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自驾见闻及美图欣赏(下)

萧毅

<h3>前面部份叙述了我们到新西兰旅游前10天的所见所闻, 美丽风景果然不负众望,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看到的景色更加令人惊艳,上面这个画面就是我们在车上拍出来的真实照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是不是够美呀?</h3><h3>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天的经历,新西兰的奇葩见闻也体验了不少,首先说说在路上的感受。除了前部份说过的左行右座和单线过桥,更不习惯的是新西兰的高速公路,它这个高速公路的概念跟中美都不同,首先它不是封闭的,然后就是“窄”,本来车道窄就常引起我们驶出线外,而这高速路是两条很窄的反方向单行道拼在一起的,中间画的还是白色虚线,因为你可以走过反向车道上超车,只要路况允许。但这样开车就感觉很危险,当双向的车都以100公里的时速会车时,相对速度就是两百公里, 由于车道窄,很是恐惧,有擦身而过的感觉。开篇说到中国人在这事故多,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公路使人产生错觉,以为两条道都是同向的,一迷糊就开到对向去了,特别是路上车不多,一分心是会开错线的,这时候如果有反向来车,就容易出事。</h3> <h3>我们一路上都在讨论这新西兰土地这么多,建公路这么小气,不单所有桥梁都是单线,全国似乎都没有双线的公路,难道他们都没有运输问题吗? 后来留意了路上相逢的来车,结果跑了新西兰近一半的高速,只见过两辆大货车, 叫它们为大货车是因为没有见过更大的,其实只有半个集装箱那么大而已。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新西兰没有物流,所以不存在交通问题。</h3><h3>把另外的奇葩事先放一放,且回到旅游正题。</h3><h3>我们21号计划从蒂阿瑙出发要去游览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这是要乘游轮的旅游项目,已经在网上订好船票了,从住地到米尔福德峡湾约有120公里,途中要经过一个单向通行的隧道,担心因堵车赶不上12:30的游轮, 所以决定7:30出发,这是我们起来得最早的一天。一大早上路,经历了从晨昏日出到大雾的过程。</h3><h3><br></h3><h3></h3> <h3>米尔福德峡湾,是世界著名的秀丽峡湾,也是自然景观保存得最完美的峡湾。具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也是评为“世界十大最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从蒂阿瑙小镇开始,全部行驶在米尔福德高山公路上,这条公路被《孤独星球》誉为“世界上最漂亮”、”景致最丰富”的高山公路,也是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h3><h3>这是沿途拍到的景色。</h3> <h3>当我们赶到港口附近,车辆就受到了管制,不让开进港口了,只能遵循指挥把车泊到了岔道上,然后走路去港口。在泊车点,我们发现了一种不会飞的野鸟,开头以为是新西兰的国鸟奇异鸟,引起了我们好一阵的追逐拍照。后来才知道搞错了,原来这种鸟叫“秧鸡”,也是新西兰的物种,只是不受宠的野鸟而已。</h3> <h3>在往港口进发途中,一靠近港口水面,我们就被景色迷住了!</h3> <h3>几乎每走一步都要拍照,山还是那山,水也还是那水,可景色却截然不同!</h3> <h3>路边这些旅游介绍牌牌,本该仔细阅读,因为景色太吸引人,又必须跟上队伍,只好拍下来留待日后研究。</h3> <h3>到了港口,时间还很充裕,我们就在四周逛逛。看到这洋娃娃挺逗,就连父母一起拍了照。</h3> <h3>米尔福德峡湾,是世界著名的秀丽峡湾,也是自然景观保存得最完美的峡湾。</h3><h3>米尔福德在毛利语的意思为“第一只野生画眉”。是位于新西兰南岛西南部峡湾国家公园内的一处冰河地形,峡湾形成于冰河时期,其最深处与米特峰相差达265米。