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遗失在滇藏茶马古道的发呆地

聊作

<h3>大假出游,人山人海。今天给你推荐一个人少、景好,还能吃好、玩好的地方:沙溪古镇。</h3><h3>一位曾独自在此游玩了一个礼拜的朋友说,沙溪是个发呆的好地方。</h3><h3>2018年国庆,首次来到沙溪,小住几日后,还真觉得朋友说的没错。临走时,自己在心里说,等退休后再来,来避暑,来发呆。</h3> <h3>在云南省大理市与丽江市之间,有一个剑川县。离县城24公里有一个沙溪镇,镇上保存着几条古街,统称为寺登街。</h3><h3>寺登街建于元末明初,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大集市。当年的寺登街,店铺林立,马蹄声声。现今,仍保存着完好的清代白族民居和木板铺子。</h3><h3>2001年10月,寺登街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该名录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集市相当完备”。</h3> <h3>寺登街的中心是四方街,四周分布着东巷、南北古宗巷,其代表性古建有兴教寺、魁阁带戏台、马店、玉津桥、南寨门等。南北古宗巷两侧,是一条条幽深的小巷,巷内有一座座保存完好的白族古民居。四方街上有两棵古槐树。树下是游人休憩的好地方</h3> <h3>四方街东面是沙溪古镇标志性建筑,魁星阁戏台。古戏台建于清嘉庆年间,当地人说,戏台正对着兴教寺,戏台上的表演都是敬菩萨的。现在,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白族人在此举行传统的游太子活动外,这里平时很清静。</h3> <h3>四方街西面是兴教寺,这是现今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是寺登街保存最完整的古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庆当晚,灯火通明,游人稀少,很适合拍摄夜景。</h3> <h3>兴教寺内存有大量的佛像、壁画等,是商旅马帮们在千里古道上的精神寄托之所。寺内既有西藏喇嘛教周庑式建筑,又有典型的佛教密宗寺庙建筑。尽管门票只需20元,但参观者不多。这位正在照相的外国老太太,分得清那些中国神仙吗?</h3> <h3>寺登街的民房建筑保持了典型的白族民居特色。这个欧阳家的三坊一照壁大马店,应当是当年的豪门大户吧。</h3> <h3>从战国时起,沙溪镇就已是云南青铜冶炼的发源地之一。古镇旅游开发后,没有资本或技能的原驻民,就担任了诸如环卫等工作。因此,古镇的街道总是干干净净的。</h3> <h3>剑川木雕,天下闻名。沙溪出名后,很多剑川的木雕师们,纷纷来到古镇开木雕作坊或体验馆。木雕师傅们干活时,很静。大多数师傅都允许拍照,有的还很享受拍照。</h3> <h3>现在寺登街做生意的大多是外地人。他们租下民居、商铺,改造成风格各异的客栈、酒吧、茶坊、饭馆、商店。一位来自东北的民宿女老板说,平时来住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多。</h3> <h3>年轻人来寺登街喜欢泡酒吧。当然,人最多的还是饭馆,那些如凉粉、乳扇、八大碗等白族特色小吃,很令人留恋。</h3> <h3>马店,即前面是做生意的商铺,后面是接待马帮的旅馆。据说当年寺登街上的马店多达百家,现在大多已改造成客栈、民宿,高中低档都有,淡季很便宜。</h3> <h3>弯弯曲曲的黑惠江从寺登街的东南边缓缓流过。当地人说,沙溪除在春节前稍稍有点冷外,一年四季都很舒服,特别是秋天最好看。</h3> <h3>始建于明代的玉津桥,至今仍矗立在黑惠江上。当年,这座桥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从大理来的马帮,过玉津桥前行百来米,就进入了寺登街的东寨门。</h3> <h3>进东寨门,穿过一条狭窄浅短的小巷,就是四方街。出寺登街往北,就到丽江、迪庆,然后就是西藏。</h3> <h3>1952年, 214国道建成,汽车从沙溪的山外驶过。从此,沙溪镇就被遗失在滇藏茶马古道上,成了日渐稀少的赶马人的永恒记忆。</h3> <h3>漫步古镇,踏在被马蹄踩得锃亮的石板路上,恍若踏在历史的车辙中。青年人幽幽的琴声,飘浮在古镇的夕阳中,诉说着沧桑的过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