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碑文

关中汉

<h3>渭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它以三原县原武字区为中心,涉耀县、富平、泾阳、高陵、淳化六县部分地区,七百六十平方公里。</h3><h3>大革命时期,这一地区就在中共三原特支领导下开展了革命斗争。一九二六年秋,共产党员乔国桢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回陕到武字区,和共产党员唐玉怀、郭明效一一起宣传组织群众,使农民运动迅速开展起来。</h3><h3>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残酷镇压革命和农民运动,关中又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军阀土豪压榨盘剥,苛捐杂税繁重,渭北人民奋起反抗。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渭北人民走武装暴动道路,并派三原县委农运委员黄子文到武字区,于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间组织渭北人民交农围城,抗粮抗款,打土豪,杀恶差,形成武装割据局面。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二年间,省委多次派重要干部到渭北,先后建立灾民自救军、渭北游击队、中共渭北特委、渭北革命委员会和中共三原中心县委,领导人民坚持武装斗争,进行政权建设,实行土地革命,根据地全面发展。</h3><h3>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对渭北根据地轮番藏书网“围剿”,根据地人民和革命武装不畏强敌,披艰历险,英勇善战,对敌人“围剿”所进行的顽强斗争,威震西北。一九三三年七月,渭北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四团,由团长黄子祥指挥,在三原县老虎沟全歼富平淡村民团。八月,敌再集“渭北剿共司令部”三个团、二县民团和附近驻军进行“围剿”,根据地领导机关被破坏,红四团北上转移照金。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滥施酷刑,大肆屠杀,惨绝人寰。</h3><h3>在创建渭北根据地的斗争中,数百名共产党员和志士仁人献出了生命。渭北革命委员会主席黄子文为打开渭北革命的局面,毁家纾难;渭北游击队五支队指导员赵永华、红四团连长马志舟、排长秦福善英勇牺牲;渭北游击队第二大队长苗家祥、武99lib•net字区委书记马先民、三原中心县委委员姚万忠和共产党员王曲贤、侯守愚等先后惨遭杀害;渭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孙平章被敌人酷刑后枪杀,壮烈就义。</h3><h3>渭北根据地为发展革命武装和创建新的根据地,锻炼了干部,提供了经验。共产党人的壮烈情怀和英雄业绩,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奋斗。</h3><h3>渭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的一页。</h3><h3>为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而死难得烈士永垂不朽。</h3><h3>中共陕西省委员会</h3><h3>陕西省人民政府</h3><h3>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六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