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中国西部最美的地方

江南

<h3> 乘机连续7个小时的飞行,到达那遥远而又神奇的祖国最西边陲,那就是博大、魅力的新疆喀什。</h3><h3> 喀什是新疆南部的一个中心城市,也是我国最西部的一片生命绿洲。喀什全称为“喀什噶尔”,维吾尔语译为“宝玉石集中的地方”。早在盛唐时期,玄奘到西天取经就路过这里,并在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里详尽记载了喀什当时繁荣的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在历史上,喀什就是融汇贯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通要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h3><h3> 随着时代的发展,喀什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日益突显,她分别与塔克吉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土库曼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有五个一类口岸,是我国面向中亚、南亚各国的重要出口。</h3><h3> 喀什享有“西部明珠”美誉,她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多元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奇异的风光,将世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这里走出了名扬天下的“香妃”;这里是世界文化瑰宝的“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这里有中亚十大清真寺之一,中国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艾提尕清真寺;这里有魅力无穷的刀郎舞,有朴实、勤劳的民族;喀什古城是历史的见证,在中亚座标上赫赫有名,它曾是西域疏勒国的都城,历经岁月风霜雨雪,被誉为“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喀什是一部包含了地理、历史、人文、风情的百科书,让人意犹未尽,百读不厌。</h3><h3> 喀什的自然风光又是天下一绝:帕米尔高原终年不化的冰峰雪岭,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银装素裹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雪山溶化的雪水在狭谷间汇聚成一个又一个湖泊,严冬过去,湖面冰冻开化,蓝色湖面上,印着雪白的群山倒影,偶尔一阵微风从天空拂拂而过,吹皱一湖碧水,这等山光水色叫你心旷神怡;春暖花开,满山遍野青色欲滴,千株万棵野杏花盛开,枝根相连,粉红缀枝,香毛漂漫,云霞灿烂;在白云蓝天衬映下,遍地青草如茵,草甸上的蒙古包像蘑菇般散落在山坡上,远方白色点点,那是悠闲的牛羊在吃着青草;眺望远方雪山银色如洗,近观山下滔滔江水连绵,河谷田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置身于如此云海花山之中,恍惚进入天山仙境、昆仑瑶池。此时此景,简直是塞外江南,苏杭再现,世外桃源的景象也不过如此吧!</h3><h3> 喀什的沙漠与绿洲,融合了大气与浪漫;喀什的古代与现代融合了厚重与生动。喀什之美,光彩夺目、丰富多彩;喀什之奇包罗万象,耐人寻味。到了新疆不到喀什,就不算真正到过新疆。喀什是中国西部最美的地方!</h3><h3> 广茂的新疆,神奇的喀什,是我们探索的永恒主题。勇敢的摄影爱好者们,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目标,抵达心中的梦想。</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下图左面的蓝色小圆点是祖国的最西边陲——新疆喀什,也是我们拍摄目的地。尽右边的小黄五星是我的起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7个小时的飞机航程。</h3> <h3>  喀什古城开门仪式。每天上午9时,开门仪式开始:奏音乐,“城门官”宣读仪式事项,接着由扮演的历史人物张骞、香妃、唐僧等众人登场,最后由演员、游客、行人众等入场,共同载歌载舞,同时城门开启。正个仪式约15分钟。</h3> <h3>  老城的东北端,是著名高台民居,这里是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的地方。