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橄榄山上欣赏圣城全景</h3> <h3>三教圣城</h3><h3>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视作圣城,是人间唯一享有这项殊荣的城市。</h3><h3>1、犹太教:犹太人从《旧约》前5章得知,先知们所预言的弥赛亚,将最终出现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那时候所有的民族都将融为一体。为了尽可能的接近实现这一预言,世界各地虔诚的犹太教徒都梦想着死后能安葬在这一圣山(锡安山)旁的墓地里。经文里清楚的写着,直到那时,犹太人都应当仍然是一个神圣的国家,而不与其他国家融合为一体。这就是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家和以耶路撒冷为其永恒首都的根本原因之一。</h3><h3>前面所述的圣殿山被犹太教视作最重要的圣地,而圣殿残余的哭墙就成了最重要的历史基地。</h3><h3>2、基督教:基督教所依据的,是《新约·启示录》,他们相信,人间的耶路撒冷最终将变成天堂,上帝之子耶稣在耶路撒冷脱胎人形来拯救世界,经历了他人间最痛苦也是最壮丽的时刻,尤其是被钉死于十字架和死后的复活。多年来,基督教朝圣者在基督教主要节日涌入耶路撒冷,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圣墓教堂。</h3><h3>3、伊斯兰教:按照穆斯林的传统,信徒们期待着穆罕默德在犹太人的圣殿广场上降临,去会见易卜拉欣、穆萨和先知耶稣,并作为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预言者和这些人一同祈祷。此外,耶路撒冷做为穆罕默德那次骑马被带往天国的神秘夜行的目的地,乃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有关这件事,已经被记录进入了《古兰经》,因而被看作绝对真理。因此,建立在圣殿遗址上的圣岩清真寺(金顶清真寺)便成了穆斯林教朝拜的圣寺。</h3> <h3>阿克萨清真寺</h3><h3><br></h3> <h3>阿克萨( مسجد الأقصى 远寺)又称银顶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地位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寺。该寺位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东区旧城东部沙里夫内院的西南墙角。重建于公元705年。高88米,宽35米,有102根石柱。为伊斯兰教圣地之一,朝向麦加禁寺礼拜之前这座寺是礼拜的朝向。这是穆圣登宵的夜晚上天前礼拜的位置。</h3> <h3>萨赫热(مسجد الصخرة)</h3> <h3>萨赫热(مسجد الصخرة)又称金顶清真寺、岩石清真寺,圆顶清清真寺,位于沙里夫内院中心,也是伊斯兰教圣地。穆斯林称之为高贵圣殿,犹太人和基督徒称之为圣殿山。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标志之一。这是穆圣登宵的夜晚上天的位置。</h3> <h3>穆斯林相信圆顶清真寺中间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h3> <h3>主哭耶京堂</h3> <h3>喀西马尼园----耶稣被犹大以亲吻暗号出卖的地方</h3> <h3>喀西马尼园</h3> <h3>喀西马尼园</h3> <h3>喀西马尼园</h3> <h3>喀西马尼园</h3> <h3>16国捐钱建造的万国教堂</h3> <h3>耶稣被罗马人审判后背着十字架走上“苦路”</h3> <h3>苦路(VIA DOLOROSA),是指耶稣被犹大出卖、被捕后,被判死刑,头戴荆棘王冠,身背沉重十字架,忍受身心巨大痛苦,在耶路撒冷老城的石子路上,一步一个血印地走向死亡的过程。</h3> <h3>苦路第一站(墙上圆形铜牌示意)</h3><h3>苦路的第一站是耶稣被宣判死刑的地方,这里现在是一所伊斯兰学校,学校的名字叫奥马利亚中学,中学的操场就是当年宣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h3> <h3>苦路的第二站是耶稣背上十字架 的地方,现在是天主教教堂。</h3> <h3>耶稣被审判</h3> <h3>耶稣扛起十字架</h3> <h3>这些人大口大口地向耶稣脸上吐唾沫,用芦苇抽打他的头,又扒掉了他的袍子,换上他自己的衣服,然后让耶稣背着十字架,向一个叫“骷髅顶”的地方走去。</h3> <h3>苦路俯视示意图</h3> <h3>苦路第二站</h3><h3>耶稣背十字架</h3> <h3>苦路第三站</h3><h3>苦路的第三站是耶稣第一次跌倒的地方。</h3><h3>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在石子路上,到了这里,耶稣摔倒了。这里现在是一座属于亚美尼亚天主教会,的波兰小教堂。教堂门楣上的这个白色雕塑,显示的正是耶稣跌倒的情景。</h3> <h3>苦路第四站</h3><h3>苦路的第四站坚挨着第三站,这里是耶稣看见他的母亲马利亚的地方,现在是一座亚美尼亚教堂。耶穌为了救赎人类,至始至终背着十字架,忍受着心灵和肉体的痛苦,在这里见到了母亲马利亚。</h3> <h3>苦路第四站</h3><h3><h3>耶稣遇见母亲马利亚</h3></h3> <h3>圣母玛利亚与耶稣相见</h3> <h3>苦路第五站</h3><h3>西门帮助耶稣背十字架的地方,如今是方济各会的一个祈祷室。</h3> <h3>这个手印据说就是耶稣扶了一下墙留下来的。</h3> <h3>苦路第六站</h3><h3>苦路第六站,是一个叫维罗妮卡的女孩为耶稣擦汗的地方。如今这里是一座修女院。