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方工作坊(简报32)“品读少平的成长 研读人生大课题”——工作坊专项课题研究实践观摩展示课纪实

姚方

<h3>  2019年5月24日,延安市实验中学信息宫气氛热烈,姚方工作坊《校本课程〈陕北本土作家路遥的人生与经典作品〉的开发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观摩了由李海燕老师执教的课题研究实践观摩展示课《品读少平的成长 研读人生大课题》。</h3> <h3>  校长助理王焕娣老师和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谢爱萍老师到场观看指导展示课,现场也吸引来延安大学文学院18级全体学科硕士研究生!</h3> <h3>  观摩展示课分为两部分,上半场题为“砥砺奋进 追梦前行——说不尽的孙少平”,是学生展示的大舞台,课堂完全由学生策划、编排、导演,由两名学生主持人李佳宇、冯林雪全程主持,执教老师李海燕退而观课。</h3> <h3>  下面就让我们去现场看看吧!</h3> <h3>  高一六班不能全班到现场,便借助“电视访谈”的形式来交流自己对孙少平的理解,刘宇倩代表六班同学现场阐释了孙少平对她的影响:孙少平不甘屈服,勇于奋斗,主动承受苦难,背井离乡寻找自己的道路,他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坚定不移的朝着选定的道路前进,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一代身上缺少的东西,我们应该以孙少平为榜样,坚定不移,踏梦前行!<br></h3> <h3>  “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种环境、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从一个平凡青年的成长历程中看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让我们跟着苏梓豪的配乐朗诵《人不单是吃米活着的》去感受孙少平的精神世界!</h3> <h3>  “我们眼中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这是樊博小组的汇报题目,他们首先带领大家走过孙少平人生的四个阶段,爱情的三段历程!<br></h3> <h3>  接着以“小樊有约”的形式,现场采访资深读友吴一凡,请他谈自己对孙少平的认识和孙少平对自己的影响!</h3> <h3>  采访中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吴一凡讲到他受孙少平影响,准确定位自己是家里的“二小子”,一直以农民的质朴要求自己,规范自己,让自己在历练中成长!他的真诚赢得热烈的掌声!他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读书对人的影响,看到《平凡的世界》原本就是这样的“接地气”!</h3> <h3>  接下来小樊问:“少平拒绝了妹妹和妹夫为他争取去省城的工作,原因是什么?”吴一凡认为是自己毁容之后的自卑和已经习惯了“大牙湾”的生活,不想离开此时的“安逸”,这时,李海燕老师果断客串主持人,深度采访吴一凡,并临时把访谈变成了现场讨论。同学们思维被激活,讨论非常热烈,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包括吴一凡,大家一致认同这次拒绝正是孙少平成长的表现、成熟的标志!老师的客串纠正了同学们理解中的原则性错误,把同学们的思维引向更深处!<br></h3> <h3>  李林康、景媛小组传神地再现“点名”、“打篮球”和“发劳动工具”三个场景,用表演诠释她们对孙少平的理解:成长就是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不屑,成长就是能够以强大的内心理解现实的不如意!</h3> <h3>  决定孙少平成长和成熟的主要因素到底是读书还是生活?正反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碰撞激情与智慧,一场组织正规、流程完整、激烈交锋的辩论赛再次点燃了全场!</h3> <h3>  “少平曾经那样自卑,需要借助郝红梅来提升自信,但读书并给同学讲书中的故事让他不断开阔眼界之后,真正自信起来,是书让他抛弃虚荣,以更体面的方式站在人前!”正方的阐述让大家坚信是读书让少平成长的!</h3><h3> 但反方的回击又让我们想倒戈相向:“如果一个人只会纸上谈兵,不劳动,不实践,那么书读的越多可能离现实,离成熟就越远,是大石块儿压在身上真实的疼痛让孙少平成长,是黑媒洞里的摸爬滚打让孙少平蜕变为真正的男子汉,是生活经历让少平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悟,他才有勇气去选择平凡的路,不平庸的人生!”</h3><h3> 辩论的魅力绝不止是看那步步紧逼,紧张刺激,也不止是看辩手口吐莲花,舌剑唇枪!</h3><h3> 辩论的目的就在于思想与灵魂的交流,每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都会发掘出辩手新的潜力,并将思想提升到更高的境界。