毛利人认为峡湾是一个叫图蒂拉基法努阿的力大无穷的铁匠创造的。他用神奇的斧头雕出了米尔福德峡湾的峭壁和宏伟的山峦。两边有很多瀑布,最大的博恩瀑布(英语:Bowen River (New Zealand))落差达160米。其他还有狮子山、象山、仙女瀑布,及落差达146米的斯特林瀑布等,都是在冰河地形所产生的特殊景观。</h3><h3>在峡湾中还可见到宽吻海豚、峡湾企鹅、海豹等水中生物,特别在海豹岬上常有大量的年轻海豹聚集。</h3> <h3>想到上了船就拍不到自己的船了,就待在这里拍了几个回港的船,权当是我们要坐的船。</h3> <h3>未想到我们的船更加高大上! 等到中午上了船,饥肠辘辘的我们遇上自助餐,就连出港的美景都抛弃了, 专心致志地领会“民以食为天”的祖训。</h3> <h3>其实在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候,我们的船就已经经过了好几个瀑布,其中一个还现出了彩虹。</h3> <h3>“我拍到彩虹了!” 美女的惊呼声才把我们从美味中拯救了出来。</h3> <h3>原来船头正往瀑布中间靠过去, 来不及后退的游客惊呼着给淋了不少的水雾。</h3> <h3>我们在船甲板上看瀑布,看海狮海豹游泳,看山看水。很快一个小时的巡游时间就结束了。读者会问怎么不见海狮照片呢? 因为跟后来拍照的海狮美照对比, 这时候拍的海狮照片差得实在不值得保留,都删除掉了。</h3> <h3><h3>船游结束,我们又赶了120公里的路回到昨晚的住地,因为时间尚早, 我们再次到超市购物,因为这次时间充足,再次仔细地了解了这里的物价水平。这又是奇葩一件。</h3><h3>我们以前都经常拿中美的物价来对比,如果不考虑汇率,光从纯数字上比较,在两国城市中产收入接近的条件下,中国的物价实在是太高了。可是看这里的物价,简直是有点可怕! 新西兰工薪阶层怎么生活呀? 鸡蛋都$8/打, 牛奶$2/升,马铃薯$5/公斤, 牛羊肉$24/公斤,西红柿$6/公斤, 生菜$5/棵, 黄瓜$5/个……</h3><h3>牛羊肉和蔬菜都是依靠廉价土地的产物,在新西兰这个人少地多的国度,怎么都成了奢侈品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在网上搜寻了不少信息,得到了个大概的答案。原来新西兰是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国,工业很少,土地多为业主所有。工薪阶层主要是农场工人和城市服务业。虽然国民平均年收入达到$5万,但大多工薪阶层收入不高。因为农产品主要是出口,国内运输量少,所以国内运输业不发达。又因为运输不发达,国内农场基本不种蔬菜,大多蔬菜水果都是进口的。更重要的是,新西兰的食品贸易属于典型的“双头垄断”(Duopoly)。如果市场上只有两个大玩家,往往不会形成有效率的价格竞争。事实上,一些本地小型超市如Nosh和Mad Butcher正面临被大玩家排挤出局的情况。</h3><h3>新西兰菜篮子的另一个因素是国际市场。作为非补贴出口经济体,新西兰没有食品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价格。这意味着虽然新西兰是畜牧业大国,但牛奶、牛肉等食品的国民购买价格跟国外相比没有任何优惠。超市的进货价格跟出口外价一样。加上各地人口不多,商品需要量小,运输费就贵,再加上零售商的盘剥,就难怪超市的物价贵了。所以当国内旅客来这里逛超市时, 就有超市简直就是抢钱的感受。</h3></h3> <h3>在肉类和蔬菜都成为奢侈品时, 我们的晚餐就是很土豪的了!</h3> <h3>时间一充裕,“赌徒们”又摆开了战局,这是“猪”友们继续在大学期间用以决定谁去打开水的“拱猪”牌局,这是在旅途中晚上玩得最多的娱乐项目(其它还有炒地皮)。过程还十分认真,往往因为出错一张牌吵得面红耳赤,而且把每一盘的输赢记录下来,这是他们的部分“拱猪”成绩单!</h3> <h3>到此为止,我们完成了西海岸的旅程,22号准备从蒂阿瑙出发,横跨南岛前往东海岸的但尼丁(Dunedin)。</h3><h3>早上出发前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h3><h3></h3> <h3>从西往东离开阿尔卑斯山脉,一路上多是丘陵牧场风光。</h3><h3><br></h3> <h3>途经一个牧场,漫山遍野的羊群很是壮观!