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国培,璀璨杏坛——“国培计划”(2018)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线下集中培训(三里学区专场)

花开的声音

<h1><font color="#ed2308"><b><i>  一人强,不是强,再强也是一只羊。团队强,才是强,团结起来就是狼,只有团结才有强大的能量,凝聚在一起才是团队!</i></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i> ——致三里学区国培团队</i></b></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看过春风十里</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见过夏至未至</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试过秋光潋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过冬日暖阳</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都抵不过你的一句</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培,我爱你</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2019年5月29日</b></font></h1> <h3>  三里学区为全面推进116党建工作体系,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为主线,进行思想建设,开展全面学习,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深化教师思想认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高效措施来抓。</h3><h3>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组织实施 2018 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8〕19 号)文件精神,2018 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承办机构西南大学定于 2019 年 5 月到我区分批举行“国培计划(2018)”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学员线下集中培训。国培计划(2018)”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全体学员都要参加培训,三里学区共51人。相关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学员参训,第一批学员训后承担本学区第二批培训讲课任务。以促进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促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锻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促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统筹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夯实育人根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三里学区辅导员杨丽琳</b></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 👇👇👇</b></font></h3> <h3>  杨丽琳辅导员在开班仪式上发言的主要内容有:</h3><h3> ①介绍“国培计划”(2018)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h3><h3> ②认识国培的重要性和意义;</h3><h3> ③鼓励学员珍惜机会,积极参与学习;</h3><h3> ④强调培训纪律和安全</h3> <h3>  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是稳赚不赔的,那就是学习。"“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h3><h3>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h3> <h3>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多面手。他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更是是学科带头人,教师的勤务员。校长的工作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因此,要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勤于学习,学习是最好的导师。我们的校长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你看,坐在“班长”席上的校长们,带着国培“班子”的老师们,认真投入到国培学习中,立志当好师生的公仆,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h3> <h3><font color="#167efb"><b>主讲:吴美群</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现代学习理论与有效课堂教学》</i></b></font></h3><h3>主要内容</h3><h3>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h3><h3> 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h3><h3> 2、学习的侧面。学习的侧面分为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h3><h3> 3、学习研究的三种取向。哲学取向,心理学取向,生物生理学取向。</h3><h3> 二、现代学习理论及其课堂教学策略。</h3><h3>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调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所以联结理论又叫做“刺激——反应”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h3><h3>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与行为主义观点相比,认知观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而非对环境刺激的应答或反映。</h3><h3>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本没有必要向学生灌输材料,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压抑潜能的自我实现。</h3><h3>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他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他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h3> <h3>  吴老师的讲座,虽然不能照单全收,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方法、过人的学识储备,给我们许多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今后培训路上努力的方向。</h3> <h3><font color="#167efb"><b>主讲:韦玉玲</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之路》</i></b></font></h3><h3>提纲</h3><h3> 1.师德好:爱生是教育之本。 </h3><h3> 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成为人。对一名教师来说,行政职务是暂时的,教学岗位是永恒的;名誉利益是暂时的,职业幸福是永恒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h3><h3> 2.形象好:亲其师则信其道。</h3><h3> 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多私下关怀,了解学生的困难问题与需要所在。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其家庭背景与独特个性,打通师生沟通的管道。知道自己的情绪,洞察他人的情绪,尊重他人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h3><h3> 3.素质好:综合能力是基础。</h3><h3> 身体强,能力强,功底深。</h3><h3> 4.教得好:成绩最有话语权。</h3><h3> 乐学源于善教。教学始于惊异,兴趣始终是学习成功的第一源泉。</h3><h3> 5.写得好:成名成家靠提升</h3><h3>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h3> <h3> 我们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兢兢业业,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去过,增加使命感,以阳光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自己的年龄有多大,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一片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茁壮成长,真正成为一名教学的艺术家,与孩子们在一起真是其乐无穷。</h3> <h3><font color="#167efb"><b>主讲:谭伟秋</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基于校本研修的教师课堂观察》</i></b></font></h3><h3>主要内容</h3><h3> 一、做一名会观察的教师,</h3><h3> 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重中之重的因素是以专业的视野看课堂教学。</h3><h3> 二、传统听课与课堂观察。</h3><h3> 当教师,从看入手。专业成长,从观察课堂做起,没有任何体质修炼方法或‘如何’可以带来解脱,只有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为,你必须去观察,但不是透过别人的眼睛。</h3><h3> 三,课堂观察的基本理论</h3><h3> 要素:确定主题、事先规划、借助工具、记录行为。</h3><h3> 性质:一种教育科研方法。