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金陵雪 半生梦南京 (下)

心心冬

上半篇写完的时候,好多人都问我雪在哪里?雪都在下半篇,只是我写得太慢。忙忙碌碌,得空的时候便在这里敲上一段文字,也许整篇看起来会有些不统一,因为本就是不同时间段写下的东西,我又是个比较矫情的人,喜怒哀乐都会流露在手指尖,虽然最应该还原的应该是旅行当时的心情才对,可惜很难,敲键盘和拍照的时候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心绪,随他去吧,所有的当时与此刻,都是最真实的经历。<br> <h3><font color="#010101">..........................大年初二..........................</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h3>大年初二的颐和路安静极了,除了偶尔的几辆车子,基本碰不到几个行人。颐和路不长,从东北向西南不足一公里,却座落着蒋纬国、马歇尔、陈诚、阎锡山、汤恩伯、薛岳等N多名人的公馆。两侧梧桐之下,黄色围墙后露出隐隐绰绰的小楼,每一幢房子大抵都掩藏着一段值得回味的往事,里面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曾经煞费苦心,在这里经营自己的人生,依稀可见觥筹交错中,那不动声色的较量。如今,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旧时的故梦早已收起,掩藏在青砖瓦屋间,掩埋在俗世尘埃里。</h3> <h3>走在这片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公馆区里,看到的永远是长长的院墙,星罗棋布的十字路口,紧闭的院门,偶尔能看见爬出院墙的藤蔓和三三两两的行色匆匆的居民。当年有些外国人居住的是中式外壳的屋子,民国显达却都是清一色的小洋房,也算是奇妙的呼应了吧。<br>回眸看身后的一段段路,茂密的法国大梧桐与瘦削的马路甜蜜相拥,好像久别重逢的情人一般。一路走到尽头,发现很多树洞,树洞里有很多秘密,《花样年华》里的一切瞬间突然扑面而来,我好像看到周慕云对着树洞说话,然后又用泥轻轻地掩上了。</h3> <h3>俊秀挺拔的法国梧桐是南京一道有生命的标识,和南京的渊源极深,有人说“有法国梧桐的地方,就适合走路和停驻;春夏有亭亭青伞,足以庇荫思绪,秋冬有沙沙落叶,踩出满地韵律。”参天的梧桐树年龄已接近百年,枝干很粗,形成一个Y字形屹立于街道两侧,见证着历史慢慢在时光里沉淀,只留下那些泛着清辉的一砖一瓦。</h3> <h3>紧闭的大门中一只汪星人探出半个脑袋,有一声没一声的叫着,断断续续的声音一点也不像是在驱赶外人离开,相反,温柔的叫声里溢满了这条狗的寂寞。</h3> <h3>寂寞的狗需要无聊的人陪,长达十多分钟的蹲守,弄不清是对峙还是惺惺相惜。</h3> <h3><font color="#010101">拿着导航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这里,看上去和周围的建筑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这是一家酒店,一大家子老老小小站在门口开心的聊着,应该是刚刚进行完春节的聚会。他们刚刚用过餐的地方,近百年前,住着一个完全有机会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他叫汪精卫。想起当年沦落后的南京,人去楼空,发表“艳电”组阁“维新政府”后的汪精卫,终夜辗转难眠,噫吁哀叹。历史总在一瞬之间改变方向,人的声名却亘古难变,在这座斑驳了时光的小楼里,他是做了怎样一场镜花水月般的梦呢?</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一直往西,眼前会出现一个“孤岛”,这里是珞珈路、宁海路、山西路、江苏路、颐和路交汇的五岔路口,“孤岛”转盘中心建有一栋四层小楼,小楼外观为圆形,里面的楼梯也是圆形的,内外呼应。这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建筑,在日本侵占南京期间,曾作为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六十年代,用作鼓楼区图书馆,还曾一度改过卫生院,今天,先锋书店颐和书馆在此扎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猛然一个转角,看到了这位读书的老人,旁边还有一位没有拍到,满头的白发,也坐着同样的轮椅。这应该是夫妻俩吧,虽然看不到他们的模样和表情,但从他们的姿态中,我读出了一种感动,读出了一种最高级的幸福。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年龄已经老去,即使行动不够自由,但足够优雅的让我们望尘莫及。</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大部队留在先锋颐和书馆看书、喝咖啡、发呆,我一个人骑着单车在附近转转。