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华山在五岳中当属最险!最雄伟!</b><b>我第一次登华山是1980年。那时游人寥寥无几,没有索道上山,山上没有宾馆。我和先生两人带着姑姑为我们准备的雨衣、牛肉,还有若干瓶食品罐头,再背上两个军用水壶,从西安坐火车到华山脚下。凭着年轻,我们登上了北峰,夜宿西峰。第二天再原路下山。回到姑姑家,双腿已经不会打弯,想坐到椅子上,而实际上是摔倒在椅子上的。更悲催的事情是胶卷冲洗出来后!三卷120胶卷,只有三张照片有图像,其余全是白版!根本就沒走片!真是欲哭无泪呀!</b></h1><h3></h3><h1><b>近四十年过去了!华山的旅游设施大大改善。现在不仅是北峰建了索道,西峰索道也早已开始运营!上华山不再是难事!而且现在有了</b><b>相机、手机,随拍随显示,想拍多少都没问题!再也不会出现当年我们遇到的情况了!</b></h1><h1><b>考虑到时间和身体的承受能力,我们选择了最轻松的线路:乘西峰索道上、下!新建的华山西峰索道远远超越了交通代步工具的功能,更是一条绝佳的观光索道。从索道上更能感受到华山的壮美和险峻!只可惜索道的吊车玻璃上污渍太多,严重影响观赏和拍照!</b></h1> <h1><b>西峰索道前的山门!</b></h1> <h1><b>西峰索道</b></h1> <h1><b>下索道后很快就到了西峰顶</b></h1> <h1><b>西峰上云雾缭绕</b></h1> <h1><br></h1> <h1><b>前两天的沙尘暴还有影响,空气并不通透!</b></h1> <h1><b>已经不记得当年住宿的那个地方是否就是现在的这个翠云宫!但当晚入住的场景还记忆犹新!</b></h1><h1><b>上山时听人说西峰上可以住宿。我们一路游玩到西峰时,已是黄昏时分,带在身上的食品已经吃完了(为了减轻负担,我们把所带的部分罐头用网兜装起来挂在路边的隐秘处,并做好记号,计划回程时再取出来食用),走了一天的我们此刻又累又饿,看见庙里一位道士在削土豆,像是在准备晚饭,于是我们上前问道:师傅!我们可以买你一些土豆充饥吗?师傅头也不抬的一口回绝了我们:不行!我们又弱弱地补充道:我们付钱买,只要几个土豆充饥行吗?不行!这位师傅毫无商量余地地回绝了我们。接下来他嘟嘟囔囔地说到:一个月才给我们送一次东西上山来,给你们吃了我们以后怎么办?听到此言我们也无话可说了!只好痒痒地离去。寺庙提供的免费住宿实际上就是大殿两旁用木板搭起来的大通铺。天黑后,我们裹着雨衣睡在大殿右侧的大通铺上,因为太累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不知是什么时候,被一阵阵的敲门声吵醒了!他们在门外喊着,请开门!我们要住宿。这时庙里的一个师傅出来了,他打开大殿的门把客人让进来,然后安排他们睡到大殿左边的通铺上。不一会儿,进来的那几个人鼾声此起彼伏。我可睡不着了。此时门外风声呼啸,大殿的门关不紧,总漏着风,被风刮得时不时地嘎吱响几声,大殿正前方的神龛下几盏昏黄的油灯被风吹得忽闪忽闪的,神龛两边吊着几根像幡一样的东西,被风吹得飘去飘来,油灯把它们的影子放的很大,感觉整个大殿里有好多黑影子在飘!真有点恐怖!正在这时,突然又出现一个巨大的人影,幽幽地飘过来,吓得我差点喊出来。不由自主的裹紧身上的雨衣,紧张的靠在先生身边观察着,发现原来是一个道士手里拿着一盏灯,他慢慢走到大殿的神龛跟前跪了下来,嘴里喃喃低语的念着什么。看清了这一切,我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在漫漫长夜中,在门外的风声、道士的喃喃低语和肚子里叽叽咕咕的响声中慢慢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天已大亮,那几个人也不见了踪影!跟师傅道别后我们急急地往回赶,去寻找留在路边的那些罐头!</b></h1> <h1>胆大的姑娘为拍下美照也是拼了!</h1> <h3>这是西峰通往北峰的路</h3> <h1><b>下山的索道上</b></h1> <h1><b>苍龙背</b></h1> <h1><b>从索道上看到的苍龙背!其险峻的程度令人惊叹!</b></h1> <h1><b>陡峭的绝壁</b></h1> <h1><b>不知是否有攀岩者尝试过攀登华山</b></h1> <h1><b>华山如此之雄伟,它是怎么形成的呢?<br></b><h1><b>据资料介绍,1.3亿年前,燕山运动导致火山喷发,大量岩浆侵入地下,向上运动形成巨大岩株,突出地面,成就了花岗岩的华山主体山峰。<br></b><b>0.7亿年前,燕山晚期的地壳运动造成巨大断层,华山北部抬升、南部下降,使得华山更加高耸。</b><br><b>进入新生代,华山北部持续抬升、南部持续下沉。同时,水流搬运作用将山体周围的加里东时期的疏松片麻岩运走,剩下坚硬的花岗岩山体,更加突出了山体的陡峭。</b><br></h1><div><b><br></b></div><div></div></h1><h1><b>这次时间有些匆忙,只游览了西峰。我和同伴商量找机会再上华山,走走苍龙背,看看长空栈道!</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