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欧洲之(二)瑞士

🚺居

<h1>  Ristorante Pizzeria Vittoria座落在在阿尔卑斯山下的火车站旁,点几份简餐,意味着即将离开意大利这片土地。</h1> <h3></h3><h1> 伯尔尼纳景观列车,2008年该线路的图西斯至蒂拉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一路穿越四季,直达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正好飘下些雪,很冷也很美。</h1> <h1>  当晚的酒店是当地一家五星酒店,从房间阳台就能看到对面阿尔卑斯山,畅饮一瓶,让奔波了一天的身体得到放松。</h1> <h1>  次日早晨,安静的餐厅,一棵长徒的肉肉,难得吃到的蜂巢,都让人感觉舒服,最重要的是喝到一杯日式乌龙茶,简直是这么多天来早餐桌上少有的享受。</h1> <h1>  达沃斯是瑞士东部一个小镇,随处可见的钟表店,却好多都不营业,和安静的街道一起,告诉大家,这是个周末。</h1> <h1></h1><h1>列支敦士登,是欧洲中部的内陆袖珍国家,处于瑞士与奥地利两国之间,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国土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仅三万左右。</h1><h1> 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山腰上国王的城堡,据说旗子升起就是国王在家。当大家都挤在手表店里时,我在一家卖纪念品的小店角落看到一个摆放着的瑞士军刀玻璃柜,突然想到床头柜里用了20多年的军刀卡,剪刀有些钝了,弹簧也坏了,对瑞士军刀的情有独钟,使得我把两个版本都收下一张,还有当年曾买过的一把登山者,对比下这里的价格,简直便宜太多。<br></h1> <h1>  在这个邮票王国,也不忘给自己寄上一张明信片,纪念2019年5月18日,我们来过这里。</h1> <h1>  为纪念法国大革命时期保卫路易十六而牺牲的瑞士雇佣兵雕塑的狮子纪念碑。</h1> <h1>  劳力士总部</h1> <h1>  建于14世纪的木质廊桥卡佩尔桥。</h1> <h1>  晚霞中平静的湖面,路边的七叶树,草坪,花丛,漫步其中,眺望远处的山脉,让此刻美景停留在记忆中。</h1> <h1>  在这片草坪上,遇到了两位美女,骑在一匹雕塑马上自拍,帮她们拍了两张,可惜忘记跟她们合影一个了。</h1> <h1></h1><h1>少女峰(4158米),是同名的山脉断层中的最高峰。位于瑞士的境内,属阿尔卑斯山脉部份。</h1><h1> 作为瑞士旅游业的经典景点之一,少女峰一直以冰雪与山峰、阳光与浮云吸引着八方游客。</h1><h1> 从格林德尔瓦尔德乘坐齿轨列车前往少女峰,中间还得换乘一次列车,而要达到位于莫西峰和少女峰之间山口的少女峰车站——永弗劳约赫(号称是“欧洲最高的火车站”,海拔3454米),需要穿越一条7公里长的隧道,这条隧道穿过了艾格峰和莫西峰的腹部,最大坡度高达25%,由瑞士铁道工程师Adolf Guyer Zeller设计,于1896年动工,施工历时长达16年,才于1912年通车。它有四分之三左右的路段是在冰河底下隧道岩壁里通过,工程十分艰巨。</h1> <h1>  穿过万年冰洞</h1> <h1>  踏上万年冰川,运气非常好,一路上一直雾气蒙蒙,却正好那么一会会雾气散开,太阳出来,在家时坚持不上少女峰,怕高原反应的老妈,比谁都疯,脱成短袖。</h1><h1> 如果要问冷不冷,没有风,太阳起,加上雪地反射,热得冒汗。</h1><h1> 但是,假如刮大风,没太阳的日子里,据说是不让去外面的,并且一片雪雾,刺骨寒冷,打得脸疼,手机相机瞬间关机,什么都看不见……</h1><h1> 一年360天,难得有一个好天,被我们遇上了,而我们这个旅程,也因为这半个小时的太阳而变得更加完美。</h1> <h1>  到达少女峰,别忘盖个章。</h1> <h1>  因特拉肯是处于图恩湖与恩茨湖之间的城市,这里可以眺望到阿尔卑斯山雄伟的群峰,还有从山上滑翔下来的爱好者。</h1> <h1>  漫步伯尔尼老城区,三面为阿勒河环绕,多处具有文字复兴时期色彩的喷泉建于16世纪中叶,周末的城区格外清静,商店大多停止营业。</h1> <h1>  正义女神喷泉</h1> <h1>  熊将军喷泉</h1> <h1>  食人兽喷泉</h1> <h1>  中世纪水上城堡西庸城堡,它建立在日内瓦湖畔浪漫而富有田园诗意的瑞士小城蒙特勒,也是瑞士久负盛名的古迹之一。</h1> <h1>  依云小镇,是靠近日内瓦的一个法国小镇,这里有着熟悉的矿泉水品牌Evian真正的源头。</h1><h1> 虽然下着雨,吃个法式小甜点,看看窗外的景色,也是别有一番韵味。</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花钟是日内瓦著名景点,</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坐落于日内瓦湖畔,是一种既能供人欣赏又能体现时钟功能的设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的机械机构设置于地下,地面上的钟面由鲜嫩翠绿的芳草覆盖,代表12小时的阿拉伯数字则由浓密火红的花簇组成,有时候,钟面开满了艳丽的花朵,它的阿拉伯数字却换成了平整的绿茵,当组成钟面的鲜花盛开期过</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人们就改种另一种鲜花,使钟面形成新的图案。</span></h1> <h1>  圣皮埃尔大教堂是老城区给人印象最深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160年到1232年间,坐落在日内瓦市的市政厅街,也是市区的最高点。大教堂融会了多种建筑风格,原建筑是罗马式风格,拱门是哥特式,18世纪加建的正门则有希腊-罗马式的圆柱和类似罗马万神殿的穹顶。</h1> <h1>  杰特大喷泉</h1> <h1>  来到日内瓦,来到万国宫前,有一张巨型的三条腿的椅子高高的竖立在喷泉广场上,这张巨型的椅子雕塑,引来无数人观赏与思考……</h1><h1> 该椅子是瑞士著名的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1997年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的。他曾说,每年全球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伤亡,其中1/3以上是儿童。将椅子设计成三条腿寓意着人类因触雷而失去了肢体,但不是死亡,而是要顽强地、有尊严的站立着。</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