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中学时代的朋友》

红叶

<h1>短篇小说《中学时代的朋友》</h1> <p>  许你万水千山,不及我一纸素笺。我尝遍百草苦药,只为你回眸一笑。</p><p> 我爱上一座城,因为那座城里有你。我怀念那年夏天的雨,源于我们在那个雨季各奔东西。</p><p> ——题记</p> <p>&nbsp;</p><p> 推开流年那扇窗,“吱吱呀呀”还在响,依稀可见旧时的模样。</p><p>&nbsp;</p><p> 记得我们上中学时,已经是文革中后期了。尽管那个时候大规模疾风暴雨似的“文工武卫”已日渐走向没落。但一些政治性很强的批判运动还在进行着。比如,我们一进学校,就恰巧赶上了批林批孔运动。记得我们第一篇作文就跟批林批孔有关。而正常学习的时间也是砍了又砍。在学校里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工学农,还有学军。走出课堂走进工厂向工人师傅们学习。走向田间地头向贫下中农学习。开向靶场,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实弹演习。记得当时我们班里有一位全才,她是一位漂亮的女生,也是学校里的校花。她不仅批判搞写的通顺流畅。而且样样都名列前茅。用现在的话说,她是女神。不仅有才华,模样也俊美。还在当时校园里的舞台上饰演过样板戏选段里的女主角。就连老师也把她视为手中宝。我们女生见了不仅仅是羡慕,更多的是嫉妒。而男生更多的是仰慕和追随。可谁也没有料到看着十分完美的她毕业后就抛开众多追求者,嫁到了陕北黄土高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p><p>&nbsp;</p><p> 直到毕业整整二十年后七月流火的一天,我们中学时代的老同学聚会,才知道她当年之所以远嫁,是因为“换亲”。</p><p>&nbsp;</p><p> 那天酒足饭饱后,班上的一个男生,他当时已经是我们当地一位很有名的有着千万资产的著名企业家。他邀请我们同学去歌厅唱歌。记得在酒桌上,他很有大老板的架势,风度翩翩。可一来到歌厅,他一改老板风度,把领带扯下,随意丢在软包的座位上,上身只剩一件白色衬衣,一下子变得随意洒脱,给我们老同学一一点着歌。当一首《黄土高坡》在屏幕上出现时,他借着酒劲,站了起来,拿起一只话筒,就要演唱时,他把另一只话筒友好地递到我的手里,拉着我和他一起唱,碍于面子我无法拒绝。当屏幕上出现画面随音乐响起时,他低头悄声对我耳语道::“我很喜欢这首歌。”我听后不由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只见他又一次附在我的耳边带着酒气说道:“你,你知道,我,我为啥不结婚?”他忽然这样的问话,使我猛地一惊,不由地看着他,他却转向屏幕,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文字,唱起了屏幕上正在播放的《黄土高坡》。</p><p> 我借着房间里旋转的霓虹灯开始打量着他,从他的神态里依然可寻见他旧时中学时代懵懂的少年模样。只是现在的他身材略显有些发福。他虽不算美男。但他天庭饱满,浓眉杏眼,高高的鼻梁下,是略显微厚的嘴唇,给人一种沉稳睿智之感。唱着唱着,只见他激动不已,拿着话筒的手也在颤抖,紧接着他两眼含泪,终于唱不下去了,呆呆地站在那,望着屏幕上跳动的画面和文字。为了不丢面子,我接着唱完了后半段。当最后一个音符就要终止时,他一下子倒在我的怀里哭了,哭的就像孩子似的。我吓蒙了,周围的同学看到后赶紧来扶他,把他扶到后边软包的座位上,他冲我们大家摆了摆手,示意他没事,只是酒喝多了。这时就看见一位女同学拿起大理石桌面上的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茶,递给他,他强忍着喝了几口,继续示意我们大家去唱歌。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致,当一首新歌又开始时,我和另一位同学又拿起话筒唱了一首。可刚唱完,我借着旋转的霓虹灯光又看了他一眼,只见他冲我摆了摆手。我会意地来到他的面前,坐在他的旁边,他忽然抓起我的手低声说:“梅兰,帮帮我。”我无意识地想抽回他紧撰着的手,可最终力气没能敌得过他,又被他拉回他的胸前,只听他用颤抖的声音低声对我说道:“帮帮我,梅兰,听说,听说你是记者,帮我打听打听她,我想,我想把她接到我的身边,这么多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她,哪怕穷尽所有,我都无怨无悔。如果,如果,她不能回到我身边,我想用钱去,去帮帮她。”我望着旋转的霓虹灯光,在他的脸上身上转来转去,深深地冲他点了点头。</p> <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他叫木南,之所以记下了他,是由于他的名字在当时听起来怪怪的。