</h3> <h3>  同敏同学深情朗诵自己写给少平的文章《为平凡而奋斗》,真挚的情感在优美的声线中动情演绎,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她把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完美再现!</h3> <h3>  闫雨婷小组的“专题访谈”以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她们请田晓霞、孙少安、孙少平穿越时空来到展示现场,和主持人直接对话。<br></h3> <h3>  让在场师生感叹的不止是外在创意,还有同学们语言的表现力——生动、凝炼、准确,和语言背后思想的深度!</h3><h3> 主持人问田晓霞:“在黄原又遇到孙少平时,你是否后悔曾给予过他各种帮助?”</h3><h3> 晓霞的回答赢得满场喝彩:“我后悔,我后悔当年没有尽自己的全力去成就更完美的他!”</h3><h3> “他在困难中成长,在苦难中重生,他的魅力就在于不断自我修正,主动成长!”“他把苦难好好举起!”这一切都说明:深度阅读是深刻思想的来源!</h3> <h3>  观摩展演后半场题为“孙少平的成长,我的人生课题”,由李海燕老师主讲!</h3> <h3>  李海燕老师先以“刚才哪一组的汇报给你更深的触动,让你对少平有更深的理解!”的问题让同学们理性反思,重新梳理整合自己的认知,同学们的交流真诚、真情,有深度,有内涵,从不同围度解读孙少平、《平凡的世界》和路遥,把读书、生活与精神有机联结,编织成向上的动力!李老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此的触动来自哪里?为什么同学们能用两天的时间呈现出如此高质量的汇报?这绝不可能是“临时抱佛脚”,生拉硬拽可以做到的,这是因为大家真读,真研,真实践!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孙少平的精神,就是路遥的精神!</h3> <h3>  2018年11月,文汇山,师生踏雪而行,为路遥逝世26周年献礼,湿滑的道路上,我们相扶相携,朗诵祭拜中,我们诉说虔诚,别样的体验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我们走近路遥,走进他《平凡的世界》!</h3> <h3>  2019年3月27日姚方老师做《路遥的人生与创作》讲座,2019年3月29日吴天霞老师做《透过陕北历史和地域文化解读路遥性格的形成》讲座,两场讲座开启了《平凡的世界》阅读的大门!<br></h3> <h3>  从3月到5月,两个多月时间,我们泛读《平凡的世界》三册一百万字经典原著,精读校本教材《心灵的滋养——阅读路遥》,选择“与苦难抗争 自我意识觉醒”文本细读,先后上研读推进课“开题导读'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第一次交流:你的世界我来说”、“第二次交流:我的疑问大家谈”、“文本细读、个性表达”,读,让我们静心精进;研,让我们思考提升!今天精彩的汇报正是师生携手,厚积薄发的结果!</h3> <h3>  课题主持人姚方老师听完整个展示课激动万分主动要求发言。她动情地说:今天,当我们再次阅读路遥,便会发现路遥矢志追求的现实主义并没有过时,以路遥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也永远不会过时。可以说,路遥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是独特的、科学的、超前的,其价值与意义甚至远远超越了文学本身。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苦难、自强奋斗,这不仅是孙少平在苦难中的自觉觉醒,更是路遥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路遥凭借其人格魅力与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给予了所有的卑微人物以勇气和光亮,并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路遥的一生为我们所展示的,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追求。这也是路遥逝世多年之后,其作品愈发为无数读者所欢迎的原因之一。姚方老师指导大家今后阅读路遥,要在大时代中发现他的细微。因为只有发现这些现实的“日常”,我们才能更好地接近作家本身,理解在时代的留白处那个更广阔的“路遥空间”,更加直观地发现这个世界最真实丰富的一面。</h3> <h3>  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谢爱萍老师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师生“真研究,真落实,真做学问”的态度给以高度肯定,并激发同学们以孙少平为榜样,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学习生活中,立志成才,成就自己的人生!<br></h3> <h3>  观摩展示课结束了,但人生成长的大课题没有结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追求!我们将沿着少平的脚步,顺着路遥的指引,砥砺奋进,追梦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