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引导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第二采油厂团委、人事(组织)科举办第三届青年论坛,目的在于激发青年员工参与振兴发展的灵感和思路,拓宽青年成长成才渠道,增强采二青年主人翁意识。</p><p> 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西峰采油一区优秀的小伙伴们吧,任靖、孙涛摘得一等奖桂冠,张允超获得二等奖。</p> <p style="text-align: left;">任婧,一个安静的才女,现在借调在厂办,她坚信心里账户要从价值最高的入手,才能事半功倍!</p><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167efb">青春宣言: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font></b><br></p><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你的“心理账户”是什么?</font></b></p><p> 大家好,我叫任婧,来自西峰采油一区。在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否有理想?你是否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如果愿意,你是否有能力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如果这些你都有,那么以下的内容应该没有多少价值。但如果这些年你一直处于收收放放、取取舍舍的迷茫状态,那么让我们一起通过今天的分享共勉。<br>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你的金钱流向哪儿,你的人生就走向哪儿》,里面提到了“心理账户”这个概念,我觉得很有意思,想借此和大家分享一下。<br> 先举个例子,同样是花300元,如果是吃一顿海鲜,你会觉得稀松平常;如果是买一件衣服,你会觉得还挺便宜;然而,如果让你用300元去听一场2小时的博物馆书画展专业讲解,你却会觉得太贵了,这就是“心理账户”在捣鬼。<br> 那么什么是“心理账户”呢?这是消费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意思是,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比如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购买衣鞋包包账户、孩子教育账户、享乐休闲账户等。虽然这些账户看似都处于我们的大账户之下,但其实每个子账户是独立存在的。<br> 那么,心理账户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呢?再举个例子,两个有着同样收入且有同样储蓄基础的人,在支付了基本生活费之后,其中一人总会将钱花在逛街买衣服、买大牌包包和鞋子上,而另一个则总是将钱花在看各种博物馆展览上。</p><p> 一年之后,他们的区别可能还不是很明显,但不出三年,二人之间就会产生天壤之别,而五年、十年之后,这两人的人生轨迹可能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走向,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p> <p>2017年,我参加了第一届青年论坛,之后突然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了,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缺乏成功的经验,或者准确地说是缺乏历练,没有经历所以无法有体验,更不会有提炼出的感悟和思考。今天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仍然是非常遗憾,没有带给大家方法论。但是我相信大家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我们现在都已经开始在脑子里跑步,已经开始畅想瘦身成功后的曼妙身材。虽然在脑子里跑步的人永远不会瘦下来,但是在座的各位,一定会有人瘦身成功,一定会有人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p><p> 我们期待他能站在下一届青年论坛的舞台上,成为我们的领路人。</p> <p></p><p>孙涛,一个来自基层的井区长他用一颗滚烫的心,驱赶着寒冬,横扫雾霾,希望有一天可以做一个善良而不失锋芒的管理者!</p><p><b><font color="#167efb"><br></font></b></p><p><b><font color="#167efb">青春宣言:青春不惧挑战,逐梦不惧风雨,拼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font></b></p><p><b><br></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做一个善良而不失锋芒的管理者</font></b><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家好,我叫孙涛,来自西峰采油一区。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有关于“管理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从我开始担任井区干部到现在,十年时间恰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在这期间,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而这些难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曾几何时,我认为设备的维修、管线的补焊、产量的波动、冬天的管线降回压、夏天的工艺流程改造是我工作中的难点。可是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些都不难,难的是管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工作中的小故事。有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打扫宿舍卫生,吃早餐,接着召开井区周度会,落实上周工作,并安排本周工作等等,一切就和往常一样。但是事情就在我开完会后发生了,我们站上的一个站长进到我的办公室一言不发站在地上,我就问他:“你怎么了?”他半天才回答我:“我感觉我不能胜任站长的岗位,我想请你给我换个岗位。”听完他说的话我愣住了,满脑子都是他一身油工服穿梭于各个设备之间,半夜像个幽灵一般从宿舍冲到站上去解决各种问题,夏天蹲在太阳底下维修设备,冬天奔波于各个压力与温度之间的身影。可这样一位优秀的站长为什么会要求更换岗位呢?