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92年7月,我从大理师专(大理大学的前身)英语系毕业了,并在5号那天和同期毕业的老乡们回到巍山县教育局报到,等待分配工作。8月25号,县教育局召开分工大会,之后我就被分配到庙街镇新建初级中学任教,于是从第二天下午我就开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漫漫教育之路...</h3> <h3>记得报到那天,我是一个人坐着乡村小马车去学校的。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对面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大门左边是一幢两层的学生宿舍楼,右边是砖混结构的教师宿舍楼。整个校园没有一条水泥路,而且到处都是杂草、泥土和小石子,我没有想到坝区学校居然还有那么落后的地方,我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我下定决心一辈子要坚守在农村,为乡村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h3> <h3>我顺着石头路往里走,看到有个中年男子正端坐在一个草墩上,他留着浓密的黑色小胡子,穿着一套的蓝色中山装,并且把最上面的风扣也认真地扣好,用短烟锅抽着本地农家人自己生产的老草烟,喷出的烟雾一圈一圈地缭绕他头上...看到我走进了,他不苟言笑地说了一句: 来了。我赶紧回答说: 是的,我被教育局分到这所学校,我是来报到的。他说: 我就是校长,跟我来吧。我跟着校长走进办公室,顺着他的手势坐在一个木制的二人椅子上。坐下来后我环视了四周吃惊地发现,所谓的办公室也就是在宿舍里摆上一张办公桌,一把木制靠背椅子和两个木制的二人椅子而已。实际上,全校18个老师都是在这样的办公室+宿舍+生活区等“全方位一体化”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的。</h3> <h3>老校长例行公事似地给我倒了一杯茶后,就开始严肃地介绍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之后呢又不苟言笑地给我下达了工作任务: 接八年级九班的班主任,并教九班和十班的英语,因为这两个班是全县的新教材实验班,兼任这两个班的劳动技术课;担任学校的团支部书记,还要给七年级两个班上音乐课,理由是我年轻有活力...听完老校长的工作安排,我一时无法接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就给我那么多的压力和挑战,我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和实力去完成呢...</h3><h3><br></h3> <h3>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是完全有能力去完成那些工作的。因为老校长很看好我,他也希望我能给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并且对学校的发展壮大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有点微不足道,但是不论是团委工作、班务工作还是英语教学工作,我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突出的成绩,并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庙街乡党委政府的主管领导、全校师生们和当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学校也因此连续两年荣获庙街乡优秀团支部,并在1994年全乡团代会上党委政府专门让我去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交流发言。有压力才有动力,我很庆幸老校长当时给了我那么多的锻炼机会。</h3> <h3>同年8月,因为工作的需要和各方面的原因,我被调入庙街中学任教至今,并在庙街这个农业大镇的土地上工作了二十几年。</h3> <h3>在几十年的热心工作中,我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学习上我是学生们的班主任和导师,而在生活中我又成了学生们的知心人和朋友,并为家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和合格劳动力,他们遍及祖国的各个角落,有工程师、律师、医生、护士、老师、空姐、企业高管、城市白领、跨国公司老总、公务员、餐馆老板等。即使在家务农的爱徒们,也是遵规守矩的好公民,为家人过上好日子努力奋斗着...</h3> <p>从教27年,有24年我都在担任班主任,现在也还在担任庙街中学233班的班主任。即使是我家小公主才有100天的那一年和我作为访问学者出国研修半年的那一年,都没有逃脱“娃娃头”这一辛辛苦苦的使命。</p> <p>我始终认为: 老师的心有多远,眼光有多远,学生就能跟着看多远!所以我每带一届学生,都鼓励爱徒们尽量去读高中然后去读大学,即使是在“中专热”的90年代,我都建议他们尽量不要攻读中专。因为我虽然是科班出身的,也经常感觉知识不够用。记得在新建中学教九班时,班长是一个品学兼优,门门功课都是很好的小个子,中考后报志愿时,他家人让他报大理师范,我建议他报大理一中或者下关一中,结果他参照我的建议自己选择了大理一中,高中三年后考了全州理科第二名,并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读完本科后又继续攻读上海交大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当时他都已经去读着高中了,他家人还来问我说: 他们村的人说了,去读高中,以后毕业还是回家当农民...我郑重地告诉他家人说,那也有可能,但是你家孩子不一样,以后他会大有前途,你们要享他的福气呢...结果全被我说中了。后来他们家人还先后把他弟他妹送到我现在的学校就读...</p> <h3>俗话说得好: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学不了。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经常参加各方面的培训,时时让自己充电,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顺应时代的潮流,尽量不让自己Out。