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广东,位于我国南部,因古为百粤地而简称粤。</p><p>广东鍾氏约133万人,列全国省级鍾氏人口首位。境内县县有鍾氏聚居地,以廉江、兴宁、五华、龙川、紫金、梅县、蕉岭等地分布较为集中。</p><p>最早迁入广东的钟氏,是广州市从化的钟轼,北宋开宝三年随岳父潘美大将领兵统征南汉,留任广州防御使,卜居从化屈洞,其后分布从化、萝岗、天河、番禺、南海、增城、黄埔等地。与钟轼近房的堂兄弟辐公后裔分布清城、东莞、顺徳、郁南等地;辂公后裔迁东莞;辙公后裔迁萝岗;辁公后裔迁南海。</p><p>宋朝,理、发、荘、十七郎、柔、胜、源禄等先祖相继迁入,与先迁入的轼公成为早期迁粤的主干支系。</p><p>理公,友武次子。由福建迁广东梅县,后裔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俗称“五龄”)在广东分布很广,人口也多。提龄由五华迁兴宁,分布兴宁、五华、龙川、博罗、紫金、罗定、连平、惠阳、东莞、龙门、白云、佛冈、东源、花都、连州、龙岗、惠东、海丰、增城、郁南、广宁、丰顺、新丰、英德、高要、中山、南雄、惠城、湘桥、曲江、 乳源、宝安、清城、和平、平远、乐昌、浈江、仁化、翁源、揭东、鹤山、连南、廉江、三水、顺德、始兴、电白、四会、阳东、阳西、鼎湖、从化等地。遐龄由五华经东莞迁紫金县,后裔分布紫金、梅县、惠东、龙门、海丰、增城、东莞、顺德、惠城、惠阳、博罗、普宁、阳春、汕城、连平、金平、陆河、五华、丰顺、四会、陆丰、惠来、湘桥、揭东、南雄等地。祯龄由五华迁惠州,后裔分布惠东、惠城等地。祥龄由五华迁河源,后裔分布东源、龙川、阳春、高明、仁化、南雄、翁源、英德、增城、中山、从化、四会、佛冈、清城、清新等地。瑞龄居五华县,后裔分布五华、博罗、龙门、宝安、紫金、曲江、增城、东源、四会、三水、惠东、惠阳、惠城、连平、乐昌、东莞、鹤山、广宁、花都、高要、海丰、始兴、阳春、清城、连州、龙川等地。</p><p>齐公,友武三子。齐传5代胜,南宋由福建武平县昭信迁大埔县古村,生子三: 镛、钦、义明。义明生子七: 日晖、月朗、星潭、辰洲、风聚、云映、雷发。义明之后分布大埔、惠来、澄海、陆丰、梅县、湘桥、丰顺、潮南、榕城、海丰、潮阳、濠江、连平、翁源、五华、饶平、蕉岭、阳江、梅江、增城、龙门、平远、惠东、惠城、紫金、博罗、乐昌、恩平、潮安、兴宁、高州、清新、萝岗等地。</p><p>裕公,友勇长子,传4代源禄,由福建武平迁梅县白渡镇江南村,生子六: 子宽、子顺、子政、子美、维明、维端。源禄之后分布梅县、梅江、蕉岭、五华、兴宁、潮安等地。</p><p>友盛,生子三: 发、强、荘。发迁潮州市潮安区,部分后裔分迁丰顺、梅县。强迁梅县,生子二: 义德、义明。义明后裔分布梅县、蕉岭、鹤山、平远等地。</p><p>柔公,北宋自金陵(今南京)游,宦南雄,诰封武榖将军,赘广州诗书街梁氏,卜居新化里莱苏(鹤山市)。其后裔分布: 新会、吴川、阳春、台山、蓬江、江海、东莞、鹤山、恩平、廉江、化州、遂溪、坡头、中山、高州、广宁、南海、阳东、顺德、阳西等地。</p><p>绍高后裔大都在明末清初迁入广东。绍高第5代孙衡,生子二:有安、有雯。有安公后裔分迁始兴、连平、雷州、英德、南雄等地。有雯第4代孙理政,生子九:六郎、七郎、九郎、十二郎、十三郎、十六郎、十七郎、二十郎、二十一郎。六郎后裔分迁增城、新会、龙门、东莞;七郎后裔分迁始兴、南雄、英德;十二郎后裔分迁始兴、化州、南雄、仁化、兴宁、曲江;十三郎后裔分迁龙川、梅县;十六郎后裔分迁始兴、南雄;二十一郎后裔分迁兴宁、始兴、曲江、南雄。</p><p>绍京三子嘉谔第8代孙琦后裔,于明末清初从江西龙南县象塘迁南雄(9支)、和平县。</p><p>还有几支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大族尚未衔接世系。增城的毓菴支系,后裔分迁中山市。花都的贵卿支系,后裔分迁三水、清远。廉江的钟宝支系,后裔分迁化州、遂溪、徐闻。徐闻的宸瑚支系,后裔分迁徐闻几个乡镇。高要的势朝支系,后裔分迁高明、端州、鼎湖。高州的声支系,后裔分迁化州、信宜、电白、廉江。电白的安平支系,后裔分迁阳西、徐闻。阳春的赵德支系,后裔分迁徐闻。阳春的赞支系,后裔分迁罗定、信宜、台山。阳西的千二郎支系,后裔分迁电白、封开。阳东区的海达支系,后裔分迁阳春、阳城。揭东的陆贵支系,后裔分迁清城。新兴的均五郎支系,后裔分迁恩平、高明。</p><p>钟蔚清撰稿</p><p>2018年10月1日</p><p>【温馨提示】</p><p>若想知道鍾氏分布详情,或订谱、或赞助享受赠谱;若漏刊,请报资料,《中华鍾氏总谱》第五册刊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