我们就把车靠到路边下来休息。路边这种厚实方形的树很奇特,当我们几个在仔细研究里面是多少颗树的时候,突然一个新西兰女人走上来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干什么呢? 听到我们表示欣赏她的树时,她很高兴地指给我们看从那里可以看到树干,又用口哨从树中唤出两只美丽的长尾巴小鸟,说是她养的。最后邀请我们进她家里去作客,我们一时间不好意思进去, 谢绝后走过对面牧场去了。后来很后悔没有进去喝奶茶,这可是唯一一个进牧民家的机会,给白白地浪费掉了。</h3> <h3>这边我们另外几个人正在和一个淳朴可爱的农家少女谈话,她唤来了几个大羊和两个小绵羊。</h3><h3>在我们拍照的时候,女孩的母亲很和善地拿了一条面包走出来,分发给我们喂羊拍照,很高兴的看着我们兴致勃勃地逗他们的小绵羊。原来,绵羊不单单是吃草,还挺爱吃面包呢!</h3> <h3>我们一路向东,走了有三百多公里,要去南岛东南角的Nugget Point 灯塔,该灯塔建于1865年,曾经是南岛最为重要的航海灯标。在地图上显示到达以后,找不到灯塔,就到海边停下,询问海边游人。站上海边高坡,意外地拍下了一幅别有风味的图画。</h3><h3></h3> <h3>在游人的指导下,我们一路观赏,向灯塔走去。</h3><h3></h3> <h3>走近灯塔, 你们自己何尚不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呢!</h3> <h3>我们站在灯塔的观景台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仿佛看到了海洋尽头那并不太遥远的南极。经定位测量,该灯塔距南极的直线距离仅有2800多公里。</h3><h3>洒落在海岬周边的礁石群,点缀着深蓝色的海面。</h3> <h3>看完灯塔,我们还意犹未尽,看到海边的礁石想起新西兰的特产青口和海带,就想起了汤的鲜美。</h3> <h3>我们决定到海边去看看是否能搞些青口和海带来改善伙食。到海边没有路,就勇敢地去把路给探索出来。</h3> <h3>健哥在前面开路。</h3> <h3>女士们竟然也跟踪下来了。</h3> <h3>青口只是个传说,海带倒是不少,只不过巨大得太吓人了, 研究了一下,海带肉硬得不可能咬得动。</h3> <h3>原来这是巨型海带(学名:Macrocystis pyrifera):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藻,成熟的个体一般有70-80米长,最长的可达到500米。是藻类王国中最长的一族。藻体褐色,革质,多年生,寿命最长可达12年。这种巨型海带可以作为替代能源被人类利用。从这种巨型海带中,可以提取大量的合成天然气,还可以提取氯化钾和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当然,通常人们用做盘中佳肴的海带是不能做为替代能源而用的。只有这种巨型海带才可以用,如今这种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已被科学家们看好,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新秀。</h3> <h3>在往但尼丁的路上, 满世界的秋色令人心旷神怡。</h3> <h3>当晚入住但尼丁两间民宿,打算住两晚,房租共约¥5660。</h3><h3>今晚尝试烤香肠。</h3> <h3>结果香肠烤得很成功, 大家都吃得很满意。</h3> <h3>23号早上先来到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陡峭的街道鲍德温大街(Baldwin St.),仰望上去,该大街似乎有60度的倾斜度,很难想象住在这里的居民们每天怎么把汽车开上去?不开车靠双腿又能每天上下几次? </h3><h3>  坐在街道中央,真有点要滑落下去的感觉呵。</h3> <h3>好像新西兰的房子都是就地而建的,是什么地形就怎么建房,不会有大面积挖山移土的情况,所以才会有这种陡峭的街道。前面提到的皇后镇也是一样。这也是节省成本,保护原生态的一种好表现。 </h3> <h3>离开鲍德温大街,来到著名的奥塔戈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h3><h3>先来个合影,再来个毕业照。