可他的各科成绩在当时并不怎么起眼。但快毕业时,他忽然有了改变。记得那时我们班男女生都不说话。真的,我们照初中毕业照时,齐刷刷的全是女生。后来升到高中还不讲话。但到了高中下半学期,一向各科成绩都停留在中游的他,忽然突飞猛进,在毕业前夕,一跃挤进我们团员队伍里,还跟我们团支部一起合了影。</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从那个夏日聚会后,我对他的事比较上心。</p><p class="ql-block">从一个朋友那侧面打听到了他的一些消息,那朋友说,他有一个好朋友早年和他一起做过生意,而且还是邻居,有一次,他喝醉了,对他邻居说,他当初在学校里使劲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在毕业前入团,在开团员会上再多看她几眼。可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因为他是最后一批入团的。他入团后,我们团支部再也没过开一次会,只是匆匆照完团员留影,就毕业下乡了。</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又隔了十年。我们再次聚会时,他的身价已经超过数亿,可他依然单身。</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就在第二次聚会过后的一个多月,初秋的一天,我为了采访陕北黄土高坡一位山村女教师的事迹,在山里偶然遇见了她——我中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吴青青,青,青青河边草的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我起得很早,秋季里百花盛开,阳光普照,路边的青青野草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碧绿,被秋风吹拂着,摇曳着,深情地凝望着湛蓝的天空。空气里也漂浮着瓜熟蒂落的味道。我和同伴一起去大山里采访。我们各自背着索尼摄像机,行走在大山里,望着眼前的景象。当我们又翻过一座大山,来到山下一个拐弯处,就迷了路,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耳边忽然传来了孩子们的说话声,就竖起耳朵仔细听,慢慢地发现一个瘦弱的中年农村妇女肩上背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她弓着腰,踩着山路,从左向右向我俩走来。只见她从我俩身边经过时还友好地冲我俩点了点头。只见她身后还跟着几个年龄不等的孩子的,有八九岁,也有十来岁的,还有十一二岁,十二三岁的。我和同伴赶紧站起身,与她打着招呼,她抬头的一个偶然动作,让我忽然想起中学时代舞台上的吴青青。我不由地又多看了她一眼,就愣住了,真的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时,忽然发现她也在看着我,我们几乎是在同时认出了彼此,只见她一只手拖着背上只有七八岁小女孩的臀部,另一只手在她自己的右侧胯骨蹭了蹭,伸到我的面前。我一下子激动地上前抱住了她。岁月虽然磨退了她那美丽的容颜和窈窕的身段,但留下了她那被岁月打磨的脸庞和瘦弱的身躯。可她身上的那种仙气似乎还在。我哽咽着,与同伴赶紧把她背上的小女孩扶下来,放在地上,这才发现原来那小女孩是一位脑瘫患儿,根本就不会走路。她还想继续背着,我和同伴说什么也要轮换着背,可刚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只好把小女孩又放下来,这时只见她又重新背起那小女孩。我和同伴赶紧左右托着她背上的小女孩,继续行走在山路上。身边的孩子们告诉我俩,那小女孩已经快十岁了,只是因为有病不怎么长个。他们的老师已经这样背着她走了两三年了。天天行走在这山里,一天一个来回接送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那样走着,来到山下一个村庄前,在一个破旧的大窑洞前停了下来。看着大窑洞的正前方有一片不太大的开阔地。开阔地就是学校的操场,因为操场上还有一些等待上课的孩子们正在那儿玩耍。看到有陌生人进来,就好奇地围着我和同伴问这问那。交谈中我俩才发现大窑洞的左右两边还有两个小窑洞,是另外两个教室,算上那间大窑洞的一大间,一共是三个教室,各个年级都有。只有她一个老师一肩挑。大窑洞的左前方竖着一面五星红旗,那面红旗正迎风飘扬着。那一刻,我忽然感觉严肃起来。就在这时看到她从那大窑洞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古铜色的钟敲了起来,她只敲了几下,一群在操场上玩耍的孩子立刻在操场上集合在一起,紧接着她领着孩子们升了国旗,唱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少先先锋队队歌。