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二小”那些事(一)

春语e

<p class="ql-block">  我念小学和初中的母校是兴宁县城镇第二小学(附设中学)。我们习惯简称为“二小”(下同)。这个名称,早在二十多年前,家乡的教育系统中已经找不到了。原有的校门、围墙、课室等建筑物也被推倒重建,面目全非。校址上的单位名称也换了好几回,“…中心小学”,“…保育园”,“…中心幼儿园”等。现在挂的是“兴城中心幼儿园”的牌子。总之,校址还在,“二小”却销声匿迹了。只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关于母校零零碎碎的,断断续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 黄泥地操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华桥是兴城架设在宁江河上三座桥梁中唯一的木桥。尽管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但它是家住河东学生上学的主要通道。从桥东走到桥西下了河堤,沿着兴叶路朝北走六十米左右,一幅约一百余米长,一米六高,由石块、红砖砌起的围墙在中间开设了五、六米宽的口子,上面搭有简易的门楼架子。此门便是“二小”的大门了。跨入门内,一幅黄泥沙质操场就在脚下。既是开大会、做操、活动的操场,也是运动场。南北纵向长可作足球场用,东西横向宽则是篮球场。</p><p class="ql-block"> 操场长约五十米,宽约二十七、八米,东侧是一堵没有披灰的石、砖围墙,西侧是一排有几十年树龄的桉树,紧挨着是课室。南边是露天泥土舞台,北边是课室和老师的宿舍。就此场地不仅远达不到足球小场的标准要求,而且还不能设立球门。若在南端架设球门,舞台就废掉了。若在北端架设球门,既影响教学,也影响外观。故体育课通常不安排踢足球。若要踢足球只能待到放学后,南北两端中央相隔两米间各放一个书包,球门设置好,就可开踢了。</p><p class="ql-block"> 影响足球比赛的不但是场地、球门的问题。长在操场中段靠西侧的那棵有好几百年树龄的火凤凰木也是很大的障碍。虽然树根树头长在旁边,但是,树干朝操场中间倾斜,枝繁叶茂。夏日炎炎,浓荫可蔽日乘凉;风雨交加,可遮风挡雨。可是,踢足球时就限制了高球的发挥了。想长传吊冲、远射、高吊等,足球肯定被树枝树叶挡住。踢球时只能进行中、短距离传球、射门。我想倘若把射门时总是放“高炮”的国足射手,到此来练习射门,保准能取得意外之效果。</p><p class="ql-block"> 遮天蔽日的火凤凰木,挡挡球也就算了。最让人可恶是,它成了虫子们活动、繁殖的场所。每年春夏季节来临,许多说不上名字的昆虫蠢蠢欲动,树叶、树枝、树干都有昆虫活动的痕迹。尤其是吐着丝线从天而降的紫黄色刺毛虫,很是让人望而生畏,如果掉在皮肤上,皮肤即刻涨红,火辣辣的疼痛难忍。只有搽拭相应的药膏、药水,才可减轻和治愈症状。还有一种青绿色个头不大的肉虫子,爬走时一伸一缩的很是夸张,学长们称之为“欠命虫”,说是“欠命虫”从手背爬到手臂上,人就会一命呜呼,我们自然不信,但也很害怕,打球时尽量避免被虫子粘到。大家都讨厌虫子,又无可奈何。而刺毛虫、“欠命虫”等虫子才不管你讨厌不讨厌,每年准时出现在人们视野中。</p> <p class="ql-block">   (2)、操场上闪动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球场不标准,没有球门,凤凰木枝叶挡来挡去,踢起球来尘土飞扬,虫子偶来骚扰。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师生们踢足球的兴趣。下课铃响起,学生们纷纷跑到操场里,喜欢踢足球的,便在南北两端摆上书包,足球就开踢了。若遇到篮球也开打时,打足球的只能到外面小场踢球,或只练练球,不踢全场。若挤得上,女同学铁定在舞台前的空地跳格子或跳绳子。课后的操场踢球声、吆喝声、欢笑声,操场俨然成为一片快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若遇上班级之间的足球赛或篮球赛,常常引来众多学生到场观战和喝彩。班级间的比赛胜负有定着,但比分差距不会太大。但老师与学生之间足球赛就很难说了。记得有一次学生队与老师队的足球赛就打得难分难解。几乎全校的男老师都参加了比赛,主要有:晋怀、梓才、初云、声华、志忠、飞宗等老师。学生队有罗林、张勇、阿义古(陈建中)等识得脸孔叫不上名字的学长参加了比赛。老师队身材显然比学生高一截,且经验老到。学生队灵活轻巧,技术配合好。两队势均力敌,你来我往,比赛结果就记不得了,总之,胜负间比分不大。</p><p class="ql-block"> 而另一场老师与低一级学生间的比赛比分差距就比较悬殊了。老师队除晋怀老师吹裁判外,队员增加了新来教体育的贤忠老师,其余队员基本没有变,学生队主要有钟辉荣、张国诚、梁联伟、亚烈古、方熙杰、林小元、李献和、亚面等校队队员。也许是体力的差距,也许是怯场,学生队灵活、技术好的特点未能发挥出来。场面呈一边倒的态势,最终以1:7的比分输给了老师队。</p><p class="ql-block"> 老师与学生的球赛不常有,但老师参与到学生打球却是常有的事。六十年代在操场踢球的人群中常看到晋怀、梓才等老师的身影。言传身教与学生打成一片,带动了一批喜爱足球的学生,培养不少足球好苗子。他们调离“二小”后,贤忠老师发扬光大,常常与校队学生队员摸爬滚打,不为名利,全力投入体育教学中去。最让人敬佩的是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带着足球队员长跑到神光山脚下的华侨中学球场,在那里练球或打一场球。