</h3> <h3>奥塔戈大学成立于1869年,是新西兰的第一所大学,也是世界上进入1%的顶尖大学,目前拥有两万多学生,其中有来自90多个国家的国际留学生近3千名。校园坐落在市中心,风景秀丽怡人,建筑典雅庄重,既有着浓厚的欧陆风情,又保留着新西兰独特的自然景色…</h3><h3>这个雕塑本意是光阴似箭,寓意不抓紧时间用功,大学时光一下就过了。</h3> <h3>进到校园里, 不知女士们在研究什么, 走近一看, 原来如此!</h3> <h3>中央火车站,是但尼丁市的地标性建筑。由著名的建筑师乔治 特罗普(George Troup)按照佛兰德文艺复兴的风格设计,使用科孔加(Kokongga)玄武岩和奥玛鲁(Oamaru)石灰岩等多种建筑材料建造,于1906年建成并启用。其外形宏伟壮观、风格独特,内饰端庄华贵、富丽堂皇,被誉为“南半球最美丽的火车站”!</h3><h3>里面有个博物馆,主要是图画,有个画家的自画像很传神。</h3> <h3>这座漂亮的火车站,曾经的繁忙已不复存在了,如今每天只有上午9:30和下午2:30两班观光火车从但尼丁出发,经泰伊里峡谷(Taieri Gorge)前往密德里玛契(Middlemarch)。火车行驶在嶙峋陡峭的山间峡谷中,穿过隧道跨越河流,游客可坐在火车上边品尝着咖啡边欣赏南岛腹地的无尽美景,来回四个小时的旅程被誉为世界上最精彩的火车旅行之一。</h3> <h3>圣保罗天主教堂。一座很有气质的歌德式建筑,建成于1919年。踏过38级的大理石楼梯,可进入教堂大厅。</h3> <h3>市区内的其它建筑物以及墙上的艺术涂鸦。</h3> <h3>离开市中心,来到奥塔哥半岛(Otago Peninsula),本来要看的地方是位于但尼丁海港的南侧,靠海的一面地势高且凹凸不平,靠海港的一面则温暖避风。原来是一座火山,现在的半岛就是大型死火山口岩壁的一部分。</h3><h3>由于GPS信号不好, 走错了路,没能看到该看的景色, 待再寻路去岛端景点时,发现路已封闭。</h3><h3>新西兰自然风光的确很美,但有些方面却不敢恭维,甚至落后,比如基础设施、通讯等。我们出发前在国内租了两个WIFI中继器,每个可供五个手机联网, 原以为这样一路上都可上网,可以排解路上的寂寞。谁知在路上多数范围都没有讯号,要到近城镇处才有网络。</h3><h3>幸好我们开车多数用的是离线导航,否则会像瞎子似的找不到路。可是离线导航一经中断,没有网络讯号的话,就再也导不了航了,今天就是这种情况。</h3> <h3>在封路处休息吃午餐,发现了一个稀有毛色的猫。</h3> <h3>再去寻找附近地图上的景点,到达后却是一个干枯的湖畔。</h3> <h3>回到住地,玩兴尚浓,大家又漫步到附近的公园,竟荡起秋千来,瞬间童趣满满!</h3> <h3>然后又到草坡上去照相,不过男女动作不够协调。</h3> <h3>傍晚才回到这个家。</h3> <h3>昨晚就有几个人说要早起来拍日出,今早起来果然有几个人在拍,虽然有云遮日,却也增加了早霞的色彩。</h3> <h3>24号离开但尼丁前往奥玛鲁,计划前往摩拉基(Moeraki)小渔村海边,观看“神秘的石球”……摩拉基大圆石。</h3><h3>来到游客中心停车场停车之后,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神兽羊驼,就是新新人类俗称的“草泥马”。(笑)</h3> <h3></h3><h3>摩拉基(Moeraki)海滩位于奥玛鲁(Oamaru)以南40公里处,其上散布着很多圆形巨石。也有一些大圆石分布在砂岩峭壁的周围,每块巨石都重达数吨,高达两米。</h3><h3>据毛利人传说,几百年前,独木舟阿雷德欧鲁(Araiteuru)在将要在新西兰靠岸时翻船,船上的很多葫芦被冲上岸,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圆石。 对此,科学家的解释是这些大圆石是方解石凝结物,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前。 </h3><h3>电离子周围的碳酸钙晶体逐渐形成大圆石,其过程与珍珠的形成类似,但要经历四百万年之久。大圆石形成的软泥岩在一千五百万年前是在海底的,经过地壳变动,海浪和风雨将它们逐渐显露了出来。</h3> <h3>这些大圆石最大的直径有两米多,小的也有半米左右,有的表面龟裂,而有的却已完全裂开了。