难不成是因为上周他们站上的一点失误受到了我的批评,或者是我的处罚通报过于严厉?我心里不禁这样想到。可是当我再次问到他的时候,他才道出了原委:原来是因为站上有个别员工不听从工作安排,他不愿意利用制度让员工受到经济损失,但又一心想把工作干好,这样的一种矛盾增加了许多无形的压力,从而使他想放弃,想换一个工作岗位。</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件事情的发生,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日常管理中的最大难题就是管人,管那些迟到早退,管那些无故矿工,管那些出工不出力,管那些发表负面言论,管那些不思进取,管那些将安全当做儿戏的员工等等。那么怎么做既能够让我们的员工落实好各项职责又能够保证大多数员工的经济利益呢?这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基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span></div> 我认为只有做一个善良而不失锋芒的管理者,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身边不乏有两种人,一类是善良的人,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在一个团队中,一个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的管理者会以身作则的去教育、去感化、去影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让在工作中迷茫的员工找到属于自己的跳板,慢慢的成长为自己理想的那种人。也就是说心存善良之人,他们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冬、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志向更加高远。一个好的管理者会懂得培养和任用人才,为别人提供平台。一个基层井区几十号人里面也是藏龙卧虎,有能写会画的,有技术过硬的,有任劳任怨的,把这些各怀绝技的人放到相应的岗位上很重要。所以说真正的善良是一缕阳光,能够让人看到希望。<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另一类是有锋芒的人。他们选择展示更完整的自己,尽量树立自己在一个团队中的威信。锋芒毕露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套了缰绳的锋芒不但可以展示自己,更能在团队中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试想一下,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没有一点能展示的能力和才华,怎么来带领自己这几十号人,怎么能够让整个团队相信你会带着他们走的更远。他们选择更直白的对制度进行表达,将锋芒当做管理的手段。我们的团队中不光藏龙卧虎,更是鱼龙混杂,在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大多数人会捡软柿子捏,而对于那些整天不思进取,滥竽充数的人却敢怒不敢言,令人觉得单位的制度好像专门是为老实人制定的。那么为什么会让员工出现这样的误解呢?我觉得是团队的管理者没有锋芒,没有戾气,不敢管、不敢问,存在“老好人”思想。最终导致整个队伍涣散,人心不齐,甚至出现整体垮塌的局面。</p> 所以,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说过一句话:“你的善良必须要带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br> 那如果,把这两类人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做一个善良而不失锋芒的人呢?先成为一个善良的管理者,把所做的一切决定和部署以员工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壮大作为出发点。作为一名井区长,就要通过我们日常的井筒管理、降本增效,以全力以赴的姿态去完成我们的各项业绩指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员工的利益,才能够有充分的资本保证我们的企业利益。<p></p><p> </p> 再成为一个善良而手执锋芒利剑的管理者,从而拥有一个敢打敢拼,团结有力的队伍。作为井区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能欺软怕硬。一个井区的工作不是靠井区长一个人或者是某几个人能够干好的,而是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拼的是团队,体现的是集体力量。但是我们的队伍中总会有一些思想落后的人,对于这些人就要拿起制度的武器,让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不劳者不得。不能做烂好人、恶善人,否则,只能是让踏实肯干、本分守纪员工失去信心,最终寒心。 <p></p><p>张允超,一个来自基层的副井区长,他坚信面对大山、面对困难,从不服输的精神和气魄,这就是我们石油人的文化精髓。</p><p><b><font color="#167efb"><br></font></b></p><p><b><font color="#167efb">青春宣言:不要害怕你的前面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font></b></p><p><b><br></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管理者——传承中的一叶扁舟</font></b></p><p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家好,我叫张允超,来自西峰采油一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管理者:传承中的一叶扁舟”。</p> 清代学者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提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告诉了我们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格局。战国思想家韩非在《韩非子、八经》中又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让我们要学会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智慧。