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5月30日早6:30,我们已经在客栈大堂里集合完毕,整装待发。</h3> <h3>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提着行李,在古城的老街上漫步,赏轻风戏细柳,览杏花胜江南。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参差酒家。我们来到了早饭地点,十分惬意,虽饭菜平淡,但此时和同学们一起,却也别有滋味。</h3> <h3>我们即将离开如烟如画的台儿庄古城,把这段回忆装在行囊里,这段“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恰似诗意的远方。在诗的烟雨里,我们再次出发,前往曲阜,去追寻传承上下几千年的儒家文化。</h3> <h3>在大巴车上,我们开展了大巴课堂,每位同学都面对全体,对昨日的行程感悟进行了交流分享。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到,台儿庄并不像自己来之前想象的那样严肃,恰恰相反,漫步在台儿庄古城里,唯有感受到轻松惬意。很难想象北方竟然也有这样的江南水乡美景,“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因为台儿庄恰恰就是我们心目中想象的样子。</h3> <h3>再说台儿庄大捷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团结,抗日的上下一心,不可被战胜的信念和爱国情怀。我们宁可他们不是英雄,我只希望他们平平安安,不用那么早地付出他们的生命……</h3> <h3>台儿庄之行,使我们感觉有些恍惚。我们已然分不清,到底是台儿庄大战使台儿庄闻名了,还是台儿庄的美景在为这段历史添色呢?这段风景,这段旅途,不能只用眼睛去看,一定要用心去感受!</h3> <h3>此后,由四组同学进行了课程介绍,为我们讲述了三孔——孔府、孔庙、孔林的历史与典故,正所谓“江南出秀才,江北出圣人”,便是曲阜的写照。</h3> <h3>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曲阜。站在“三孔”门外,一种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一同换上汉服,峨冠博带,衣襟左衽,黑衣红带,尽显汉家威仪,庄严肃穆。身穿汉服,踏上孔庙前的古路,让我们感到肃然起敬。</h3> <h3>古时若有官员祭孔,须泼水除尘,为其接风洗尘。恰逢昨夜曲阜下雨,似乎正是在期待着我们的到来。穿过城门,我们看到拱门中印有方章的砖,是明代所制,手工艺水平极高,体现了孔子历代受到尊崇的地位。</h3> <h3>一进门,牌匾上写着:金声玉振,代表一首完整乐曲,代表有始有终,和谐情感,则礼乐中。牌坊上面有朝天吼,代表孔子思想会传播得更远。</h3> <h3>再往前走便是至圣庙,意在告诫我们谨言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说话是一门艺术,代表了自己的言行规范和道德水准,也体现了家风家教。</h3> <h3>孔庙四周种满了柏树,寓意万古长春,代表孔子思想万古长青;又代表哀伤之意,用于祭祀孔子,表达着对圣人仙逝的哀思。</h3><h3>来到大中门,我们深刻感悟伟大中庸思想,过犹不及,中和中正,戒骄戒躁,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就是如此。它时刻规范着我们的道德与言行。</h3> <h3>地上铺满砖石,透水性极强,为花花草草提供了水分,就好像孔子思想传播万世;雨后砖石上会长青苔,也寓意着平步青云。</h3><h3>石砖右侧尽头有一处石碑,下有赑屃,那是朱见深对孔子的评价:“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可见孔子思想的传播之广与思想内涵之重要性。</h3> <h3>出了孔庙,经过回廊,我们便来到了孔府。孔府外有一副对联,有两个“错别字”,它们并非真正写错了,而是在宣扬儒家文化:富贵无头,文章通天。</h3><h3>我们不禁遐想着孔府之中那种晨钟暮鼓的君子生活,也格外珍惜这次研学机会,希望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感悟千年前的儒家思想。</h3> <h3>道路两旁是上马石和下马石,上有浮雕,一端牡丹寄托花开富贵,一端祥云寓意平步青云。到了后花园,我们看到成片的槐树和柏树,更有两棵树生长缠绕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慰藉,代表着君子和而不同的风骨。我们也在这里重回圣人居所,感悟君子之风。</h3> <h3>经过了中午丰盛的午饭,我们列队整齐,徒步前往孔林。</h3><h3>孔林前两道门间隔了约五百米,折合一里路,谐音孔子是以理服人。</h3> <h3>孔林作为孔氏家族的墓林,埋葬着孔氏子孙七十余代人,孔子墓也正襟危坐在园林深处,正所谓圣人门前水倒流,孔子也是这样,俯瞰着千年万年的溪水西流。整座孔林端庄肃穆,清幽静谧,给人一种儒家思想荫庇万世的感觉。</h3> <h3>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泰安——我们即将居住两晚的地方。早早地用过了晚饭,我们便来到了酒店,稍事休息后,我们在大堂集合,开展第二天研学内容的交流分享大会。</h3> <h3>三孔圣地,泰山巍峨,泱泱文化,一脉传承。我们感悟儒家文化,憧憬雄伟泰山。明日的路程,必定更加精彩!</h3> <h3>撰稿:朱承彧</h3><h3>图片来源:指导老师们 宣传组成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