可看到裂开的圆石里面有的是空心的,而有些露出黄色的化石网状结构…</h3> <h3>海滩上有女巡警巡逻,是不是防止有人来偷石球呢?</h3> <h3>对于科学家的解释,人们并没有满足,他们质疑道,为什么石球只在这个海滩存在? 说不定这些石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呢?</h3><h3>又或许是古人靠人工制作的艺术品呢?为什么裂开之后里面呈现奇异的颜色和纹理?你说呢?</h3> <h3>你厉害,一脚就把它给踩沉了!</h3> <h3>至今,摩拉基大圆石仍然被誉为“神秘石球”,摩拉基海滩被冠以“世界最神奇的海滩之一”、“世界十大神秘地点之一”、“地质界的神秘之处”等称号。</h3> <h3>看完神秘石球,又到卡蒂基历史保护区(Katiki Historic Reserve)看海狮。</h3><h3>新西兰海狮是全国濒临灭绝的珍惜物种,根据保护部数据,全国的野外海狮数量仅存约1.2万头。</h3><h3>刚到海边,就给远处的海狮吸引了,拍了不少照片, 这些先拍的后来都无一例外地给删除掉了,因为……</h3> <h3>这么近距离地看自由的海狮还是第一次。</h3> <h3>海狮视频</h3> <h3>其实我们这样看海狮是违规的,事后才有个工作人员走过来跟我们说,</h3><h3>观赏海狮时应至少保持10米安全距离。过分靠近当地野生动物,导致动物心理受挫。蓄意惊扰海狮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h3> <h3>拍海狮的各种姿势。</h3> <h3>海狮抄后来堵住了健哥的退路, 健哥对海狮说,你给我让开! 海狮果然听话地让开了!</h3> <h3>后来在悬崖边看到了一幕汽车拖游艇上岸的好戏。</h3> <h3>当晚霞开始形成之时我们来到了奥玛鲁。</h3> <h3>最后找到了我们要入住的这个超级豪宅。这是我们在新西兰住过的最贵的房子,住一晚¥3660。</h3> <h3>也是最宽敞的房子, 房间多, 明亮得没谱,因为有的卧室对着的墙是全落地透明玻璃,简直是不需要隐私。</h3> <h3>当晚再次烤羊扒,庆祝我们入住豪宅。</h3> <h3>第一次玩这么大的桌球,第一次在国外合唱“我爱你中国”!</h3> <h3>离去前在豪宅合影。</h3> <h3>25号早餐后,我们离开了这座住得不想走的豪宅,继续北上。要去蒂卡普湖(Lake TeKapo)。</h3> <h3>途中小憩于83号公路傍风景如画的阿维伊摩湖(Lake Avienmore)边。</h3> <h3>这里风景如画,拍了不少照片。</h3> <h3>途中专程来普卡基湖(Lake Pukaki)观景台,遥望库克山雪峰。</h3><h3>库克山(Cook, Mount)亦译科克山。新西兰最高的山峰,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周围有22座3,000公尺(10,000呎)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高3,754公尺(12,316呎);1991年因一次山崩,山峰高度下滑10公尺(30呎)。两侧为胡克(Hooker)冰川(西)和塔斯曼冰川(东)。西面我们已坐直升飞机上去游览过(见本文上部),这次是看东面的山峰。</h3> <h3>湖边的羊雕塑。</h3> <h3>继续往库克山方向走,到了这个地方,景色太美了,广阔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不得不停车下来拍照。</h3> <h3>尽情地拍吧!</h3> <h3>来到库克山山峰脚下,找到这地方来吃午餐。</h3> <h3>午饭后,我们准备要上库克山看冰川。可是到了泊车地才知道走路去来回要一个半小时,因为还要赶路到民居入住,只好临时决定用最快的速度靠近雪峰, 来回只能有一个小时时间。</h3> <h3>半个小时后来到这地方,恰好桥给封了,就是我们有时间也只能到这里了。大概是前方出现了塌方或雪崩之类的险情,不让过去了。</h3> <h3>在这里看到库克山许多山脉被白雪覆盖,延绵几百公里。<br></h3><h3>整个山脉有二十二座山峰在三千公尺以上,库克山是最高峰,海拔3754公尺。库克山国家公园占地70,011公顷,里面聚集着雪山、冰川、河流、湖泊、山林,以及动物和高原植被等,这里给人们的惊奇是其它地方所无法比拟的。