也许是因为从开始教书就不停地适应教材的不断改革,让我养成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好习惯。2001年为了提高学历,我报名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利用6个美好的假期到云南师范大学本部进行英语函授学习,于2004年修完本科的全部课程,同时还在毕业前选修了第二外语~法语,为了取得文学学位,参加了全省法语考试,在毕业离校时收获了“双证”~即本科毕业证和文学学士学位证。2016年8月到12月,我又幸运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北京语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成后又再一次收获了“两证”~一个中国证书和一个外国证书。</h3> <h3>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我始终秉承着这样的育人理念: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并且把这个理念贯穿到每一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我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就拿这次我出去学习的行程中,从昆明到北京,从北京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回到昆明,都是我的爱徒们忙前忙后的帮助我、照顾我,帮我和我的同事们解决一路上的实际问题,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桃李满天下”,而且这份情谊是那么的难能可贵,令人感动不已...</h3> <h3>每届学生一到九年级,我那些教高中的同学或者同事就会说: 把你的学生推荐到我们学校几个来嘛,我刚好要接高一。我好奇地问: 为什么呢?高中老师就会兴奋地告诉我: 因为你带出来的学生英语基础扎实而且知识衔接性好,最重要的是你的学生懂得感恩哦...</h3> <h3>而我为了当好“娃娃头”,经常会和每一届的好搭档们共同商讨怎样有效地教育管理好部分天生顽皮、有点淘气的孩子们,如何让优秀的学生们学习成绩更加突出等。结果因为好搭档们的给力,学生们的积极配合,让我们付出的辛苦最终变成了这样那样的惊喜。像138班的小熊同学、163班的小徐同学、187班的小韩同学等,就因为最后的中考成绩位于全镇第一、全县前五名而被下关一中或大理一中优先录取。选择去读大理一中的小徐和小韩两位同学在三年的高中学习期间,还得到了理中的奖励和资助...</h3> <h3>我们常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学生也如此。而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或者老师要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信,应该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水平去“征服学生”;用满满的正能量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乐于奉献的情感去“引导学生”;用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所以我教过的学生经常对我说“葛老师,如果当时不是你教我,恐怕我都不知道现在在做什么,真是太谢谢你了。知道吗?你教我们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是既爱你,又尊重你;既怕你,又喜欢和你在一起。”听着这一句句乡村孩子的淳朴话语,我只能一次次地告诉自己: 一定要尽量做一个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的老师,一定要对得起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因为一个人只有一次初中生活。</h3> <h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教师这个特殊行业最好的诠释。为了帮助部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从2004年开始,我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一起以钱和物的方式帮助了20多个与我有缘的爱徒们,因爱受益的第一批孩子后来继续把爱心传递,把她们身边的爱心大使推荐给我,致使我的公益活动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底,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曾经的恩师、台湾老板陈先生、云南艺术学院的陈老师、138班的爱徒小熊美女(她也是第一批爱心受益人之一)、县扶贫办的张主任及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叶老板等,因为你们的大力支持,使我的公益梦得以实现。感恩的心感谢有您...</h3> <h3>可能是由于性格使然,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那就是: 轻松、愉快、高效且学生易接受。因为农村地区各方面比较落后,家长对教育又不够重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学生、低保户子女等是我所教学生的普遍情况,面对这些家庭,我只希望孩子们能够顺利读完初中三年,多学一点知识。考虑到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和孩子们没有条件去请人辅导,我尽量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教会学生,培养好他们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努力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我经常对孩子们说:上课就像吃正餐,补课就像吃零食,正餐吃好了,还用去吃零食吗?好多家长经常跟我说: 葛老师,我家孩子相当喜欢你的课呢; 葛老师,我家娃娃回家从来不见弄英语,但是考试从来不消担心;葛老师,我家孩子说她最崇拜的老师就是你了...