唱完之后又开始做早操。完了她从大窑洞里搬出两个凳子,说是,让我和同伴坐下来休息,在附近转转。她就分别跑进三个教室开始给孩子们上课去了。</p> <h3>  直到中午快该做饭的时候,她才从外面那两个小窑洞走出来,来到我俩面前,把我俩领进那个大窑洞里。一走进大窑洞就看到左边最深处有一些破旧的桌子和凳子,几个孩正坐在桌前,读着课文。一个在桌前走来走去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她的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领读,那朗朗的读书声,就像是一群小鸟在尽情地歌唱。右边西南角有一个大煤火,煤火旁边有一个案板,案板是用几块砖支起来的。西北角放了一张大床。床上的被褥虽然破旧,但很整洁。这时就见那个领读的小女孩走到她的身边,对着她,叫道:“娘,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写家庭作业吧,娘,你看行不?”小女孩带着奶腔。她冲那小女孩点了点头,那小女孩马上转向我们俩,笑道:“婶婶好。”那小女孩说完就朝左边正在读书的同学走去。只见那小女孩对着那些同学说了几句话,就冲冲跑出了窑洞。</h3><h3> “她是俺妮子。”她接着说道:“也是俺的帮手,有时教教同学们。”</h3><h3>&nbsp;</h3><h3> 从交谈中我和同伴知道了,她当年“换亲”来到这里,是为了他傻哥哥。因为她傻哥哥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开始她上初中时家里的状况还算可以。可就在暑假,她父亲出车祸了,只留下一点补偿金和一点可怜的抚恤金。她父亲去世后,她母亲又没有正式工作,就不想让她再继续上学了,可她告诉她母亲,只要让她读完高中,她愿意远嫁给傻哥哥换亲。因为她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在上高中的那两年里,只要她一回到家,就马不停蹄地干活,她母亲从外边找来给人家拆洗的被褥衣物,她也帮着干,慢慢地换亲送来的彩礼也花的差不多了。她高中一毕业,她就哭着辞别家人远嫁陕北给傻哥哥换亲。对方又送来一些彩礼留给家里的三个妹妹和母亲。从此她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一次,她临行前,告诉她母亲,不能将她的地址告诉任何来找她的人,否则,她就跑回来,永不回去。她母亲尽管不识字,但也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她换亲来到这里嫁给了一个死了老婆四十来岁姓郝的馊老头。开始那几年那馊老头对她还算不错,可后来她一直没有孩子,那馊老头就对他拳脚相加。再后来又过了几年,村子里在政府的扶持下办起了这所学校。她就自报奋勇做上了学校的老师。附近村子里的孩子都到这儿来上学。她一个人不仅承担了所有的课程,就连后来她有了女儿。女儿稍微大点,她又自动承担起接送一些孩子上下学和孩子们的午饭。直到前几年,她那馊老头一次上山砍材摔下山崖死了,她就和女儿相依为命。</h3> <p class="ql-block">  知道这些后,我又回到我们住的那座城市,去找了我们班上那个叫木南的男同学,他当时因公司的事,到外地洽谈另一项投资项目。又过了一俩月,我听说他回来了,就去他们公司找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他听后的第二天就把他公司所有的事交给助理来打理,要我陪他一起去看望我们班那个叫吴青青的女同学。我当天就跟我们编辑部的主任说了此事,主任听后立刻拍板,她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想陪我一起去看望那个我们班曾经带着仙气的女孩吴青青。他,木南订了当天三张赶往陕北的火车票。我们一行三人到了那里,已经是深秋了,这才知道她已经不在了。是为抢救一个滚下山腰的学生牺牲了。看到她女儿时,她女儿一下子潸然泪下,指着我身边的他问到:“姨,姨恁告诉俺,他,他是不是木南叔叔?”我一听,鼻子一酸,忍不住一把将她女儿拥入怀中带着哭腔喃喃地说:“郝楠楠,你知不知道你娘,你娘为什么,为什么给你取这么个名字?”她女儿听后疑惑地摇了摇头,我心碎地接道:“郝楠楠,因为你的名字里镶嵌着你木南叔叔的名字,你,你娘把,把你木南叔叔印在了她骨髓里……。”我说不下去了。把她女儿推给了我身边激动不已,浑身颤抖的木南。她女儿流着泪,懂事地走向我身边的木南,伸出稚嫩的小手为他擦着从鱼尾纹留下的泪痕,断断续续地对木南说道:“叔叔,叔叔,俺娘,俺娘没给恁丢脸,俺娘是大英雄,她是为,为抢救俺班一个滚下山腰的同学,真的,是俺亲眼看到的,俺很少陪俺娘去接送俺同学。