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老友头

<h3>  写在前面</h3><h3> 贾兴龙的西部之旅,在微信中发送了大量的角度到位、用光巧妙、维妙维肖的细腻的优秀作品,使人目不暇接。尤其是气势壮观的壶口瀑布和色彩绚丽的甘泉雨岔大峡谷,更使人大开眼界。触景生情,使我也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晋祠》、《壶口瀑布》两篇列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尤其是《晋祠》作为必读课文。</h3> <h3>  兴趣之余,我站在中学语文老师的角度,引荐大家阅读《晋祠》一文,为了更好地读懂、读通其文章,我在某些段落、语句上作些点评和注解,让大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使自己身临其境。</h3><h3> 《晋祠》作者:梁衡。</h3> <h3>让我们共同阅读、欣赏《晋祠》,走进晋祠。</h3> <h3>晋祠课文解读</h3> <h3>☺【点评:开头一段首先点明了晋祠的地理位置,且指出晋祠,不是一幢楼,也不是一座四合院,而是由殿、堂、楼、阁……组成的一处园林。还告诉我们晋祠的美总体特征是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秀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h3> <h3>☺【点评:这一段文字进一步指出,晋祠不是一般的园林,而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皇家园林。】</h3> <h3>☺【点评:山美、树美、水美,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更突出了晋祠的美。</h3><h3> "这里的山……拥在怀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晋祠的山的形状和特点,后面的句子,更是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既有排比,又有对偶,长短错落,整散有致,实有汉赋遗韵。】</h3> <h3>😃【注解:隋槐在关帝庙內老枝纵横,盘根错节,生机勃勃,浓荫四布。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之间,景色格外优美。】</h3> <h3>😃【注解:这是周柏,为西周所植,距今3000多年历史。树高18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是长生不老的象征。】</h3> <h3>😃【注解:周柏、唐槐称为晋祠三绝中的一绝。</h3><h3>唐槐位于水镜台前,虽不是古槐中年代最久远的,但也是其中繁茂中的一株。】</h3> <h3>左扭柏</h3> <h3>圣母殿前的左扭柏</h3> <h3>😃【点评:这一段写树,先以说明写其形,后以描写状其神,生动地再现了被说明对象特征。例如"…有的偃如妪负水",比喻树的弯曲程度,既生动又具体,怎能不给读者留下明晰深刻的印象呢?】</h3> <h3>☺【点评:这一段写水,作者视角宽,思路阔写出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的特点。例如写水多,“那里一泓深潭……路边有溪"。写水柔,“石间细流脉脉……如锦如缎"。写水清,“清澈真令人叫绝……游鱼、碎石丝纹可见"。写水静,"水势又不大……冉冉不绝"</h3><h3> 这段的句式,排句对仗,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这段"大飘带"的比喻非常形象,既轻又柔,给人以伸手可摸,投足可感的印象。】</h3> <h3>圣母殿</h3> <h3>😃【注解: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h3> <h3>圣母殿圣母像</h3> <h3>😃【注解:圣母殿中的侍女为晋祠三绝中的一绝。】</h3> <h3>😃【点评:侍女像各有特殊形象,身体丰满、脸庞俊俏、姿态自然,恰似一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的造型。】</h3> <h3>😌【点评:以下几个自然段写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代建筑,作者选择了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三件,着重強调其建筑特点和其科学、艺术价值。】</h3> <h3>☺【点评:鱼沼飞梁是一个十字形桥,也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其四周有勾栏围护可依凭。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为鱼沼。沼內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殿亦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桥面的桥梁起殿前平台作用,构思别致。】</h3> <h3>☺【总结:《晋祠》一文作者运用了描摹手法,介绍晋祠自然环境、遣词造句、绘形状神,以比喻为主的多种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长短错落,骈散相间的句式,使得文章內容生动、具体、形神兼备:音韵和谐,给人以明晰深刻的印象。</h3><h3> 《晋祠》一文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贴身的体验为依托,抓住了晋祠在山、在树、在水的自然美展现于读者面前,有情有感,让人有语已尽而意无穷之感。</h3><h3> 梁衡的《晋祠》堪称为一篇古今名人咏晋祠的又一名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品, 同样也是一颗灿烂的明珠。】</h3> <h3><font color="#ed2308">各抒己见</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晋祠三绝一般认为是"圣母殿中的侍女、古树、难老泉",而作者为什么写建筑三绝呢?</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