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丁增加,便在祖屋上加盖一层,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形成了四通八达、从横交错、曲曲弯弯的小巷。</h3> <h3>  </h3> <h3>  走进古城,有一种时光倒流,回到中世纪的感觉。明明在自己的国度,却仿佛置身于欧美街头。城市格调不一样了,居民衣着服装不一样了,语言交流不畅通了……!</h3> <h3>  </h3> <h3>  这是一家穆斯林风味的西式餐厅</h3> <h3>  公园里两位老人,花白的胡子,正齐的着装、精神抖擞。背景是幅广告,时髦漂亮的年青女郎,形成老小对比。</h3> <h3>  两位时尚的中老年妇人,头载花帽子,耳朵挂着金耳环,身穿呢子花大衣套花裙,悠闲自得、清新脱俗!</h3> <h3>  吾斯塘博依路,是喀什古城的一个缩影,沿街两边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帽子铺、首饰铺、古董店、乐器店、陶瓷店、打馕铺、烧包子店等等,包罗万象。</h3> <h3>  日用小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应有尽有,特别是一些当地手工编制、锻打加工的工艺品,具有浓郁的西域特色,且十分精致。</h3> <h3>  这里也有流动摊贩,街道两旁,时常可以见到商贩们的身影,好像城市管理部门经过允许的。</h3> <h3>  街头巷尾的手工业艺人,安静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认真工作着。</h3> <h3>  路边随处可见,彰显出民族特色的景物和行人,丰富多彩。</h3> <h3>  茶馆生意兴隆;街边老人品着茶水,谈天说地,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多么地悠然自在!</h3> <h3>  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多变,曲景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己有上百年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h3> <h3>  城里维吾尔族居民居多,人们身着民族特色鲜明、亮丽艳美的服装,像一道光鲜艳艳的风景线。</h3> <h3>  这是一座安逸幸福的城市,大多数居民家门多为虚掩着,说明社会治安情况良好。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自家门口戏耍玩乐,童心十足。</h3> <h3>  看到了吧,街头美女多么的吸人眼球!</h3> <h3>  观赏当地 歌舞表演,维吾尔族不分男女老少,会走路就行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音乐一响就会情不自禁地扭动着身躯,手舞足蹈,跳起来、唱起来。</h3> <h3>  这些是有组织的歌舞表演活动</h3> <h3>  大巴扎</h3><h3> 到喀什,你能看到最富民族风情的人文和建筑,更能感受到最接地气的牲畜交易市场。位于喀什郊区的牛羊大巴扎,是新疆规模最大的牲口大巴扎。</h3><h3> 巴扎,是维语,意为集市、市场。每周日是牛羊大巴扎最热闹的日子,十里八乡的村民和游客如约而至,成千上万头牛、羊、马、驴等牲畜被拉到这里进行交易,场面十分壮观。它延续着维吾尔族的古老传统,也构成了现代的西域风情。</h3> <h3>  </h3> <h3>  每周日是牛羊大巴扎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喀什牛羊交易的日子。</h3> <h3>   看,牲畜们的队伍多么的正齐划一,一声令下,全部挺胸抬头,一律向前看,等待着人们的“捡阅”!</h3> <h3>  无论是个人还是商贩,大家都在这里进行交易,一只可以买卖,成群的也可以买卖。</h3> <h3>  小孩、老人、大人、妇女,当地人、外地人,都是扎巴的参与者,当然,游客也会得到他们的欢迎。</h3> <h3>  图中三人一起握手,说明买卖双方成交,另一只手为中间人(行郎)。买方牵走牲畜,卖方拿到了钱,中间人攒取了佣金(介绍费),三方皆有所得,大家欢喜。</h3> <h3>  食品巴扎。食品巴扎紧邻牲畜巴扎,也是因规模宏大的牲畜巴扎而衍生的,有多少牲畜入市交易就有多少人群光顾食品巴扎,每逢牛羊交易日,食品巴扎也会是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喀什巴扎提供的是清真食品:羊肉串、牛肉拉面、牛肉手抓饭、烤包子,还有烤馕等等。由面粉烧烤制作的“馕”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主食,据说唐朝唐僧也是带着馕前往西天取经的。吃着馕,喝着羊肉汤、喝着啤酒啃着羊肉串是当地人们的主要生活。