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汉高祖刘邦 (二十一)

吴百兰

<h3><font color="#ed2308">文字创作:吴百兰</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图片:来自网络</font></h3> <h3>刘邦曾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大宴上,问过群臣:吾何以得天下?当时群臣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陛下德厚,愿与功臣共天下。</h3><h3><br></h3><h3>听完群臣们的回答,刘邦明了,他手下的将士们,之所以跟随他南征北战,都是为了胜利后得个封赏。可是该如何封赏确实令刘邦为难。故而封赏一事久而不决,但终究还是要解决,不能总是挂在哪儿,悬而不决。</h3><h3><br></h3><h3>公元前201年12月,刘邦第一批封侯十位功臣的名单终于登台亮相了。居功臣之首的是曹参。大臣们也一致认为:曹参军功卓著,当评第一功臣。</h3><h3><br></h3><h3>曹参,还在刘邦当泗水亭长时,他就是沛县的狱掾,主管刑狱。在沛县县令欲起兵反秦时,就是他和萧何强力推举逃亡中的刘邦,当农民起义军领袖。可以说,没有萧何、曹参,就没有刘邦的沛公开始起步。同时他是刘邦起义军里最早的三个核心人物之一。</h3><h3><br></h3><h3>刘邦还定三秦时,曹参独当一面,俘章平,擒魏豹,斩夏说,杀赵将戚将军,战龙且,破楚军。楚汉战争中,曹参一直在和韩信并肩做战。军功虽不及韩信、彭越,但绝对在其他汉将之上。</h3><h3><br></h3><h3>虽然说曹参在抗秦灭楚的战斗中功劳卓著,被封平阳侯也属实至名归。然,这些功劳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功劳。而曹参的真正功劳,还在于他对初汉治国理念的走向,做出了臣大贡献。</h3> <h3>刘邦把韩信徙封楚王后,便把齐王封给了自己的遮长子刘肥。刘肥年轻,没有政治经验,刘邦就把可以“托生死之任,寄千里之命”的曹参调给刘肥当国相。</h3><h3><br></h3><h3>也就是说刘邦把齐国托付给了曹参,因为齐国对刘邦来说是战略重地。在遍地都是异姓诸候王的初汉,刘邦不得不留个齐国做后盾。所以说,曹参虽然是诸候国的国相,其战略性意义仅次于国相萧何。</h3><h3><br></h3><h3>当时的曹参也不懂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于是,曹参把齐地的“长老”、“诸生”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茶话会,主题是“征求治理齐地的方法”。</h3><h3><br></h3><h3>茶话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说了半天,曹参没听懂。后来他听说胶西有位盖公,擅长黄老之学,便派人托重礼请来这位老先生。</h3><h3><br></h3><h3>盖公告诉曹参,治理国家的诀窍在于“清静无为”。不扰民,民自安定。盖公说:自春秋以来,五百多年里,诸候们连年征战,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再承受不了什么压力了。</h3><h3><br></h3><h3>秦王朝统一六国,虽然暂时停歇了一会战争,但秦始皇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接着又是三年抗秦,四年楚汉之争,国家已经被压垮了,现在国家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h3> <h3>公元前800年到200年间,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出。这个时代都被称做人类发现和觉醒的时代。</h3><h3><br></h3><h3>齐地自姜尚建国起,就形成了积极开放的社会风气。战国时期齐都临淄办了个稷下学宫,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者,先后有七十多位学者,哲学家们来此讲学、论辩。</h3><h3><br></h3><h3>大争之时各派思潮形成了百家争呜之势。黄老学派的思想,就是在稷下学宫的讲学与辩论中成长起来的。</h3><h3><br></h3><h3></h3><h3>这回曹参听懂了。他开始践行这套黄老学说。曹参在齐任相九年,齐国安定繁荣,人称曹参是“贤相”。</h3><h3><br></h3><h3>曹参的治国方针,刘邦没有干涉,因为刘邦也需要寻找一个更适合初汉,当时那种国情的治国方针和政策,齐国算是政策特区的试验田。</h3><h3><br></h3><h3>萧何死后,曹参出任汉相。史上唯一一个喝酒喝出贤相的国相曹参,还喝出一个成语“萧规曹随”。</h3><h3><br></h3><h3>曹参任相后,每天喝酒。在选任官员时,也专挑那些不擅言辞忠厚的长者。