</h3> <h3>屹立在群峰之巅的库克山顶峰终年被冰雪覆盖,而群山的谷地里,则隐藏着许多条冰河。其中,塔斯曼冰河川长约29公里,宽2公里,深600米,是世界上除极地以外最长的冰河。在冰河内部,由于它的移动,带着山体的碎石下滑,加上阳光的照射,使冰河表面形成了无数的裂缝和冰塔,造形是千姿百态,耀眼夺目。</h3><h3>在冰河边照个相,黑白照片看起来就好像是到了冰川了。</h3> <h3>换个角度就像到了顶峰了!</h3> <h3>离开库克山风景区,傍晚时分赶到蒂卡波小镇。入住的民居花费约¥3300,这是在新西兰最后一晚住宿。晚餐主菜是水煮羊肉,还买了酒回来,大家争相发表感言,感谢健哥的组织领导,也感谢大家的配合和友情。回顾这次自驾游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有点依依不舍。</h3> <h3>最后的晚餐视频</h3> <h3>住地附近有个好牧羊人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是游人必到的地方,我们一大早就去签到。</h3><h3>  这座漂亮的石教堂位于新西兰的特卡波湖岸边,由著名建筑师本杰明·伍尔菲尔德·芒福德于1935年建造,其独特的哥特式木石结构建筑在新西兰独一无二,加上这里美丽辽阔的山水风景,从教堂圣坛的窗口望去,还可以看到南阿尔卑斯山最壮观的景色,吸引了许多新人选择在这里办婚礼。</h3> <h3>附近的景色也不错。</h3> <h3>今天26号,是我们自驾游的最后一天,计划赶去约翰山天文台景点,然后就打道回府,回到基督城机场附近还车。然后就飞回广州了。</h3><h3>路边的景色虽然壮美,但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停留了。</h3> <h3>约翰山天文台位于新西兰南岛麦肯奇区蒂卡普湖旁,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约翰山山顶,由坎特伯雷大学建置,是一个国家级的天文台观测站,同时也是全球著名的国际星空保护区之一。这里的光污染近乎零,有赖于当地政府及居民合力遵守灯光管制措施,观星者及天文学家才能观察到这全天然的星河。</h3> <h3>在进入天文台景区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前面的车没看到路口有收费关卡,照直冲进去了,急得收费大妈跑出来跳着脚乱叫, 我们后面的车赶紧停下来问情况,才知道天文台是要收费的,按每车$8收。在得知我们是一伙的,并愿意补交前车费用的之后,大妈变回笑脸,告诉我们前面不能开快车,只能开30公里时速。我们向大妈解释说, 来新西兰旅游十几天,都没有地方收过门票, 所以误以为这里也是不收门票的。</h3> <h3>天文台在山上,开上去的路很陡,是我们在新西兰开过最陡的路。</h3> <h3>天文台内有什么我们都没看,主要是拍风景照。</h3> <h3>今天天气也实在是太好了, 天蓝得有点变态。拍的照片想不美都难。</h3> <h3>山背后的蒂卡普湖是主角,所有的游客都到这山背来拍照,看中的就是湖水的蓝色。<br></h3> <h3>游完天文台, 我们就沿着蒂卡普湖离开,向基督城进发。这天气美得好像要把我们留住,蓝色的天空加上蓝色的蒂卡普湖水,也使我们产生了浓浓的不舍。</h3> <h3>编后语</h3><h3>新西兰自驾游行程十七天,同学和家属们在生活上互相尊重和关照,司机们认真负责,在饮食起居习惯上大家互相迁就, 使到大家得以安全快乐地享受全过程,因而在此特别感谢每一位参与者,也包括我自己。虽然新西兰那世外桃源般的绝美风景是那么的让人依依不舍, 但我们更怀念旅途中的一路欢声笑语,以及晚上烧菜做饭,像大家庭一般的温馨,还有饭后打牌故作认真的吵闹。这一切都令人回味无穷!</h3><h3>不过在旅行中还有很多趣事,难以一一回顾,也有很多靓照美景,限于篇幅没有收集进来。留下了不少遗憾。</h3><h3>最后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赞赏和鼓励! 谢谢大家!</h3><h3><br></h3> <h3>新西兰再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