先到达指定地点,采取向心猛插战术,立即向太平场守敌发起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很快突破了敌人的外围防线,占领了镇子的一部分,消灭并俘虏27军部分守敌。</h3><h3> 天已大亮,由于是精干部队插入敌人心脏,敌众我寡,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于是,部队停止进攻,就地设防巩固阵地。敌人发现了我攻击部队人数不多,为了夺回阵地,发动了多次反扑,反复冲击,甚至动用坦克向赵金来带领的穿插部队发动猛烈攻击,附近机场起飞的飞机也不停地向我扫射、投弹。赵金来率领的这支穿插部队奋勇抵抗,寸土不让,前赴后继,牢牢地守住了阵地,在这里顽强地坚守了一整天,有力地配合了其他部队最后全歼国民党27军。</h3><h3> 随着解放成都,国民党军在大陆上最后一支主力战略集团数十万人宣告覆灭,胡宗南乘飞机仓惶出逃。</h3> <h3>歼灭胡宗南集团,二野部队进入成都,受到了成都人民的夹道欢迎。</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千里追歼叛匪</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国民党十八兵团在成都战役中被迫起义后,驻扎在垫江大竹和梁山一带,开始接受我军整编。</p><p class="ql-block"> 但整编不是一帆风顺的。</p><p class="ql-block"> 一天夜里,3营突然接到命令,18兵团有3个连反水,在前夜带着全部武器和绑架我们的军事代表逃跑了。从逃窜的方向看,估计是想到川陕山区与惯匪汇合。团首长命令天黑前赶去,截住他们。</p><p class="ql-block"> 赵金来率部紧急集合动员,黎明时,部队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部队赶到了事发地,但老乡报告说,逃匪向黄坭岭以东跑了。于是,部队马上改道追击。</p><p class="ql-block"> 夜晚,部队在绵延不断的山岭上,仍继续搜索前进。逃匪的行动异常狡猾,他们不走大路,不住乡镇,只沿着深山丛林走,休息做饭也都是在山上或独户人家,为了蒙蔽解放初期的山区群众,还冒充是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3营赶到一条大山沟里,见那里有个七八户人家的小村,可是不见一个人,屋内一片狼藉。在靠山边一间草房里,才发现二十多个被叛匪捆着的老乡。</p><p class="ql-block"> 部队又冒雨行进,黄昏时到了大山脚下的一个山村。部队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没睡过觉。正在这时,参谋报告:据老乡说,匪军刚过去四、五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虽然战士一天多都没吃饭了,又困又饿又累,可是如果休息,敌人就会跑得更远,失去了匪军的行迹,今后追击更加麻烦。</p><p class="ql-block"> 几天连续追击,部分体弱有病的同志都累垮了,但仍顽强的坚持着前进。</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下午,正前进时,在半山腰一座大庙,发现了敌人的哨兵,令九连迂回到山后,进行前后夹击。逃匪虽被击溃,但全部向后山逃跑了。</p><p class="ql-block"> 当晚,部队又连续翻越了几座大山,跟踪追击,最后爬上了约一千多公尺高的大山岭。这里山势险峻,还有厚厚的积雪,阵阵寒风穿透棉衣,加上一天多没有吃饭,战士们更感到饥寒难当。</p><p class="ql-block"> 天明,才找到小路下山,沿路捕捉到不少在大庙被打散的叛匪。</p><p class="ql-block"> 追击的第七天,部队到达距离四川省界有二百多里地的七星桥,这个小镇上只住有几十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不久接到群众报告,叛匪在小河一带村子里抢东西、抓人,七星桥到小河约一百多里,必须迅速赶到那里截击,否则,他们窜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就更不好办了。</p><p class="ql-block"> 赵金来立即从全营中挑选了八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只带轻武器和少数干粮,轻装追击。下午四时出发,跟着送信的老乡,一路跑步前进。</p><p class="ql-block"> 拂晓前,部队终于赶到了那里,将逃匪在半山坡的几间草房迅速包围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天刚明,乘他们在屋外坡上集合,突然发动进攻,遭此打击匪军们乱成一团,胡乱放枪。接着战士们开始喊话:“缴枪不杀”,在机枪的猛烈射击下叛匪有的被打死,有的当了俘虏,几个领头的军官全被击毙(我军派去改编的军事代表已早被这股叛匪杀害)。</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赵金来率领全营经过八昼夜连续不懈的追击,赶了千里路,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将这股叛匪全部消灭。</p> <h3>土匪不肃清,绝不收兵。</h3> <h3>翻山越岭追击土匪。</h3> <h3>1950年8月,91团营以上干部梁山整风学习留影。