</h3><h3> 四、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h3><h3> 第一步,课堂观察框架(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h3><h3> 第二步,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h3><h3> 第三步,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h3><h3> 第四步,课堂观察程序步骤(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h3> <h3>  常为自己充充“电”,可使自己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被社会抛弃,还可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充实地过好人生的每一天。 国培,我们走进你,原本只想获取一棵树,你却给了我们整座森林。 国培,教师的福利! </h3> <h3><font color="#167efb"><b>主讲:董冰玲</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互动与促进生成》</i></b></font></h3><h3> 1.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要素构成。</h3><h3> 教学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特定的交易条件与环境下。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围绕特定的课程内容所进行的学习活动。</h3><h3> 2.课堂互动与课堂生成的内涵。</h3><h3> 课堂互动包括个体互动、小组互动和群体互动。</h3><h3> 3.影响课堂是互动与生成的因素。</h3><h3> 影响课堂互动与生成的因素包括学生个性和教师行为。</h3><h3> 4.课堂互动与生成的常见问题。</h3><h3> 常见问题包括:问题本身有问题;老师引导有问题;教师评价有问题;课堂生态有问题。</h3><h3>5.促进互动与生成的具体策略。</h3><h3> 精心备课,柔性预设;鼓励参与,深层对话;适时评价,促进生成;善于捕捉,机智应对;展示风采,丰富表达;小组合作,良性竞争。</h3> <h3>  教师培训工作可以说正在以不同程度的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的现状,改变着我们这些同仁对教育的不同看法,提升着我们的教育理念。</h3> <h1><font color="#167efb"><b>主讲:黄冬霞</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校本研修的本土化实践》</i></b></font></h3><h3>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h3><h3>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h3> <h3> 教师要学会做科学研究。教师的科学研究就是课题研究。现实工作中大多数老师整天忙碌,或认为课题研究是很高深的事,从不愿也不敢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久而久之成为了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学匠。其实,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课题研究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团队来完成,可以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让个人与学校实现双赢,最终学生受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2019年5月30日</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主讲:陆间萍</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基于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三部曲》</i></b></font></h3><h3> 一、为什么开展校本研修</h3><h3> 通过组织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活动,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始终不渝的保持教学技能与教学知识的和谐发展,不断注意明确的知识和缄默的知识两者的互动和转化。</h3><h3> 二、什么是校本研修</h3><h3>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h3><h3> 三、如何开展校本研修。</h3><h3> (一)丶校本研修的统筹规划。</h3><h3> (二)、校本研修的基本策略。</h3><h3> (三)、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h3><h3> (四)、校本研修的案例探索</h3> <h1><font color="#167efb"><b>主讲:韦剑霞</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优质高效创设之一》</i></b></font></h3><h3>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本教学模式,伴随信息化浪潮纷至沓来,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思结合。</h3><h3> 教师要确的倡导四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h3><h3> 启发式教学,三步九法策略</h3><h3> 1、设问、启思(①直接提问②呈现事例③给出任务)</h3><h3> 2、引导、督促(①方法指导②分解法③关联指导)</h3><h3> 3、归结、反馈(①归纳法②反馈法③循环启发)</h3> <h3>  这是一个心灵俱乐部,因为空间我们与重庆名师无缘相识,却因为心声我们有缘交流。在这里,有太多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在这里,有太多的良师呵护着我们;在这里,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的描绘!</h3> <h1><font color="#167efb"><b>主讲:梁素梅</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微课的开发与设计》</i></b></font></h3><h3> 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中国社会生活进入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变革时代。所以,当代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h3><h3> </h3> <h3> 微课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h3><h3> 开发微课的三大步骤为选题,设计,制作。</h3><h3> 在此堂课中,梁老师以生动、简明的语言,对“微课”进行了重点解读,帮助教师了解“什么是微课”、“怎么做微课”,“怎么用微课”并结合微课实例边演示边解说,介绍了微课的制作方法和相关软件的安装使用,对微课的录制和后期制作技能进行了现场操作,整个微课培训讲解直观具体、通俗易懂、落到了实处。</h3> <h3>  马云曾经说过: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h3><h3>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这个知识爆炸型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陈旧的知识才能教书育人,更好的去教育人。</h3> <h3></h3><h3>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运用信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h3> <h1><font color="#167efb"><b>主讲:郭敏芳</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及关键策略》.</i></b></font></h3><h3> 课堂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h3><h3> 那么课堂教学包括哪些环节:</h3><h3> 第一环节.导入,激发指向目标。</h3><h3> 第二环节,维持兴趣,保持注意。</h3><h3> 第三环节,强化教学巩固及迁移逼近目标。</h3><h3> 第四环节延伸,拓展,逼近并超越目标。</h3><h3> 第五环节,回归整合,再度指向并接近目标。</h3><h3> 第六环节,检测运用测验目标达成度</h3> <h3>  学生的成长、发展与进步,是馈赠给老师的最珍贵礼物,也是身为教师的最大快乐与幸福。愿我们都能不断地享受到这样的快乐和幸福!</h3> <h1><font color="#167efb"><b>主讲:黄锦婷</b></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i>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师PowerPint设计与制作》</i></b></font></h3><h3>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h3> <h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h3> <h3>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自学,总是没有几个人在一起学习、切磋、交流效果好。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集中学习的机会:补充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方法动静相宜。一堂堂的讲座和实践,犹如一涓细流,沁人心田;犹如一杯春茶,清香久远;犹如一星之光,点亮我们心中的向往;犹如一道亮光,冲破我们暗淡的心房;犹如一座知识宝库,让我们流连忘返······</h3><h3>  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须扬鞭自奋蹄。亲爱的老师们,平台已搭建,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出发吧!相信神圣的杏坛上,会留下我们深深地脚印;让我们以此为力量,借力起飞,在天空中留下飞翔的痕迹。把生命中最靓丽的风景定格在我们为教育事业努力的过程里。</h3> <h3><font color="#ed2308"> 👍加油👍</font></h3>

教师

研修

学习

校本

教学

课堂

国培

微课

教育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