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一一参观红色泥城主题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

童画世界

<h1><b>2019年5月23日,阳光灿烂。集团公司老干部部组织老同志参观红色泥城主题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b></h1> <h1><b>《红色泥城主题馆》位于浦东临港新城南芦路1887号,占地7900平方米,函盖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等功能,真实展现了苐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挖美援朝等各个时期浦东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br></b><b>参观主题馆深受教育,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解放,用鲜血浇灌了社会主义之花。要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们的国家更美、更大、更强作贡献!<br></b><b>泥城有浦东延安之美誉!这里有闻名全国的泥城暴动,打响了浦东抗日的第一枪并创建第—个抗日根据地。解放后浦东儿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努力拼湧现多位先进人物......可歌可泣,浦东儿女!</b></h1> <h1><b>展馆大厅闪闪的红星和熊熊的火炬</b></h1> <h1><b>抗日纪念碑</b></h1> <h1><b>南渡抗日纪念碑</b></h1> <h1><b>浩浩长江,滔滔东海,孕育了临港泥城这片英雄的土地,希望的土地。1930年,在这里发生了闻名全国的泥城暴动,创建苏维埃政府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第一师;1938年,在这里打响了浦东抗日第一枪;1940年起,这里又有诸多抗日勇士分批奉命南渡浙东,开辟了浦东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b></h1> <h1><b>史迹展馆真实展现了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各个革命时期泥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以及建设发展时期泥城人民在红色精神指引下勇立潮头,励精图治的辉煌业绩。</b></h1> <h1><b>鲜艳的党旗</b></h1> <h1><b>上海航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矗立于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南汇新城的滴水湖畔,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展馆面积2.1万平方米,共设6个分馆,3个专题馆,并设有天象馆、电影院和报告厅等。2010年7月5日,为迎接郑和下西洋纪念日暨中国航海日的到来,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筹建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定位为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历时4年建成的中国航海博物馆,不仅将展示中国的航海文化与海上辉煌,也将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志之一。</b></h1> <h1><b>进入展馆迎入眼帘的是一条明朝的木船,好震撼。</b><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的福船,是一艘由杉木打造的能下水的大型福船。总长30.6米,宽8.2米,型深3.5米,主桅杆高26.6米,船体总重约为280吨,设计排水量253.6吨,船式巨大。这艘中央大厅的福船以郑和下西洋宝船为原型,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严格按照明代福船商船的样式建造,遵循榫卯连接和水密隔舱等传统的造船工艺技术。</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是航海历史馆的“镇馆之宝”,</b><b>它带领人们走进中国从郑和下西洋以来波澜壮阔的航海历史。</b></span></h1> <h3>船头</h3> <h3>船尾鹰的图案。</h3> <h3>  船帆</h3> <h3>明朝的旗帆</h3> <h3>了望台</h3> <h3>展馆顶两片帆的玻璃造型相连接,特别贴切航海主题</h3> <h1><b>十面牛眼透镜,1890年制造。</b></h1> <h1><b>大翼战船。系经严谨的历史考证后,以高纯度黄金(99.99%)精雕而成。船长43厘米,高17厘米,重约3公斤。全船配载98个1至2厘米的袖珍人物,分别为战船中的指挥官、将领、武士、划桨手等,身着不同服饰,手持钩矛斧、弓等不同兵器,神态各异、形象逼真,盔甲上的锁片、衣物的褶皱也都清晰可见。船身、桨叶数处为敌箭射中,似激战正酣之时的紧张状态。为馆藏珍宝。</b></h1> <h1><b>郑成功舰队的主力战船模型。郑成功舰队的主力战船被荷兰人称作“戎克船”,亦称“台湾船”,其王牌战舰是“三桅炮船”,船长可达80米,桅杆高4丈,有5层船舱,配备各类火炮50门,可载作战人员400人以上,在当时东亚海洋堪称巨无霸,与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夹板战船”不相上下。</b></h1> <h1><b>清明汴河泛客船模型</b></h1> <h1><b>如皋唐代木帆船模型</b></h1> <h1><br></h1> <h1><b>彩色旋转的地球</b></h1> <h1><b>炼胆两字下面是郑成功舰队的投掷火器——国姓瓶。“国姓瓶”一般为陶制,呈细长而渐粗的圆柱状,丰肩至颈内收、过渡圆缓、小口、平底、外壁有明显旋胚痕(如图所示)。大多数“国姓瓶”的外形及粗细均适于手握与投掷,瓶中可装火药铁砂,引爆后杀伤力极大,因此在郑氏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被较多使用。</b></h1> <h3>博物馆对面就是临港新城政府大楼</h3> <h1><b>和福船合个影</b></h1> <h1><b>和朋友合个影</b></h1> <h1><b>和大海合个影</b></h1> <h1><b>人民海军七十岁啦</b></h1> <h1><b>博物馆广场</b></h1> <h3>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相见,激动不已。大家相互问候、相约下次活动再见一一企管办的李科长和计统外的姚科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