(第二排右二赵金来)</h3> <h1><b>三、光荣的胜利</b></h1><p class="ql-block"> 一九五0年10月8日,毛主席发布命令:<b>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b></p><p class="ql-block">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支英雄的部队,刚完成大西南剿匪任务,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奔赴朝鲜,抗美援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八次负伤 </b></h1><p class="ql-block"> 赵金来所属部队为第二批参战部队,属志愿军3兵团12军31师91团(3兵团辖12军,15军,60军。31师由11军配属第12军入朝)。兵团司令员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军长曾绍山,副军长李德生。</p><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当时,91团担负的任务是打穿插,由昭江以南的鹰峰山、600高地两个地段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然后插入敌腹部,形成合围钳击,围歼敌人。</p><p class="ql-block"> 5月15日下午,团副参谋长赵金来率领3营打鹰峰山。鹰峰山有一千多米高,山高坡陡易守难攻,加上敌人的工事坚固,火力猛烈并有飞机掩护不时俯冲扫射、投炸弹,进攻战斗打的非常艰难。</p><p class="ql-block"> 下午3时,战斗打响,但任尖刀突击任务的9连、10连向鹰峰山的敌人阵地发起了攻击。敌人用轻重机枪疯狂的扫射,并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拚命地顽抗。</p><p class="ql-block"> 赵金来在距离顶峰300米处一个简易的工事里指挥战斗,指挥呼叫我炮火向敌人轰击。一发发炮弹落到了敌人阵地上,突击分队借着炮火的支援冲上去迅速占领了顶峰。他立即命令部队迅速修复、构筑阵地,防止敌人反扑。</p><p class="ql-block"> 敌人不久就开始反扑。一排排炮弹在阵地周围爆炸,敌四架“油挑子”飞机不断俯冲轰炸,还投下凝固汽油弹,阵地顿时浓烟滚滚,硝烟弥漫。</p><p class="ql-block"> 敌人蜂蛹而上,在离阵地30公尺时一次次被指战员用机枪和手榴弹打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这时,突然一发炮弹落到了赵金来指挥位置的附近,一块弹片击中了他左大腿,鲜血直流,这是他第八次负伤,因此留下了终身伤残。</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被抬到了一个自然山洞里进行简单包扎。</p><p class="ql-block"> 战斗异常惨烈,不久接替他指挥的三营参谋长和一个传达命令的参谋相继牺牲,他在自然洞里忍着伤痛继续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 这次战斗从下午3点,一直打到晚上,他们一共打退了敌人6次反扑,最终巩固了阵地。战斗中,还击落了一架敌机。</p><p class="ql-block"> 突破敌防线后,91团一路向南穿插,于5月20日前出到东沙里以南兄弟峰,到达北纬37度线以北地区。随后五次战役结束,该团孤悬敌后100余公里,后撤的路被美军截断,凭着指挥员们机智沉着冷静,穿过敌层层封锁包围,于5月27日奇迹般地成建制完美回撤归建,还抓回了106名俘虏,受到总部和彭老总的通令嘉奖。</p> <p class="ql-block">团领导合影。前左三为赵金来。</p> <h3>1951年在朝鲜第五次战役后团领导干部合影。左二赵金来。</h3> <p class="ql-block">英俊帅气的年轻团级指挥员赵金来,当年仅25岁。</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甘岭597.9</b></h1><h1><b style="font-size: 15px;"> ——血战四昼夜 </b></h1><p><br></p><p>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心中最巍峨的精神丰碑。</p><p> 1952年10月14日清晨,美军投入了7个步兵营,18个炮兵营,200架次飞机,突然向我15军守卫的上甘岭地区597.9和537.7高地发起进攻。15军部队顽强抗击,寸土必争,战斗异常惨烈,两高地几经易手,双方伤亡巨大。</p><p> 12军31师91团在刚结束了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战,返回谷山整训的路上突然接到立即返回战场的命令,支援上甘岭15军作战。</p><p> 11月1日18时,遵照3兵团的命令,正式接替15军部队,接防597.9高地,是在上甘岭战役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投入战斗的,是12军最先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部队,被称为12军的“代表队”。</p><p> 12军91团参战,由此揭开了气壮山河的四昼夜的生死血拚序幕,那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四个昼夜。