不远就是金陵女子大学的旧址,如今是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随园,随园,随缘......,多么诗意的名字。路上碰到几个春节假期没有回去的学生从旁边匆匆走过,有心想和他们聊几句家常,但后来还是放弃了。人和人之间都是铺设有一条界线的,无论是陌生还是非常熟悉,都不要轻易尝试跨过那条线,要留一点余地给对方和自己,合适的距离才会让所有人觉得舒服,觉得自然。随缘,随缘。</font></h3> <h3>一个人骑车到了先锋的五台山路总店,离大部队修整的先锋颐和书馆并不算远。<br>这里已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它已经成为了南京、甚至是中国的文化地标。<br>先锋书店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全球十佳书店,被美国CNN赞为“中国最美的书店”,2014年,英国BBC评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南京先锋书店也名列其中。<br></h3><div>网络上对先锋书店的评价是:中国最美书店,南京文化地标;大地上的异乡者,都市精神之驿站;开放、独立、自由、人文的经营理念;建筑元素、宗教情结、人文关怀、诗意之美的阅读体验;学术、文化沙龙、艺术画廊,体现着精神的引领;电影、音乐、创意、咖啡、生活,彰显着思想的盛宴;一幅跨越城市界限的书香版图,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和自由尊重.......<br><br><h3>都说成这样了,不来打个卡实在说不过去,毕竟人家又不收你门票钱......</h3></div> <h3>书店内非常大的十字架就是这里的标志,因为店主是基督徒,他解释说:“光的十字架是整个书店的灵魂,仿佛看到天堂的光辉,我想象中的书店就像天堂一样美丽。”<br>好多人围在十字架下写着明信片,传说从这里寄明信片给亲人,收到的人会永远健康快乐;寄明信片给喜欢的人,对方永远都不会离开你......<br>单纯的孩子们通过字数有限的明信片,用文字后面的春日繁花,在萧索的冬日里盛放着祝福和惦念。</h3> <h3><font color="#010101"><h3>余秋雨曾经写道“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的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h3></font></h3> <h3>夜,大报恩寺。<br><br>大报恩寺的原址上在南北朝时已有寺庙,历史地位是极为崇高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杜牧的诗词,就是描述佛教盛行时的南京城,大报恩寺其实就是两千多年历史的叠加。明代,朱棣为纪念父母倾全国之力在前朝寺庙的遗址上建大报恩寺,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经房38间,琉璃塔高78.2米,通体砌着五彩斑斓的琉璃砖,每晚都会有百余位僧人点亮144盏油灯,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万里长城等一起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太平天国时期,琉璃塔毁于战火,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从此成为了掩埋在泥土中的回忆。<br>如今在遗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只能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来诠释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br></h3> <h3><font color="#010101">明代大报恩寺遗址内发掘出宋代长干寺的地宫,里面的阿育王塔里供奉着全世界唯一一块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在考古中,出现舍利子特别是佛舍利子,都是考古界和佛教界的大事,更不用说是发现了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而且还有一尊七种宝物造成的阿育王塔,对于考古界和佛教界,都是史诗级的发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尊跨越千年的七宝阿育王塔,仍熠熠生辉,塔身充满了精美的雕刻,镶嵌了很多五彩的宝石,造型饱满,浑厚大气。放舍利子的金棺银椁,就在这座阿育王塔内。</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安放顶骨舍利的金棺,现在依然金光闪闪,里面的舍利如今被供奉到了南京牛首山的佛顶宫。