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之二十七:布达拉宫里惹了一桩祸

江南布衣.陈溪荷

<h3>  虽然每天至少有2300人进入到布达拉宫,但我们仍然觉得,能够进去的一定都是被菩萨眷顾过的幸运儿。</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nbsp;</font>布达拉宫里严格的时间限制注定了我们的游览只能是浮光掠影。为了尽可能多地领略一些人文历史,我们特意请了一位导游。本来是想请一位才貌双全的卓玛,但来的却是一位扎西,当然他也是才貌双全的,只是貌是让我们自惭的貌。我们用400元钱买了他两个小时的时间和才华,这个价格也实在是不菲了。</h3>&nbsp; &nbsp; &nbsp; &nbsp; 导游交待我们,在宫殿里头游览,必须遵守藏传佛教的所有禁忌,比如说不能戴帽、不能拍照、不能踩踏门槛等等;除此以外,还绝对不能谈论敏感的政治话题,这简直就是一本《小学生守则》。<br> <h3>(前右为导游扎西)</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游客必须要经过堪比机场安检的三道关卡,才能进入布达拉宫。</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font>首先经过的是无字碑,然后爬上几道“之”字形的台阶,这段台阶被称作“圆满汇集道”,很长很陡,据说有900多级,是进入布达拉宫的唯一通道。</h3>&nbsp; &nbsp; &nbsp; &nbsp; 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们在这里也有了新奇的发现。原来,布达拉宫的墙体上部一律都是赭红的颜色,远远望去,以为只是普通的墙体上刷了赭红的涂料。现在近距离接触了,竟给人一种毛毛绒绒的感觉;再仔细一看,却发现居然都是垒的一层草墙。<br>&nbsp; &nbsp; &nbsp; &nbsp; 经过导游的一番讲解,我们才知道垒砌成墙的这种草学名叫做红柳,又称白玛草,在藏区还被称之为怪柳、观音柳,其老枝呈红色,去皮晒干后捆绑成束,砌置于墙体外侧,最后刷成了赭红的颜色。这样的墙体既能隔热保温,又可以大大减轻墙体的重量,还起到了独特的装饰效果。<br> <h3><font color="#010101">(网络图片:垒砌白玛草墙)</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终于气喘吁吁的进入到白宫的东门,掀开一道厚厚的黑色幕帘,总算是正式进入到了宫殿里头。在这里,我们把预约券换成了正式的门票。<br> <h3>&nbsp; &nbsp; &nbsp; &nbsp; 东大门里面是一个露天的楼顶广场,面积约有四个篮球场大,被称做“德阳夏”,意为“东欢乐广场”,导游介绍说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广场东面的四层小楼是一座僧官学校,南北两侧的矮房是僧侣居室,而高高耸峙在西面的这栋七层白色建筑自然就是白宫了。</h3>&nbsp; &nbsp; &nbsp; &nbsp; 德阳夏的地面竟是油膏一般的润泽,不是玻璃,也不是铜镜,却照得出人影子来。导游介绍说,这种地面是用西藏独有的一种叫做“阿嘎”的特殊材料锤炼打制而成的。这种材料,似土似石、亦土亦石,其实就是一种风化石。但由于打制起来特别的费时费工又费钱,因此只有大一点的寺庙和贵族人家才用得起。而且,布达拉宫里头的僧侣们更是经常用羊皮和酥油擦抹保养,如此经年累月,地面自然就被擦成了通灵的宝玉。<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nbsp;</font>在这里,也还允许游客拍照摄影。因此,这里的每一道墙,每一扇门,甚至墙上门上所有的壁画、门环以及纹饰花朵,都让我们沉溺其中,相机的快门一直响个不停。</h3> <h3>  导游带领我们进入白宫,又反复叮嘱我们万万不可在宫殿里头摄影摄像。穿过长长的“松格廊”廊道,但见处处描金绘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贵气逼人。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听导游解说它的前世今生。</h3>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建造在海拔3700多米的玛布日山上,乃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而修建,历经后世不断扩建和重修,逐渐成为了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成为了藏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都是在这里举办的,有着重大的历史和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 </p> <span style="color: inherit;">&nbsp; &nbsp; &nbsp; &nbsp;</span><br> <h3>&nbsp; &nbsp; &nbsp; &nbsp; 如今的布达拉宫主楼高117米,共13层,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石木结构,因外墙颜色区分为白宫和红宫两个部分。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举行政教活动的场所;而红宫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主要由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组成。