始终战斗在最前沿的指挥员赵金来同志(赵金来奉命在597.9高地6号阵地开设团前进指挥所,是在上甘岭最前沿的团级指挥员)多年后对那段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战斗经历是这样回忆的:</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91团奉命于11月1日下午,接受坚守597.9高地的任务。以3营8连首先接防主峰3号阵地及前方9、10号阵地和西北0、4、5、6号阵地。我受命带领作训、通信、侦察、炮兵四个参谋,一个侦察排、一个通信班在主峰597.9高地开设了团前进指挥所,这也是上甘岭最前沿指挥所。”</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 11月2日8时,敌即对我8连守卫的597.9高地展开猛烈攻击,敌先以密集的炮火向我阵地反复轰击,发射炮弹近10万发,多至30万发,出动飞机百余架次,轮番轰炸、扫射持续将近两小时之久。从10时起敌以美7师31团哥伦比亚营及其第9师30团1、3营先后向我阵地发起多路、多梯次的猛烈进攻。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我们的战士毫不畏惧,他们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巧妙地利用弹坑、地缝和残存的工事抗击着。该连4班一天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四百余人,守住了阵地,创造了敌我双方伤亡130:1的辉煌战果,荣立了集体一等功,被联司嘉奖为“小兵群作战的模范”,被命名为“蔡兴海班”。(注:2018年12月25日,咸阳市渭城区民政局及社区工作人员在进行退役军人登记时才发现,老战士蔡兴海几十年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深藏功名,是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立特等功的上甘岭功臣)”</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 该连战士王万成、朱有光两名同志,看到友邻15军部队情况危急,主动驰援。这时敌已占领了部分阵地,紧要关头他们毅然奋不顾身分别冲入敌群拉响爆破筒,与突入友邻阵地上的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 </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今天王近山副司令员亲自打电话到团指挥所,鼓励我们:你们打的很好,我代表兵团首长向你们祝贺,兵团决定通令嘉奖你们团。我立即将首长指示转达给各阵地正在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大大激励了战士们的斗志……” </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一天的战斗,该连在我纵深炮火的有力支援和友邻部队的密切协同下,共击退了敌人一个排至二个营的二十余次攻击。毙伤敌近千余人,生俘1人,缴获武器弹药数百件,阵地屹立未动。当日黄昏,我命令7连接替8连。”</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今天是敌我双方交战半个月来,第一次敌人白天没有将阵地夺去,夜晚我无需组织力量反击的一天”</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输红了眼的敌人并不甘心。第二天凌晨,伪2师31团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向我7连坚守的3、9、10号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该连依托坑道屯兵,结合野战工事,以小分队实施反冲击或阵前出击的办法大量歼灭敌人,以个人、小组或1至2个班抗击敌人一路或多路的连续攻击,达到了以少胜多,守阵地的目的,至12时,该连共打退敌人15次冲击。15时起,敌再次以两个连的兵力向7连发起攻击,这时,该连已有相当减员,我命令9连两个排加人战斗,当日共击溃敌35次冲击,歼敌750余人。”</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4日,10时许,我接到前沿阵地9号阵地观察员报告,在阵地前方小树林里,敌集结约有一个营的兵力,企图向我发起攻击。随即立即上报,并请炮兵及时以猛烈火力覆盖,随着两个营的“咔秋莎”打了一个齐放,敌人死伤惨重,一时丧失了进攻能力,整个4日进攻势头锐减。16时30分,敌调集4个多连的兵力,再次向我九连坚守的3、9、10阵地发起猛攻。”</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今天,由于前一天9连派出部分战士支援殊死拼杀的7连作战,有一定伤亡,随命令6连立即接替9连。6连进入阵地后发扬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大胆地把敌人放到阵前,以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组成一道火墙,我猛烈的火力宛如暴风骤雨、闪电雷鸣,那团团火舌映红了天,那阵阵爆炸声,敌随之葬身。当日,六连共打退了敌20余次攻击,歼敌450余人。