自从我成长为一名管理者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管理”这件事远远没有书上讲的那么简单,就好比我们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所以今天,我们不给管理者下任何定义,也不谈管理的概念,我只想从切身体会说说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和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p></p><p> 首先:自律性。毛主席说:“铁的纪律,才能打造出铁的军队。”而我一直在想:一个团队的制度意识是从哪开始的呢?或许就是从一个团队当中管理者的自律性开始。自律的本质不是放纵自己、不是无所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人一旦自律,就会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一个有章法的团队,更是这样。一个人自律的程度,决定着他的人生高度。同样,一个团队的纪律性,也决定着这个团队的高度和它的优秀程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所有优秀的人,背后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一个自律到骨子里的人,看上去大多是无趣的,在别人出去玩乐的时候,他却一个人窝在那里看书;在别人享用美食的时候,他却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周末的时候,很多人慵懒的睡到中午,他依旧雷打不动的早起、跑步、看书、工作。这样的人,不仅看上去无趣,甚至感觉有点自虐倾向,活的一点都不洒脱自由。但真实的情况则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这些看起来无趣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大的创造性。我们有没有经常反问自己:在休假带子女的过程中有多少次不自觉掏出手机看头条、上热搜、玩游戏;有多少次想戒烟的时候,嘴里叼着烟,心里想着这是最后一根;又有多少人在忍受着刷抖音和玩游戏之后的空虚。正如道德经里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管理人员,他又有什么品行和能力去管一群人呢?<br></p><p> 其次,忠诚。这里的忠诚,一方面是一个管理者对企业的忠诚,另一方面则是一个团队对管理者的忠诚。一个人的德行,往往会在细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诚实和忠诚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一个团队长久生存下去的基石。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讲究信义、互相信任,是一种底线要求。现实中,一些人会因为种种诱惑,抛弃诚实守信的美德,最终失去别人的信任,无法立身处世,成了企业的蛀虫并且害了自己。可以说,“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br> 再次,思想。一个好的管理者看似在管人,其实他也是在管人心、管情绪、管自己。我相信作为一个能经受组织考验走上管理岗位的人,一定是一个温暖纯良的人。但如果把善良用错了地方。它将会变成一把屠刀,伤的是整个团队。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我们要把制度变成一种善良的手段,这看似矛盾,实则统一。<br> 有了这些,一定会成就一个有魅力且有文化的管理者。对于一个人来说,文化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和顾及别人的善良。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文化就是企业的命根子。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在哪里呢?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复杂的手表是从瑞士的汝拉山谷中制造出来的,在那块和一个乡镇大小差不多的地方,一个顶级的钟表匠竟然可以把744支零件装到一个这么大的表盘上,这样一块表王得耗费一个钟表匠整整一年的精力。当我们把一份工作或一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工匠精神,企业的文化也随之产生。<br></p><p> 大到企业、军队、国家,小到一个团队的文化传递都和这个团队的首任管理者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一种性格,一种气质,是由这个企业刚组建时第一批管理者的性格和气质所决定的。他们给这个企业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种精神永在,这就是企业文化。我们一代代石油人,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酸甜苦辣,这其中的艰辛和困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或许这也只不过是我们承担的一小部分而已,但我们得到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面对大山、面对困难,从不服输的精神和气魄,这就是我们石油人的文化精髓。<br> <br></p> 美国首任华裔州长骆家辉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的祖父当年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从祖国来到这个地方也只不过才用了3个月的时间,但是从他开始在这里刷盘子的那一刻起到我现在当上美国华盛顿州的州长,我们却用了3代人的时间。”这就是传承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要让文化得以传承?我想可能是为了有朝一日,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刁难时,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王安石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的梦。只有这样,未来我们才能更有底气地说一句:“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 青年朋友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曙光会因你的追求而升起,希望会因为你的奋斗而腾飞。让我们用青春的奉献在这片成长的沃土留下深刻的烙印,让我们要在自己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努力,青春会因此而的飞扬,岁月会因为而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