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素内镜 色素内镜又称染色内镜(chromoendoscopy):是在常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将色素染料喷洒至需观察的黏膜表面,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对比更加明显,以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1966年由日本学者最先提出了染色内镜的概念。染色内镜的染色原理分为物理染色、化学染色。物理染色(靛胭脂、亚甲蓝):指染料与病变间为物理覆盖关系,由于病变表面微结构与周围正常黏膜不同,染料覆盖后产生对光线的不同反射,从而突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化学染色(卢戈氏碘液、醋酸、肾上腺素):指染料与病变区域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病变区域颜色,突出病变边界。 <p> 卢戈氏碘液染色的理论基础是正常成熟非角化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大量糖元,遇碘反应呈棕褐色。当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癌变时,染色后呈淡染或不染区。从而发现不典型病变。</p><p> 靛胭脂是诊断胃黏膜病变及其边界常用的染色剂,浓度为0.1~0.5%。特点是强调凸凹及颜色进一步明确形态,适用于强调轻微异常,精密内镜检查,精确度高的筛查。<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p> 备注:此图片需换为在积石山县医院检查病例图片。 2019年5月13日,内镜室为一名间断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余的老年女性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胃窦前壁可见一片状黏膜充血区域,中央似可见瘢痕组织,应用靛胭脂进行染色,再次观察,病变黏膜边界清楚,取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此例患者是积石山县医院开展的第一例色素内镜检查,此项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消化道黏膜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2019年5月10日,1名37岁男性主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县医院内二科,患者自诉呕吐鲜血约20ml,经积极术前评估,行急诊内镜下诊疗,患者贲门可见2处纵形撕裂灶,其中1处撕裂灶活动性渗血,病灶长度约1.0cm,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夹闭术,夹闭后镜下观察未见活动性出血。返回病房观察,未见出血情况,给予抑酸、保护黏膜等治疗后患者出院。此例患者是积石山县医院开展的第一例内镜下止血治疗,此项技术拉开了县医院内镜下治疗的序幕。<br> 金属钛夹是现代内镜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减少不良反应,还可以用于内镜手术创面封闭,小穿孔的封闭,手术定位等作用。金属钛夹发挥止血作用的主要机制与外科血管结扎或缝合相同,利用止血夹闭合时产生的机械力,将其周围组织及出血血管一并结扎,以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br>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也属这一范围。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病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及胃恶性肿瘤等。常用的治学方法有内镜下注射止血、金属钛夹夹闭止血等。 <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