</h3> <h3>  这个铺子上挂着的是刚刚屠宰的牛、羊肉,从这里向各摊位供应货源,然后制成各种美味佳肴供应人们享用。</h3> <h3>  到中午饭的时间了,游人等食客纷纷向这边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胃口的食品,品尝佳肴美味。</h3> <h3>  这是一家夫妻店,两口子都在忙碌着,为顾客们准备着各色各样的美食,有面条、馕饼、烧烤和清煮肉制品、羊肉汤,也有大米饭。</h3> <h3>  这个老板独撑门面,一个人一边忙碌着加工食品,一边向客人清帐收钱。两不误哦!</h3> <h3>  艾提尕尔清真寺。艾提尕尔是维吾尔语,意为节日活动场所。清真寺建筑外墙立面为白色圆拱,宣礼塔尖上弯弯的镰刀,鲜明的西域色彩和伊斯兰教符号,既严肃又神秘。进入大殿要脱鞋,大殿内空无一物,除了雕花立柱和顶棚花卉彩绘外,就没有多余的装饰物了,与汉族寺庙建筑外表金碧辉煌、菩萨罗汉满堂有很大差异。有趣的是诺大的清真寺内外没有一个女厕所,说明清真寺只是男信徒礼拜之场所,与女性无关,可见伊斯兰教重男轻女之根深蒂固。</h3> <h3>  教堂处于闹市之中,外面的广场上,是市民休憩、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紧挨广场的四周是商业店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热闹非凡。</h3> <h3>  广场很大很漂亮,清真寺建筑形式与内地庙宇有根本不同,完全是两种格调,这就是东土信奉佛教与西域伊斯兰教的区别。</h3> <h3>  这是清真寺教徒礼拜日祷告的地方。空旷高大,工艺精湛,它以其醒目的彩色玻璃窗,错综复杂的彩绘瓷砖和雕刻的柱子深深地吸引着每一双眼睛。当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鲜艳的色彩照亮了整个空间,就像万花筒的世界一样。</h3> <h3>  蒜鼻子一样的建筑拱顶是清真寺的特征,尖尖高耸入云,恢弘大气,刹是好看!</h3> <h3>  从拱门望出去,蓝颜色的天空和拱顶与灰暗色拱门产生的明暗对比,也突显了拱顶的鲜艳夺目。</h3> <h3>  图中的白胡子老人是文工团的演员,他与我们的摄友互动,摆好姿势供大家拍照 </h3> <h3>  那个穿着蓝衣服的漂亮姑娘是我们团队的公用模特,三个小孩子也围过来凑热闹,因此场景丰富多了。</h3> <h3>  香妃墓。</h3><h3> 电视剧《乾隆与香妃》等有关香妃的传说像一阵阵旋风刮遍大江南北,神秘而不知真假,于是新疆喀什的一处家族墓地也成为了著名景点,这就是香妃墓。香妃在民间的传说颇多,但不可全然信之,历史上乾隆只有一位维吾尔族妃子,即“容妃”。容妃本名买木热艾孜木(维语意为“香姑娘”),传说香妃生来“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奇香异馥,沁人心脾”,其实这是她长期浸泡一种药材所致,并不生来具香。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55岁病逝,葬于河北清东陵裕妃园陵内。所以喀什香妃古园仅仅是她的衣冠冢。</h3> <h3>  第一张人物照是乾隆与香妃,由壁画反拍的。第二、三张是当朝法国画师为香妃所画。</h3> <h3>  香妃墓地正个面积很大,也很恢宏壮阔,这是墓室的正门。</h3> <h3>  这是做功课的侧室。</h3> <h3>  英吉沙县,隶属于喀什市,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北麓,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达瓦之乡”。英吉沙距喀什市65公里,距机场75公里,火车站就在县城内。两天的时间,在英吉沙境内我们用镜头记录田间地头的劳作,陶器小作坊,铁匠铺,手工纺织间,商店;拍摄了乡镇街道村貌;深入到学校,进行对小学生的“爱心活动”,赠送了学习用品;观赏了当地政府组织歌舞表演,内容丰富多彩。</h3> <h3>  这个小镇上没有什么工业,仅有的仅是些手工作坊</h3> <h3>这些站着的人们,穿着时尚、服装新颖,可都是将要下地干活的农民。有妇女有男工,也有老人和孩子。</h3> <h3>  在英吉沙县的一个小镇上。</h3> <h3>这是在很原始的织布机上织布,操作形式跟过去内地的差不多。</h3> <h3>维吾尔族的老人,衣着多么的时尚、潮流!</h3> <h3>  英吉莎县地处偏远闭塞,这些小孩子见到我们汉族人也感觉新鲜!</h3> <h3>  这些学生的父母都在新疆暴乱中犯罪入狱改造,家中孩子成了无人管养的“孤儿”,当地政府因此成立专门学校,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此次摄影团的组织者(上海春秋旅行社)为众多的小朋友购置学习用品,进行慰问。</h3> <h3>  这是当地为我们组织的专场歌舞表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