然后,又带着队员返回,极大的培养和磨炼了队员们的意志品质。也是那几年“二小”先后为省、地区、县输送一批足球人材,为“足球之乡”增添了光彩。</p><p class="ql-block"> 当然,操场上除踢足球外,打篮球也是师生们主要运动项目之一。场地打滑、黄尘飘飞毫不影响师生们打球的兴趣。因身高原因,老师从未与学生进行比赛过,几位老师分别带上几位学生打篮球是常有的事。志中老师的切入投球,声华老师的中投,桂昌老师的勾手投,初云老师的篮板球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女老师言耀月,原是八一体工队乒乓球运动员,乒乓球、篮球基本功扎实规范,她那娴熟的运球和准确的双手投篮,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儿。那时很少有女老师打球,她一上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球场周边都站满了围观的师生。学校篮球队在她教练下,进步神速,原来校队队员连三步跨篮都不懂,经她调教队员不仅掌握了跨篮技术,运球、投篮、传球等技术也取得较大长进。校篮球队取得主场大胜“三小”,客场小负“一小”的较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一晃半个世纪就过去了,我的脑海里偶尔还显现师生们在操场欢快奔跑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3). 黄泥土填实的舞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操场南端,有一座长约六米,宽约四米,周边用红砖砌起,中间空隙用泥土填实的长方形舞台。泥土表层还长出不少青绿色小草。全校师生大会、重要仪式、歌舞表演均在舞台举行。在我的心目中舞台是十分神圣的。</p><p class="ql-block"> 我刚念小学一年级时候,有一天,一队队大哥哥大姐姐们颈上系着红领巾,右手行少先队礼,敲着队鼓、吹着铜号、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曲。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在舞台上为新加入少先队队员举行仪式。领队和排在前面的少先队员左臂上别针别着白底红杠的标识,事后才解了到一条红杠是小队长,二条红杠是中队长。刚上小学的小同学十分羡慕大哥哥大姐姐们,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少先队员。</p><p class="ql-block"> 加入少先队梦想还未实现,那场动乱就来了。系在脖子上的红领巾换成了别在左臂上的红袖章,中学生加入了红卫兵,小学生只能加入红小兵。加入红小兵组织不用申请,全班学生都是红小兵。由老师指定觉悟高、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和大队长。同样要举行仪式,举行仪式时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和大队长的同样要领着队伍,或排在前面。只是处于动荡年代,学校经常停课,教学都不能进行下去,红小兵活动自然就不正常了。</p><p class="ql-block"> 在舞台上举行最多的活动,应该是文娱活动。尤其是那时兴唱颂歌、赞歌、跳忠字舞,充分发挥了泥土舞台的作用。学校举行文艺演出。于是,各年级、各班认真组织学生排练,精挑细选节目,送台表演。参加演出人数较多的节目莫过背诵背唱“老三篇”,这种又背又唱的表演,当时是一种时髦的形式,但凡文艺演出都以这种形式出现。</p><p class="ql-block"> “忠字舞”则是最普遍的歌舞表演节目之一,男、女、老、少人之皆宜,人人都会舞两下。无论舞台演出,还是街头表演,必有“忠字舞”,“忠字舞”成了时尚。不知谁把我推荐去参加“忠字舞”表演,一起参加表演的还有同班同学梁联伟,不但在学校舞台上跳,还到新华书店门前、大坝里跳。现在想起来,仍感羞愧不已。</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楚在舞台上表演过多少节目?但是有些表演是记忆犹新的。如胡亚裕跳的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那段,行云流水,舞姿优美,博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后来,王亚同学也跳《白毛女》片断舞曲,同样获得师生们的称赞。吴卫光用二胡拉《天上布满星》一曲,哀怨、苍凉,如诉如泣,将人们带入悲伤的的氛围中。阿跃(郑春跃)的笛子独奏,清亮婉转,悠扬的笛声怡人心脾,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喝彩赞叹。初学笛子不久的亚星伯(伍星)竟然也敢登台吹奏,吹得悠扬自得,外行人真听不出他是初学者。</p><p class="ql-block"> 每天第一站在舞台上的人,应该是早读课前领操做第四套广播体操的,高年级各班的体育委员,如赵仕和等同学。站在舞台上的体育委员们,从不轻率对待赋予的荣誉,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重复认真做好每个动作,生怕出现错漏,那怕是微小的瑕疵。因为数百双眼睛注视着你。</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