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咏槐 寇玉坚</p><p class="ql-block">——山上的春花已凋零,槐花开放满山飘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山青色春已归,槐花飘香续春回。不争百花诸粉黛,自留韵味斗芳菲。</p> <p class="ql-block">又是槐花飘香时</p><p class="ql-block">——寇玉坚</p><p class="ql-block">走在环山健身步道上,忽然一阵幽香迎面飘来,举目寻香而去,原来山上的槐花开了!悠然而至,淡淡的,甜丝丝的略带茉莉花的味道,有着沁人心扉的感觉,闻着这样的味道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我是个对花香比较敏感的人,有些花香我一闻就会头晕、恶心,譬如百合花,别人都说真香,我就闻不了这种味道,唯对槐花香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公园旁,公园的山坡上全都是槐树每到五月末六月初的几天满山的槐花开放的时候,每逢南风吹来,躺在家中的炕上花香就能从窗外一股一股的飘进屋里来,那种滋味深深的融入了记忆中,一生都无法忘却的记忆!每每想起还醉在童年的欢乐里!</p><p class="ql-block"> 那时人们把槐树叫洋槐,至于为什么叫洋槐,不得而知。长大了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个树种确实引自外国。它原产北美的树种,十九世纪引入中国,其适应性强、生长快、容易繁殖,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东北迅速繁殖开来。主要分布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为多。它可以适应较冷的气候,根部发达。对生长的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在酸性及轻度盐碱土,甚至含盐量在0.15%左右的条件下都能生长。但它不适合生长在低洼积水的地方,对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的抗性较强,幼龄时生长较快,以后中速生长,寿命很长。</p><p class="ql-block">洋槐蜜,其特点为颜色浅、味鲜洁、甜而不腻、有洋槐特有的清香味,不易结晶,据介绍洋槐蜜含有刺槐苷和挥发油,其性清凉,有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临睡前服用能起到催眠作用,常服本品能改善人的情绪,达到宁心安神效果。</p><p class="ql-block">记得每到这槐花飘香的季节,火车上拉着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采蜜人和蜂箱,从家门前的火车道上经过进入车站,随后将从车上卸下蜂箱放在山边,采蜜帐篷也搭了起来,开始了他们的采蜜工作。。只见他们打开蜂箱盖,从里面抽出一块爬满蜜蜂的板子,把爬在上面的蜜蜂抖落掉,有时还须用长毛刷刷一下那些抖落不掉的蜜蜂,还看到他们用一把特殊的刀削一下板上的凸出物,再把板子插到一个圆桶里的架子上,一次须要插两块板子,板面面对桶壁,桶的上方有个摇把,一摇,里面就旋转起来,蜂蜜就甩到桶壁上了,桶的下方有个出口,蜂蜜从那里流出,淌到盛蜜的容器里。摇完一面,把里面的蜜板调个面,再摇一次,一块板子需要摇两次,把蜂巢里的蜜都甩出来。看着粘粘的蜂蜜,心想一定很甜吧!真是馋人啊!</p><p class="ql-block">养蜂人将蜂蜜起来装在桶里,也不知道他们把蜂蜜卖给谁了,在商店的食品柜上是没有蜂蜜卖的,心想都是国家收走了。养蜂人他们吃的也和不我们不一样,他们不吃粗粮。我们当地居民供应的粮食基本是粗、细粮各一半,一半大米白面,一半玉米面,有时还有高粱米等,但供应养蜂人的都是细粮,这也是国家对养蜂人的特殊照顾吧。</p><p class="ql-block">记得三年自然灾害时,粮食不够吃,槐树花也成了人们果腹的代食品了,而且是很好的代食品。</p><p class="ql-block">那时我正上小学二、三年级,同学都和我的年龄仿佛,十一、二岁,正是淘气的年龄,也是童年快乐的时光。每到槐花飘香的时候我们就去弄槐树花。我们当时是半日制,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按居住地点分成学习小组,指定在谁家,大家都上他家去写作业,指定我们写作业的同学家紧靠公园的办公驻地。写完作业我们几个男生就商量着今天的活动了,女生是从来不和男生一起去从事这样的活动的。</p><p class="ql-block">大家从公园的办公驻地公园员工进出的门溜进去,因为公园的大门离他家还有好几百米的距离,再说那是要门票的,是二分还是五分记不清了。虽然钱不多,但二分钱就可以买一斤茄子或辣椒了,小杂鱼才一角多一点,父、母的工资养家糊口都得计算着花,再说大部分同学家还都是父亲一个人在外工作,所以同学们基本上没有零花钱。有时赶上公园办公的人员在外面走动就会把我们赶出来,不让我们进去。