</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天敌人的一枚穿甲弹穿透了我的前进指挥所隐蔽部上的檐木和土层,所幸是个哑弹当时没炸。</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傍晚,李德生副军长打电话到前进指挥所,使我们远离本军建制单独在上甘岭参战指战员倍感鼓舞。他指示:按照兵团命令,已调集12军其他主力,由他在德川界、德山砚组成军前方指挥所,统一指挥12军、15军上甘岭地区的作战,战斗已发展成为战役级别。”</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1月5日,应由五连接替六连,但敌人突然提前发动进攻,当日韩军组织第2、9师共5个营的兵力,在飞机百余架次,坦克30余辆的支援下,再次向我发动猛烈攻击,进行最后的挣扎。3时敌人开始火力准备,5时40分,分两路向我3、9、10号阵地进攻,另以一个连向我0、4号阵地迂回,企图分割我前后联系,战况空前激烈。我尚未换防守的6连顽强坚守,连续打退敌多路多梯次的冲击。8时,前指将5连主力加入战斗,5连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先后打退敌42次冲击,歼敌两千余名。”</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今天,坚守在3号阵地的2班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只剩下他和腾土生两个人时,他们发扬了有我无敌的精神,机智灵活地打退了敌人疯狂的41次反扑。最后仅剩胡修道一人,他只身坚守阵地10多个小时,歼敌280多人,创造了以小胜多的战例。战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并颁发给他金质勋章,“志司”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并荣立特等功光荣称号。”</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就这样极其惨烈的战斗在91团刚接防后,一直进行了四天四夜,尽管敌人每天发动数十次疯狂进攻,飞机大炮将成吨的钢铁倾泻在这个小小的山头上,但我们没有让敌人踏上这几个高地一步,597.9主峰高地似铜墙铁壁,巍然屹立,始终寸土未失。此后,敌人不得不放弃了对主峰597.9高地的争夺,我与敌人又展开了对537.7高地的誓死拼杀。” </b></p> <h3>阵地上已寸草不生。</h3> <h3>上甘岭前线指挥所</h3> <p>上甘岭卫星成像图</p> <p>上甘岭地形及阵地编号图</p> <p>31师91团8连11月2日上甘岭597.9高地防御作战态势图</p><p><br></p><p>  </p><p> 上甘岭上,这两个小高地的殊死拼杀,全国人民关注,全世界瞩目,英勇的志愿军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p><p><br></p><p> 597.9高地上,我们这支英雄的团队,我们年轻的指战员们,又一次用鲜血和生命,不屈和忠诚书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p><p><br></p><p><br></p><p><b> 11月7日毛主席给志司、3兵团发电:“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 </b></p><p><br></p><p><br></p><p><br></p> <p>英雄的上甘岭597 9高地,从不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胜利的597.9高地,光荣的91团自从接守这个阵地以后,就再也没有让敌人登上来一步。</p> <h3>   597.9高地在团参谋长赵金来(一线指挥)和91团参战官兵(先后参战8连、7连、9连、6连、5连及前线支援连队)4天4夜的坚守和鏖战中,固若金汤、坚不可摧。91团在上甘岭战役中,先后与敌人5个团的兵力作战,击退敌一个排至两个营的轮番冲击104次,歼敌4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阵地寸土未失,取得了597.9高地的最终胜利,为上甘岭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91团上甘岭597.9高地争夺战特等功臣8连战士蔡兴海、5连战士胡修道。</h3> <h3>  91团8连战士,特等功臣王万成,朱有光(没留下影像)只身支援友邻15军阵地,在最危急的时刻用爆破筒与攻上阵地的几十个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人物原型。战后,朝鲜人民为了永远悼念英雄,在上甘岭石壁上刻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杨根思式的英雄王万成、朱有光永垂不朽!”</h3> <h3>血染的战旗。</h3> <h3>军博中保存的取自上甘岭上的一铲土。</h3> <h3>赵金来在上甘岭战斗间歇。(右二)</h3> <h3>1952年在朝鲜,时任第一付团长兼参谋长。</h3> <h3>1952年赵金来左一与李长生团长在上甘岭前进指挥所门前。</h3> <h3>赵金来,二排左一。</h3> <h3>1952年上甘岭战役胜利后与祖国慰问团合影。赵金来前排左一。</h3> <h3>赵金来,左一。</h3> <h3>赵金来,前排左二。</h3> <h3>后排右三为赵金来。