</font></h3> <p><br></p> <h3>当年看“国家宝藏”时,秦海璐围绕大报恩寺的琉璃塔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几百年前,144盏佛灯每当夜幕降临就会亮起,而且彻夜不息,离家的人只要看到它,就能找到家的方向。如今灯火辉煌的琉璃塔隔着小半座南京城都能看到,但它又会温暖多少人的心呢?时间轮回,星移斗转,美越来越璀璨,心,却再难保有古人的质朴与恬淡。<br><br>..........................大年初三..........................<br></h3> <h3><font color="#010101">江南的冬天任性至极,每次冬天到江南,一开始总被温暖的假象忽悠,超不过三天就会被冰冷的现实打败,是谁告诉你南方的冬天不冷来着?大年初三,温度急降,空气潮湿,天空是铅灰色的,一切似乎都在酝酿着关于寒冷的更大阴谋。我们缩着脖子,按着今天的计划打卡鸡鸣寺,这座南京最古老的寺庙,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鸡鸣寺的走廊对接台城城墙的解放门,可以直接登上南京城墙。闹市中的古寺,灰城中的黄墙,在明城墙跟下,依玄武湖畔,望紫峰之高,城市的喧嚣与嘈杂被隔绝在寺墙之外,静谧中透露着威严,繁盛中透露着平凡。拾循台阶而上,穿深邃佛殿而进,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鸡鸣寺更显一方安宁与静谧。</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拍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雷峰塔仍未建成,所以雷峰塔所有的戏份都是在鸡鸣寺的药师佛塔完成的。这张大逆光的片子拍的不怎么样,但是也实在挑不出更好的。看着那么熟悉的塔身,耳畔不由就响起白娘子“相公相公”的叫声,给一茬又一茬的80后90后洗脑。如今神仙和妖怪们都老了,儿时所有的影像也慢慢模糊,脑海中只剩赵雅芝在塔上不停挥手的画面,如同对我们共同逝去的岁月说着再见。</font></h3> 坐地铁去南京博物院。<br><br>南京的地铁其实很简单,但仅有的几条线路却不是全部规规矩矩埋在地下,偶有地铁钻出地面的时候,阳光便会从窗口照射进来,把角落里点亮。我蛮喜欢坐地铁,虽然会上错站下错站,有时也会迷路,但错过了一趟,仍会有下一趟,总会去到终点的。 <h3><font color="#010101">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博物院都是很牛叉的存在,南京也不例外,只是因为太大,我们光是在民国馆就转悠了好几个小时,不过民国馆确实也是南博的重头戏,值得把时间花在这里。</font></h3> 从民国馆是可以直接进到其他主展馆的,但我们出错了口,导致需要重新排队,耗费了本就不多的时间。进到主馆之后,只剩不到半小时就要闭馆,只能捡最重要的看了。<br> <h3>“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元青花梅瓶是南博的镇馆之宝,在工作人员不停的驱赶声中,匆匆忙忙专门用手机拍了想发朋友圈,给所有喜欢瓷器的小伙伴们看,毕竟被称为镇馆国宝的瓷瓶也不是太多。只可惜当时忘记了为什么没有发出去,然后,然后就拖到了今天,错过了,就再没有单独发它的机会了。<br><br>..........................大年初四..........................<br>牛首山。<br><br></h3><h3>南京的秋冬尤其适合观寺、礼佛,寺庙的红墙配上有了年岁的银杏,还有那些常年浸润着寺庙香火的老树们大抵都成了精吧,和着秋日暖阳或阳春白雪一个个都有了神性,无论谁往树下一坐,借微风一拂,想不成佛也难。<br></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br></h3> <h3>推开窗,真的会被外面这场雪惊呆。有很多南方朋友对雪有一种执念,我懂,所以再冷的天儿也会有南方人捂得瓷瓷实实跑到北方看雪这完全能够理解,可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这次在南京也算开了眼,好久没在山西见过这么大的雪了。</h3> <h3>一家人激动的起了大早跑到牛首山,想做第一波上去的游客,拍没有被人破坏的雪景,但因为雪实在下的太大,所以悲催了,景区为了安全必须先把道路清理出来才能放人进去。我们只好在售票口等啊等啊等啊,眼瞅着游人越来越多,各种小旗儿慢慢聚集在身边,各种旅行团蜂拥而至,我们早来的时间优势被一点点耗尽,真是郁闷到想哭。<br></h3><h3><br></h3> <h3>不得已采用最笨的办法,站在入口死等,门一开,把老人媳妇扔在后面,自己一路小跑先上佛顶宫。还好还好,随我进来的第一波游客,三三两两分散在路边的各种小景点拍照凹造型,压根也没意识到失去的是多么宝贵的时间优势。我埋着头,目不斜视紧盯脚下,拼了命的赶路,用20分钟走(跑)完了正常情况下50分钟的路程。