据说,那条擦汗的手绢目前保存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h3> <h3>苦路第七站</h3><h3>耶稣第二次摔倒了</h3> <h3>苦路第八站,是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妇女讲话的地方, 如今这里是希腊东正教教堂的北墙。</h3> <h3>苦路第九站是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位于圣墓教堂东北的院墙外</h3> <h3></h3><h3>离开第九站,我们穿过一座教堂,来到圣墓教堂。苦路的第十站至第十四站都在这座教堂里。</h3><h3>第十站,耶稣被剥去衣服;</h3><h3>苦路第十站是耶稣被剥去外衣的地方,有人说是在教堂外的小广场上,还有人说是在教堂的二楼。</h3><h3>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h3><h3>第十二站,耶稣在十字架上死去;</h3><h3>第十三站,耶稣被卸下十字架;</h3><h3>第十四站,耶稣被埋葬</h3> <h3>圣慕教堂大门</h3> <h3>圣墓教堂</h3><h3>耶稣在此被钉在十字架上</h3> <h3>耶稣死后被从十字架上放下</h3> <h3>教徒在“血石”上祷告</h3> <h3>相传,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犹太教徒们坚持说,安息日尸体不能留在十字架上,要求罗马督政官彼拉多让耶稣的信徒把尸体弄走。</h3><h3>当天晚上,一位名叫约瑟的有钱人找到彼拉多,要求替耶稣收殓。约瑟和一些善良的人把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下来,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洁净的细麻布包裹后,掩埋了。</h3><h3>这块石头,就是我们看到的“血石”。</h3> <h3>“血石”后方正对大门的是一面墙,墙上有一幅巨大的壁画,画的是人们安葬耶稣的全过程。从远到近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从十字架上取下耶稣,将耶稣放置在石头上,安葬耶稣。</h3> <h3>耶稣埋葬地</h3> <h3>耶稣坟墓</h3> <h3>基督教圣墓教堂:这座教堂在公元335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圣海伦娜建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小山包上,规模庞大,由几座邻近的教堂组成。</h3> <h3>圣墓教堂</h3> <h3>圣墓教堂</h3> <h3>圣墓教堂</h3> <h3>圣墓教堂</h3> <h3><br></h3><h3>马可楼,又名晚餐楼。蓝天下,一座美丽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锡安山上的马可楼。马可楼的拉丁文原意为饭堂,是耶稣与门徒享用最后晚餐时的地点。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来说,均具有宗教的历史价值。耶稣“最后的晚餐”就发生在教堂的一间房中,他被门徒犹大以三十块银币出卖。</h3> <h3>《路加福音》记载,“除酵节的第一天,门徒前来问耶稣:‘你要我们在哪里为你预备逾越节的晚餐呢?’他说:‘你们到城里去见某人,对他说,老师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要到你那里和我的门徒守逾越节。’门徒照耶稣的指示去做,预备好了逾越节的晚餐。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门徒一同吃晚餐。他们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他们就很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主啊,是我吗?’</h3><h3>他回答:‘那和我一同把手蘸在盘子里的人,他要出卖我。正如经上指着人子所说的,他固然要离世,但出卖人子的那人有祸了!他没有生下来倒好。’那出卖耶稣的犹大说:‘拉比,是我吗?’他说:‘这是你说的’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耶稣又拿起酒杯来,祝谢了就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吧,这是我的血,是为立约的,为许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必再喝这葡萄酒,直到我和你们在我父的国里喝新酒的那一天。’他们唱完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这是2000年前耶稣与12门徒享用最后晚餐情景的描写,而晚餐的地点就在锡安山下的马可楼里。</h3> <h3>教徒</h3> <h3>前往圣殿山参观哭墙</h3> <h3> 犹太教圣殿的西墙(犹太人称之为哭墙:)公元前10世纪,犹太人大卫王率领各部落攻占耶路撒冷,并以此为统治中心建立了以色列犹太国家,后来他的儿子所罗门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建立了圣殿。 公元前六世纪,圣殿被入侵的巴比伦人焚毁,半个世纪后重建,后又被毁。最后一次是公元前35年由希律一世重建,命名为希律圣殿。到公元70年和135年,圣殿被罗马人再次焚毁,保存的12米高的西墙,是圣殿被焚毁后在西院残墙基上修复</h3> <h3>锡安山</h3> <h3>圣母安眠教堂</h3> <h3>圣母安眠教堂</h3> <h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