这时大家就只好上公园大门那趁收票人不注意爬墙进去,实在不行就只好钻铁丝网进去了,还得防备公园里的巡逻人。</p> <p>进去后在公园的游乐场玩一会,大家就到后山去找槐树花开得茂盛的槐树。因为这是个半开放的公园,前山因有部队、广播电台及铁丝网隔开,只能从大门进来,后山是开放的,随便从哪都能上山,而且这里人也很少,游人很少到这里来。找到合适的槐树就开始打槐树花,矮一点的找一根木棍就能打着,稍高一点的就得有人爬上树将长有槐花的树枝折断扔下来,大家就将槐树花撸下来直接放到嘴里吃,花朵的根部甜丝丝的,没有水果吃,咀嚼这甜丝丝的槐花也可以解馋了。有一次大家商量说多弄点槐树花,回来和面做槐树花饼子吃,为了多弄点槐树花,找来一根细长的木棍,又找了一段40公分左右的8号铁丝,在铁丝的前端炜了能有7、8公分长的钩子,其余部分固定在木棍上,对一些较高、较远的槐树花枝,用钩子钩住,用手旋转一下,就把花枝扭断拽了下来。大家来到后山,各施本事很快就弄了一堆。他们就往书包里装,我没带书包,因为里面有书和作业本,放在同学家了。因为天也热了,我穿的是短裤,腰部是用皮筋穿在里面的,上身穿的背心,将背心掖到短裤里,就将槐树花从上面揣到背心里,从外面看,圆圆鼓鼓的,走起路来也不自然,但还是收获满满。刚装好槐花,不知道谁喊了一声“看山老头来了”,就看到一个戴红袖标的人在远处出现了,可能是没看见我们刚才在弄槐树花,在慢悠悠的向这边走来,大家一溜烟的顺着山坡溜下山来。说是“看山老头”,其实并不是岁数很大的老头,也就是三十多到四十多岁,和我们的父母年岁基本相仿,大家习惯地把他们统称为“看山老头”。大家溜下山,爬过铁丝网不远就可以到同学家了,先是一个人用脚踩着下面的铁丝网,用手将上面的铁丝网使劲往上拉,产生的空间就大了,往外钻就容易了。大家刚钻出铁丝网,可能是我背心里面装的槐树花太多了,刚出来背心下面一下子从短裤里出来了,前面背心里面的槐树花撒了一地,赶紧把背心掖到短裤里,再把地上的槐树花从脖颈处塞进去,刚弄完就看见公园办公的地方出来一个戴红袖标的人,看见我们钻出铁丝网,大喊了一声,大家轰的一下跑了,就听见他喊道:“不用跑,我记住了,铁路一中的8号”。我心想:你记住吧,我才不怕呢,你记错了,哈哈!因为那时有两个铁路小学,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和铁路职工子弟第二小学,简称“铁路一小”和“铁路二小”。我穿的背心前面印着红字“铁路一小”,背后印着阿拉伯数字“8”,你说的是“铁路一中”,和我有什么关系,所以我才不怕呢。再说就是找到铁路一小,8号多着呢,我怕什么!现在回想起来,什么找铁路一小,只不过是看山人吓唬吓唬一下我们罢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心理战术。</p><p>晚上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满脸怒气地说:上哪去了,这么晚才回来。</p><p>我说:我去打槐树花了,怎么了?</p><p>母亲说:糖罐子打了。</p><p>我心想糖罐子打了和我有什么相干,只不过拿我撒气吧。</p><p>那时候对我们来说糖是非常金贵的,按人凭票供应。撒在地上的糖不能浪费了,好在屋里是水泥地,把糖扫起来盛在盆里,用水化开,待沉淀后将含糖的水澄出来,母亲把面引子放入水里,再放入玉米面等待发酵。把槐树花从花串上撸下来洗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攥去表面的水份,等玉米面发了,掺到里面就可以上锅蒸了。</p><p>早上睁眼起来,母亲已经将槐树花玉米面发糕蒸好了。吃着甜甜的槐树花玉米面发糕,因为那是用糖水和的面啊,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头一天的不快和惊吓早以烟消云散了,心中也略有一点自豪和成就感!</p><p>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退休没事,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各自买了辆公路自行车,经常骑车去农村乡下转转。在槐花飘香的季节,也能看到很多当地的和外地的养蜂人将蜂箱摆在山下采集槐树蜜,看到他们摇出的槐花蜜,也会买回一些来自己食用。山边的槐树花已没有人摘了,只有蜜蜂围着槐树花“嗡嗡”的忙碌着。</p><p>偶尔大家也会摘些槐树花回来,掺入玉米面或者白面,用当年的方法,或蒸,或用油在锅里烙,可能是现在的生活太好了,也无须用它填饱肚子,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p><p> 2019年5月27日于鸭绿江畔丹东市</p> <h3>采集槐花蜜的养蜂人</h3> <h3>盛开的槐树花</h3> <p>摘点槐花,做点食物,回忆童年</p> <p>槐树花玉米面做的发糕,这是现在做的,上面点缀了红枣</p> <h3>用油烙的槐花玉米面饼</h3> <p class="ql-block">槐树花做馅,外面包上玉米面,南方人称“粑粑”</p> <p class="ql-block">山上开放的槐树花</p> <p class="ql-block">槐树花开放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