此外,还有位于红宫西侧的札厦,是喇嘛们的僧房,因与白宫相连,加之外墙亦为白色,通常也被视作白宫的一部分。</h3>&nbsp; &nbsp; &nbsp; &nbsp; 白宫里最大的殿堂为第四层的“东有寂圆满大殿”,简称东大殿,殿内陈放着清朝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的金印金册以及同治皇帝御赐的“振锡绥疆”金字匾额,还设有达赖喇嘛的宝座;历世达赖喇嘛的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br>&nbsp; &nbsp; &nbsp; &nbsp; 白宫顶层七楼的东、西日光殿,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设有朝堂、经堂、会客室、寝宫和侍卫室等,陈设都十分奢华,是达赖喇嘛日常起居、学习经文、处理政务和会客的地方,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打理。<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雄踞布达拉宫顶部正中的赭色宫殿就是红宫了,它居于白宫的环抱之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不管是红宫,还是白宫,布达拉宫大大小小的殿堂内,都满满当当地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金银器物,包括法器、供器以及镶了珠嵌了宝的民族手工艺品;收藏和保存的历史文物亦是倚叠如山,比如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海量的经书以及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各种封敕的金印玉册,还有为挑选达赖喇嘛转世灵童而御赐的金本巴瓶等,任何一个名字都足以让人心潮澎湃,任何一件器物都是价值连城!</font></h3> <h3>  因为红宫金顶不对普通游客开放,我们自然也就无缘登临瞭望,这样浮光掠影的一路游览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布达拉宫里的任何一座殿堂,任何一面壁画,任何一件器物,都足够我们仔仔细细揣摩半天,两个小时的走马观花哪里能够满足呢?我们既不无遗憾,又深以为幸。毕竟,也算是到此一游了。</h3> <h3>  从布宫西门出来时,我们就遇上了麻烦,差一点儿就变成了祸事。</h3>&nbsp; &nbsp; &nbsp; &nbsp; 刚刚走出殿堂的大门口,马上就有安保人员直奔了我们而来。都是些高高大大的藏族小伙,将久德老师团团围在了中间,责令老师交出相机来!那架势,仿佛就是一群雄狮围着只绵羊一般。<br> <h3>  原来,心心念念想要好好拍摄藏庙风情的久德老师,前头错过了拉不楞寺,现在进了藏传佛教的至高圣殿布达拉宫,哪里愿意再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呢?真的是好奇心害死猫,老师竟置布宫严禁拍照的禁令于不顾,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偷偷摁了几次快门,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殊不知,遍布在宫殿各个角落里数以千计的摄像头,早就把游客的一举一动都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了,据说哪怕就是飞进来一只蚊子,也逃不过安保的眼睛。久德先生又安能成为漏网之鱼?</h3><h3><br></h3><h3><br></h3> <h3>  对于偷拍者,安保人员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罚款没收,甚至还有可能招来更大的麻烦。据说对于态度恶劣者,还曾经发生过当场砸毁照相机的情况。可怜久德老师一介文弱夫子,何曾见过这般架势,就紧紧护住了相机,吓得连连后退,安保人员则不依不饶,步步紧逼,游客们不明就里,也纷纷围拢过来观看热闹。</h3> <h3>  眼见情势不对,我自恃走南闯北多见过几回世面,便鼓足了勇气前去求情。岂知刚一开口,便被安保人员堵了个严严实实:“你也不要装模作样充当好人,你也拍了,以为我们不知道?”</h3>&nbsp; &nbsp; &nbsp; &nbsp; 我很尴尬,到底还是没能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我这倒算是自投罗网了!索性就顺水推舟来个投案自首,立即当着安保人员的面主动删除了图片,争取宽大处理。<br> <p class="ql-block">  久德老师倒也会揆理度势,见我主动删除图片后安保人员的脸色有所缓和,也就立即承认了错误,诚恳地道歉,又作了深刻的检讨,将违禁图片删了个干干净净,再经过安保的反复查验,才总算逃过了一劫。</p> <h3>  经后山返回到山下,经过宫墙外面长长的一排转经筒。大家一边行走,一边转动着油光锃亮的经筒,心情逐渐平复下来。久德老师还在自责不已,歉意连累了大家。大伙好生一阵安慰,才好不容易说得老人释了怀。但自此往后,遇到这样类似的场所,大家就都早早的收了家伙,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h3> <h3>(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一篇:《高原上的碧玉:羊卓雍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