</h3> <h3>在农村地区任教,最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学生流失了。一旦有学生厌学或者辍学,我和我的好搭档们就会不怕路远,不辞辛劳地开展家访工作,想方设法地硬是要把学生劝返回来,努力做到一个都不少,把他们一直“领到”初中毕业。特别是去年教育脱贫时期,我们更是经常放弃周末或者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走村串户地进行家访,动员流失学生返校就读。</h3> <h3>如果让我写工作简历,那是最最简单的事了: 1992年8月~1994年7月,在新建初级中学(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任教;1994年8月至今,在庙街初级中学任教。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无论谁当校长,我都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和份内工作,只要一有新教材改革或者新的挑战,我就会被领导推出去“试新”,不断去适应新教材。像2015年国家教育部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活动任务一下来,我就被点名代表学校和镇上参加县上的优质课比赛,而且和我PK的都是小我十几岁的年轻教师...我经常开玩笑地问学校,为什么一有挑战的难题就想到我呢,校长坚定地告诉我: 把你推出去,我们很放心~既然如此,我也只能表示无语了。</h3> <h3>我们常说: 教无定法。话虽如此,但作为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因为现在的学生懂得的东西很多,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不爱学习就可能被时代抛弃,而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所以我喜欢向别人学习,也喜欢把好的教育理念分享出去。什么是分享呢?分享就像是把满满的一桶水倒出去一部分,腾出一点空间,然后补充进去新的内容和理念,再次提升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教好书育好人外,我还经常参加县级镇级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修回来后,又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2+4”模式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还有学校和全镇的英语教研活动,把我从NTU学到的八大理念和大家分享交流,起到了“种子教师”的辐射作用,这也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留金委派遣边境地区的中学教师出国学习的目的和初衷。</h3> <h3>作为老师,最怕的事情就是误人子弟;作为学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在关键的中学阶段没有遇到好老师,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都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大好前程,为了让学生们努力实现他们的美丽梦想,我总是想尽办法来激励他们。记得今年巍山小吃节的星期五那天,我告诉孩子们利用好星期六星期天到小吃节去好好享受美食,回来学校后才好继续努力学习,因为东西有点小贵而且拥挤,一定要让家长陪着去。结果这些爱徒们居然约着去小吃街上卖冰棒,一边卖还一边吆喝着: 卖冰棒,巍山老冰棒,好吃又便宜...那一天她们进货4次都销售一空,连几个外国人都买老冰棒吃了,而且还遇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最后获利将近300元人民币。这些是第二个星期一早上班长和全班同学分享的。于是我告诉她们: 你们太棒了,我就希望你们凡事多往高处看多往远处想,为你们点赞。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也算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吧。</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如有一年的庙街镇“十佳教师”获奖感言里我曾经说过: 在每个人求知的人生道路上,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好老师,但对你的人生起决定作用的导师只有那么一两个,我就想做那一两个之一。这也算是当时从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走出来的我的肺腑之言和深刻体会吧。因为对我来说,能为家乡的繁荣而出力,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我倍感幸福的事情。</p> <h3>回顾二十几年的教育之路,一路走来,真可谓是桃李芬芳,捷报频传,每个学年结束,都会荣获这样那样的奖项,如县镇级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奖、英语学科全县前三名奖、优秀教师、十佳教师、庙街镇优秀妇女代表、巍山县“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我知道这些荣誉的取得,一方面是对我自身价值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我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督促和激励...</h3> <h3><font color="#010101"><p>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从农村来再到农村去,我愿是春风,我愿是阳光,我愿是雨露,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尽最大努力地充分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为乡村服务,为教育奉献。</p><p> </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