凡执法苛刻、严厉的,一味追求个人声誉的,一律不用。</h3><h3><br></h3><h3>曹参部下的幕僚们实在看不下去,就想给他提建议。可是,不管谁上门,他都是拉人家喝酒,直到把人家灌醉抬走,也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h3> <h3>时间久了,惠帝不干了,想着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呀,这咋一天到晚啥事也不做,光喝酒呢。正好曹参的儿子曹窋在他身边工作,时任中大夫。</h3><h3><br></h3><h3>于是,惠帝就对曹窋说:你回去问问你爹,怎么回事?身为相国怎么什么事都不做?结果曹窋回家见到他爹,刚开口,就把曹参惹怒了,斥责道:国之大事,岂容你来问?并下令:拉下去,打二百大板。</h3><h3><br></h3><h3>惠帝听说曹窋为这事被他爹打了二百大板,惠帝火了。第二天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道:是我让他问您的。您怎么打人呢?曹参听说是皇上让问的,赶紧摘帽跪地给皇上道歉。</h3><h3><br></h3><h3>曹参问惠帝:陛下与高皇比,谁更贤明。惠帝说:不用想,寡人怎敢与高皇比,当然是高皇贤明了。曹参又问:我与萧何比,谁更贤明?惠帝又说:萧相比您贤明。</h3><h3><br></h3><h3>曹参又说:这就结了,陛下您不如高祖,我不如萧相。咱们就按照他们的既定方针办,别走样就是了,您清闲,我喝酒,您好,我好,大家好!惠帝一听恍然大悟。连连说:好!好!好!咱们就照原规做就是了。</h3><h3><br></h3><h3>就这样,曹参为相四年,无为了四年。汉初的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后人为称赞曹参还编了首歌谣到处传唱:“萧何为法,斠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h3> <h3>刘邦所封的十候中,排名第二的是他的车夫夏侯婴。</h3><h3><br></h3><h3>夏侯婴,原沛县县政府给政府官员赶车的车夫。虽说是车夫,“丞相奴才七品官”,所以夏侯婴在秦朝时期官职,比刘邦的泗水亭长的官位要高。</h3><h3><br></h3><h3>夏侯婴有个习惯,下班后,把车开到刘邦家,和刘邦喝酒聊天。有一天,大概是俩人都喝醉了,发起酒疯练起把式来。结果,刘邦把夏侯婴打伤了。</h3><h3><br></h3><h3>这事在秦朝是犯法的,叫以下犯上罪。结果刘邦被别人告官了。刘邦嘛,一口否定,死不承认自己打伤了夏侯婴。夏侯婴也出来为刘邦做伪证说,自己没有被刘邦打伤过。</h3><h3><br></h3><h3>为这事,夏侯婴坐了一年牢,还挨了几百棍。更重要的是,夏侯婴本来要准备升职的,因为为刘邦做了伪证,升职的事也泡汤了。这么大的事,夏侯婴却不以为然,仍然是刘邦的好朋友。从刘邦起义的那天起,他就为刘邦开车。</h3><h3><br></h3><h3>彭城兵败,夏侯婴不顾生命危险,多次抱起被刘邦踹下车的一双儿女。后来惠帝当了皇上还特别赐给夏侯婴一座毗邻皇宫的豪宅说:这样离我近点。</h3><h3><br></h3><h3>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多次逃难,而每一次逃难跟随他的人,都是夏侯婴。有次荥阳逃难时,刘邦身边唯一的一个人就是夏侯婴。刘邦称帝后,几乎年年平叛,而刘邦每次出征,带的还是夏侯婴。</h3> <h3>公元前200年,汉军与匈奴交战,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后来是靠阏氏游说,才使得冒顿单于网开一面放了刘邦。</h3><h3><br></h3><h3>刘邦为了快快逃出险境,无数次催促夏侯婴快点开车。夏侯婴怕开得太快,山高路险更容易出问题,并吩咐士兵持满弓,随时准备迎战,自己放慢车速,缓缓徐行。最终完美脱险。</h3><h3><br></h3><h3>刘邦死后,夏侯婴又继续为惠帝刘盈,文帝刘恒开车。</h3><h3><br></h3><h3>夏侯婴不会领兵打仗,但是,他救过并推荐韩信、季布,为大汉增加了天才军事家和战场上的猛将。朱家在救季布时,找的第一人就是夏侯婴,为什么?因为朱家认定了夏侯婴“长者”。</h3><h3><br></h3><h3>在刘邦平叛黥布时,夏侯婴这位粗汉,细心地找到西楚国令尹薛公,详细询问内幕,然后又把薛公推荐给刘邦,让刘邦召见了薛公问策,刘邦是用薛公献的计完胜平叛了黥布。刘邦立封薛公千户。</h3><h3><br></h3><h3>夏侯婴戎马倥偬,识才尊贤,为大汉江山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可谓是忠诚典范。</h3><h3><br></h3><h3>夏侯婴没有多大的才华,但他用自己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忠诚”。</h3><h3><br></h3><h3>谁笑到最后,谁是赢家。夏侯婴用“忠诚”赢了万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