可那天正好赶上俺生日,俺娘早起就对俺说,她昨夜梦见山里下雨了,是夏天的雨,噼哩啪啦很大。俺一听,就笑话俺娘,说,娘,现在是秋天,要下也是秋天的冷雨。可就在接俺同学回来的半道上,俺班那个叫石娃子的同学脚下一滑,滚下山坡。正好被一棵大树树杈接住了没滚下山腰。俺娘就对俺同学说了声,恁别动,就顺坡滚下去,爬到那大树上,把俺同学托着,俺在上边又拿绳子,俺拿的绳子是俺娘接送俺同学准备的,救过好几个同学。俺在上边的同学,就把那绳子扔下给俺同学,把俺同学拉上来的时候,就要递下去拉俺娘,就见俺娘待的那根树杈,传来吱吱呀呀的断裂声,俺娘就,就想攀爬旁边的树杈,可够了几次没够着,就见树杈向下折着,俺娘最后对俺说,楠楠,娘陪嫁的小木匣子,子里有一封信,万一,万一,娘没上来,那个姨,姨,哪天来了,就让她交给他,你姨懂娘,告诉他,你娘来世报答他。俺娘就那样对俺说着,俺一边往下递绳子,一边对俺娘说,娘,娘快抓住,俺要娘,不要姨,也不要什么叔——就在这时,忽听咔嚓一声,那树杈断了,俺娘就掉下去了。俺和同学赶紧回村叫人,村里人赶来在山里整整找了一天,才把俺娘找到抬回来,俺娘早就不行了,就埋在后山上,和俺爹葬在一块。”</p><p class="ql-block"> 听了她女儿的话,我犹如万箭穿心,脑子里还回荡着当年那个浑身带着仙气的她——吴青青。她女儿叙述完,又走向在窑洞里西南角最深处一个破旧高低柜后面,拿出了一个破旧的发白的绿色军用挎包,我一下子认出,它就是她每天上中学时代背着的那个军绿书包。这时,只见她女儿,轻轻地打开挎包的扣带,从里边拿出一个带着岁月痕迹的深枣红色木质小匣子,用她那小手轻轻地擦拭着,然后转过身,又把那木质小匣子放在了我们面前一张课桌上,她打开了它,里边有一封发黄的,用半张作文纸,他写给她的情书:</p><p class="ql-block">许你万水千山</p><p class="ql-block">不及我一纸素笺</p><p class="ql-block">我尝遍百草苦药</p><p class="ql-block">只为你回眸一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看到的一刹那,晕了过去。我和我们主任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他醒了,我对他念了,她写给他的——永远都无法寄出的情书:</p><p class="ql-block">我爱上了一座城</p><p class="ql-block">因为那座城里有你</p><p class="ql-block">我怀念那年夏天的雨</p><p class="ql-block">源于我们在那个雨季各奔东西</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他到镇上办了领养手续,把她女儿带到了我们生活的那座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6800字)</p> <h3>图片来源于网络 谢谢原作者</h3> <p>作者简介:在河南的北京人。笔名:香山的红叶、西山红叶、红叶、书香里的红叶。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新乡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歌、散文、小说和评论等。其中短篇小说《我的青花姐姐》在369读书网被成为经典名著。作品散见一些大型正规刊物。知青三部曲《似水流年》之三《归来》被收录在《2018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并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而评论《谈谈画家刘家生的人品与画品》刊登在《岷州文学》2017★春杂志上。著有近四十万字长篇小说《风云书香录》。</p> <h3>这是作者少女时代高中毕业,下乡前夕的一张照片。第二天就打起背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辞别家人,去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h3> <h3>这是作者高中毕业全班合影留念照。前排左二是作者。</h3> <h3>这是作者高中毕业,团支部全体团员的合影照,透着那个时代的影子,照片上印有“革命青年志在四方”的字样,那个时候的作者天真无邪,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听人说,下乡会很忙,没时间梳辫子,就剪去了两个又粗又长的辫子。照这张合影时,作者的发型已经变成两个小刷子了。前排右二是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