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策划:诸葛旅游</h3><h3>摄影:信马由缰</h3> <h3>葛庄村三面环湖,一面靠山;盛产黄桃、苹果、核桃、花椒;母亲湖在该村设有码头,著名的葛庄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村庄……</h3> <h3>葛庄,旧村址位于沂水城西北 15公里,诸葛镇政府驻地西南8公里处的沂河北岸,相传唐朝时期,葛姓在此定居,取名葛庄,可知葛庄建村历史较久,至今至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自1959年修建跋山水库后,原村址已全部淹没,部分村民迁往沂南县,余者迁到松山岭定居,仍称原村名,这就是今天的葛庄村。</h3> <h3>葛庄村湖光山色,不仅历史悠久,更有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听说我慢慢悠悠跟你啦……</h3> <h3>葛庄伏击战,又称葛庄歼灭战,发生在沂水县境内的著名战役之一</h3> <h3>葛庄旧址东临跋山,西接乔山、松山,北面是通向卞山的一条宽阔的山峪,南面是水流湍急、河面宽阔、水深及腰的沂河。它位于沂水县城西北30余里,是沂水城经东里、南麻去博山的咽喉地带,原沂博路穿村而过。1939年日军在这里建立了据点,常驻一个中队,1944年2月被迫放弃。</h3><h3>1944年8月中旬,鲁中八路军收复沂水城后,日军欲行报复。正在“扫荡”鲁山区的日军田坂旅团主力及伪军3000余人急速南下,于19日到达沂水城,20日又窜至莒县。在滨海,日伪军连遭八路军打击,不得不调头回窜。我鲁中部队获此情报后,决定选一适当地点给这股敌人以打击。葛庄是敌人必经之地,地形亦非常适合打伏击战,军区政委罗舜初等决定集中鲁中主力在葛庄伏击敌人。</h3><h3>1944年9月2日,“扫荡”滨海回窜的日伪军一路约2500余人,由莒县沿沂(水)博(山)公路北窜博山老巢,当晚宿营于沂水城东南四十里铺一带。我侦察得知敌人行动企图后,同日黄昏,鲁中军区遂集结主力第一、第二、第四、第十二4个团分别于沂水城北沂河两岸的陶沟、葛庄地区隐蔽埋伏,以逸待劳。</h3><h3>3日8点多钟,日伪军分两路由沂水城沿沂河继续北窜。</h3><h3>左路是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吴文化的第四十七师4个营及独立第一旅陈三坎部共1200余人,由沂水城以西渡沂河向西北柳泉、陶沟(一名草沟)方向前进,企图与右路沿沂博路向葛庄前进之敌主力会合。下午,该敌进至陶沟、葛庄一带,我军主力一部占领陶沟以西高地迎面堵击,一部向伪军侧翼迂回,将敌压于沟内。伪军拼命顽抗,以数百的兵力向我军连续冲锋4次,均被我猛烈的火力和有力的反冲锋击退。到下午4时,伪军全部退至西陶沟庄内,并构筑工事,企图固守待援。6时,我军发起总攻,突入村内,经彻夜激战,杀敌百余人,俘虏几十人。次日上午,伪军向东南突围,我军乘胜追击,于沂河岸边将伪军大部歼灭,伪旅长陈三坎也被击毙,残敌400余人向莒县奔逃,至三十里堡村,被警戒部队击散,仅剩200余人逃回莒县。</h3><h3>右路为日军第五九师团第四三大队(草野清大队)450人,伪滨县警备队5个中队300余人,伪吴文化第四七师200余人,共千余兵力,沿沂博路北进。鲁中军区决定由沂山军分区主力,以沂博路上的葛庄为中心地带,打敌一个伏击,力求全歼。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强调:“这是一次伏击战,可是要把它打成运动战,叫这股敌人有来无回!”</h3><h3>我军三面设伏:第一团埋伏于葛庄东面的跋山,担任收口堵击,防敌回窜沂水城;第二团埋伏于西面乔山阻敌北窜博山;第十二团隐蔽于北面徐家顶山前丘陵地带的青纱帐中,迂回侧击,待战斗打响,抢占松山,切断葛庄通往诸葛的公路。跋山以西、葛庄以东有一高地叫镢头岭,位置十分重要,但是由于距公路太近,岭上光秃秃的,无法藏兵,只有在战斗打响后抢占,以控制公路,扎住口袋,截断敌人回窜之路。</h3><h3> 9月3日下午2时许(一说上午11时),右路之敌进入八路军设伏地域。日伪军沿沂博路徐徐开来,10多个伪军便衣踏着自行车给鬼子开路,后面是一队队打着太阳旗的日军,中间夹着骡马拉着的两门山炮和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几个日军指挥官。再后面是队形散乱的伪军。就在这时,一民兵提前打枪,日军迟疑不前,我军只好提前发起攻击。一团自后边、二团自前边、十二团自侧翼三面一齐向敌人开火。一团从埋伏地疾速运动,抢先敌人一步夺下了沂河边的制高点镢头岭。</h3><h3> 东面跋山上,一阵嘎嘎的机枪声后,我军埋伏于三面阵地上的火力,密集地泻向敌群,拥塞在公路上的敌人,被这突然袭击打得惊慌失措,东奔西窜。日军大队长草野清惊魂稍定,马上发起反扑,命令炮队向我军阵地轰击,一路日军两个中队和大部伪军,在公路两侧与第十二团展开激战,另一路日军第五中队冲上镢头岭。</h3><h3>日军刚到岭下,早已抢占此岭的第一团第二连,以疏篦式队形迅速隐蔽接近敌人,在南阳河滩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战。我军100多把明晃晃的刺刀逼近敌人,只一个对刺,前面的一排日军便纷纷倒在地上。日军为夺生路,拼死硬冲,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拥上来。一个又粗又矮的日军,嗷嗷叫着冲上来,我军战士一个前进直刺,将其捅死在地。战士雷耀臣对准身前的一个日军猛刺,因用力过猛,刺刀折成了弓形,扎不进去,刺刀却被那日军抓住死死不放。雷耀臣连忙向身边的三排副排长侯英俊求援。侯英俊飞步赶来,一刺刀扎进那日军的后背。一个只有十几岁的日军,吓得哆哆嗦嗦,不断地给我军战士行礼,一边扔枪,解子弹盒、刺刀鞘,一边嚷:“统统地,统统地给你的。”当了第一名俘虏。此时,双方的火力均不能直接掩护,敌我胶成一块。八路军健儿杀的性起,刺倒一个,飞速拔出刺刀,再向第二个、第三个扑击。拼杀中,我军战士伤亡也渐渐增多。约5分钟,50多个日军被刺倒在河滩上。日军中队长岗田健红了眼,也冲上来,我军3个战士将他团团围住,不一会便被刺中头部,当场毙命。其他日军一看中队长毙命,纷纷向后退去。</h3> <h3>编辑部电话:15168967568</h3><h3>微信同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