<br></h3> <h3>遇上南方的雪,真是一种缘分,“江山一夜,琼瑶万顷”,一场大雪,应该是上天特意安排的欢迎春天莅临的盛大典礼,一片片都是随心的姿态,一朵朵都是倾城的模样。在我的记忆中,江南即使是在冬季,也应该是沉浸在绵密的细雨中,丝丝缕缕看不见,却能直接穿透外衣。等充分做好铺垫之后,或许才会有小雪花象征性的飘两片儿,怎么可能像今天如此的铺天盖地轰轰烈烈啊,刚才等待的郁闷和赶路的疲惫,在霏霏大雪中,得到了抚慰与补偿。</h3> <h3>一色覆万象,一韵隐众声,纷飞的雪花拂过山尖,洒落树上,声音最是清绝,只偶有鸟儿发出诵经般的吟唱。那潇潇轻响,皑皑洁白,轻易地就遮住了所有的繁芜和嘈杂,重塑出无尘无垢、清朗宁静的万里河山。雪色拂去了轻埃,雪影洗净了浮尘,雪声拭去了烦扰,人心,也在这难得的简静里渐渐明悟、生出慧来,多了几分洞晓世事的清明与舒朗。<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h3>身边有华丽的佛顶宫和佛顶塔,远处有白中隐青的树,有淡黄色的腊梅,挂着红色铃铛的祈愿牌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音,山间田野,石桥空地,所见之处都成了一片雪白,各种素材就如此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完美写意成一卷顶级的泼墨山水画。</h3></font></h3> <h3>佛顶宫是一处深坑建筑,原址是一处采矿形成的一个150米的废弃矿坑,从地面延伸至地下,整整盖了了9层。从大报恩寺地宫发现的释迦牟尼顶骨舍利就被供奉在这座40亿元打造的宫殿的最下层。<br>单看椭圆的外形,好多人都说像颗巨型榴莲 ,实则为莲花托起佛顶发髻的摩尼穹顶,旁边是形如佛祖的袈裟,有一定的庇护和无量加持的寓意。如果是晴天,阳光透过穹顶玻璃洒下形成的光影,宛如一场“光之雨”,美轮美奂。</h3> <h3>各处旅行也算见过很多寺庙和佛像,但仍被佛顶宫所震撼,我能想到的关于佛教的所有想象,都在此处实现。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还是将舍利文化、世界佛禅文化以各种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文化展陈场所。进入宫殿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全长7.5米的卧佛,佛经有云:“今生貌美为何因,前世佛山供花人”,好多信徒都在此敬上一枝月供荷花,许下心愿:希望在人生短暂的修行中能够处世如花,将灵魂洗礼。即使不是佛教徒,仅仅作为普通的游人,里面金碧辉煌的奢华场景也足以让人不虚此行。</h3> <h3><font color="#010101">穹顶的设计应该源自佛的天眼,明亮有神采,自然界天光变幻无穷,穹顶发光膜照明可以模拟不同时刻天空的色彩变化,照耀着整个大殿,或展现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正午热烈的日光、或营造傍晚的彩霞、入夜的星空和月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在最底层,需要经过交织的自动扶梯一层层下来,那里是不允许拍照的,想看的小伙伴自行百度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佛顶宫出来,外面的雪早已停多时,游人恢复到了春节长假应有的正常流量。牛首山的错峰游完美实现,我逆着人流缓缓向山下溜达,补着早晨上山赶路错过的场景。</font></h3> 离开牛首山,就该离开南京了。<br><br><br>我一直认为春天才是江南最好的季节,可惜之前到杭州、到西塘、到周庄、到苏锡常,每次都只能利用春节的假期,实在无奈的紧。这次来南京,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让我顿悟,不应该把冬天只理解成一个萧瑟凄凉的季节,枯死的树叶和短暂的白昼也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东西要终结,那不是结束,而是即将开始。<br><br>第一次在旅行中遇上如此大的雪,尽管给出行添了些许的麻烦,但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袅袅飞雪挥洒着冬日的欢喜,似一篇淋漓的抒情,也飞扬着我们的深情和痴恋。是的,钟山、梧桐、先锋、秦淮河、民国红、石像生,太多的元素都代表着满是沧桑却充满温度的南京,可当我们今后回忆起这座城市时,恐怕最先记起的,首先还是这场不期而遇的大雪,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念念不忘......<br><br>以后每一个雪花盛开的冬天,我们就会拥有整个金陵的回忆,无需过分渲染,一切顺理成章。<br><br>一朝金陵雪,半生梦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