</h3> <p class="ql-block"><b>  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深知和平是多么珍贵。 我们老一辈的英雄们,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有的倒在将要天亮的黎明,甚至牺牲时都没有留下姓名;有的功勋卓著却隐功埋名一生;还有的至今他们的忠骨仍留在异国他乡。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深深的怀念他们。</b></p><p class="ql-block"><b> 无数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和平与安宁,没有他们那代人的牺牲与奉献,哪有我们这代人的灿烂与辉煌,我们无比地敬仰和崇敬他们。</b></p><p class="ql-block"><b> 面对当今祖国繁荣与昌盛,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让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吧!</b></p> <h3>参考书目: </h3><h3> 《我是一个兵》赵金来 </h3><h3> 《李德生回忆录》李德生 </h3><h3> 《陈锡联回忆录》陈锡联 </h3><h3> 《百将团的故事》朱同芳 </h3><h3> 《上甘岭43昼夜》葛红国 刘跃青</h3> <p class="ql-block">任职履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6月加入朱德青年队,历任八路军129师358旅独立3团武术连战士、团部内勤通讯员、358旅卫生处看护员、769团团部通讯员、特务连副班长、班长;</p><p class="ql-block">1945年11月任晋冀鲁豫军区3纵队7旅19团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副 营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任二野11军31师91团3营营长;</p><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任志愿军12军31师91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第一副团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任12军31师93团团长</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任南京军事学院学员;</p><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任12军31师92团、91团团长1961年4月任12军31师副参谋长、35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师长;</p><p class="ql-block">1970年3月任12军司令部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任12军副政委;</p><p class="ql-block">1975年10月任12军副军长。</p> <h3>赵金来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59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53年被授予三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独立自由奖章,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h3> <h3>(本篇采用照片部分来源网络公开资料。)</h3>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tuxaa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不朽的军魂 永恒的丰碑——凭吊昔日羊山战役战场</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pkw0i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一个老八路的抗战经历</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supeg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永不磨灭的记忆——八处伤疤</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juqzv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当新中国诞生的时候,他们仍在战斗</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yk342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难忘上甘岭战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