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培训报道––心理咨询概论

罗莉莹

<h3>2019年5月25日,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我们非常幸运地听到了刘志雅––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的心理咨询概论。</h3> <h3>一开始,刘教授就开门见山地问了大家两个问题:一、如果你是心理咨询来访者,你愿意把这个情况告诉你的朋友吗?二、如果你的爱人去做心理咨询,Ta告诉你,你会有什么看法?从这两个问题中,刘教授意在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和观念发生了改变,心理咨询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接着刘教授把心理咨询分成六大问题进行阐述:</h3><h3>一、心理学与心理咨询</h3><h3>二、什么是心理健康</h3><h3>三、心理健康如何评定</h3><h3>四、什么叫心理障碍</h3><h3>五、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h3><h3>六、心理的保健</h3> <h3>刘教授又以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认识自我,并告诉我们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为人民教师,必须要用心理学的知识充实自己,为此刘教授给我们推荐了七本有用的心理学书籍。它们分别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里测量学》、《咨询心理学》。</h3> <h3>下午刘教授继续讲了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期。他分别介绍了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的班级管理形式。并强调不同时期的管理方式应该不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采取放任型管理形式,让其自由快乐发展;对于小学生,应该采取专制型管理方式,以强硬态度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应该采取民主型管理方式,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刘教授还提出要重视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两个时期––四岁和初中青少年时期。</h3> <h3>然后刘教授给我们复习了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比如感觉(颜色对比)、知觉和错觉。并用生活实例教授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期,其中重点教了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8岁是学习习惯的分水岭,并强调强迫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并向大家分享他自己的教育名言:你不把孩子的精力耗尽,孩子就耗尽你的精力。</h3> <h3>刘教授还分享了社会心理学的印象形象的效应,分别是:1 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如初次跟学生见面时应重视第一印象;2 近因效应,举例说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不同效应;3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4 社会刻板印象,如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没有素质。其次还分享了登门槛效应,留面子效应和旁观者效应。</h3><h3><br></h3> <h3>刘教授在课程结束之前又引导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心理健康?并让在座的老师们用马斯洛和斯特尔曼的十条健康标准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老师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只有老师重视心理健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h3> <h3>今天的课程十分精彩,让在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从今天的课程中我们认识到心理咨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心理咨询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