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奶奶出生于1921年,今年98岁。</h3> <h3>去年六月的一天,因为骨质疏松,她的腰和腿似乎承受不了自己的体重,摔了一跤,从此过去不靠拐棍都能行动自如、生活自理还可以参与娱乐活动的奶奶,不得不成天躺在床上,度日如年。 我们晚辈们轮流照顾她的起居,常常陪她说话散心,打发着无聊的时光。我们就这样和她在一起聊天,聊我们的家族史,聊解放前的种种艰难,聊我们晚辈们童年的故事,聊如今幸福的生活……</h3> <h3>奶奶的一生,就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经历了很多苦难。虽说近百岁,但她还是能记起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谁谁谁,在物质最贫乏的时候,资助过我们。她说那些陈年往事的时候,就好像在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其实这些故事我们都听了很多年很多次了,但我们百听不厌。她常常说,别人的好我们一定要记着,我们也要帮助那些比我们弱小的人。她记着很多别人的好,比如最近邻居家的胡婆婆给她送了四瓶八宝粥;邻居家理发的阿红两口子,真是好人,阿红的老公常常抱她下楼来理发,阿红为她洗发理发从未收过钱,……每每说起这些,她眼里全是感激。</h3> <h3>奶奶是个心底非常善良的人。记得小时候,村里会时不时来一些 “要饭”的。当时,我们条件并不好,但奶奶说,人,就要做善事,他们比我们苦,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出来“要饭”呢。有的人,遇到“要饭”的来,总是提前就把门关着,而奶奶总是畅开大门,让别人进来,只要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都给别人吃,她甚至把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h3> <h3>如今,她老了,按理说,我们这些晚辈照顾她是理所当然的,但她每天都说:“我这样把你们拖累了,不是你们,我不知会多么难受,幸好有你们。”她平和的语言,自然地流露着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常常想,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总是默默帮助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那时我们总觉得她是最亲近的人,不必将感谢的话说出来。但她却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感谢之情表达出来,是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暖心。</h3> <h3>奶奶躺在床上已经快一年了,她站不起来,但是可以坐着。她每天都坚持自己用胳膊撑着坐起来。她坚持天天洗澡,能自己做的,她绝不让别人代劳。她的那双脚,是目前世上少有的“三寸金莲”。但是她洗不了自己的脚,我们每次为她洗,她总是说,瞧,我这样多没用啊。</h3><h3>亲爱的奶奶,您这怎么会是没用呢?我慢慢捧起奶奶的手,手背上青筋暴露,像枯树枝似的,但是就是这双手,给了我们温暖的童年;就是这双手,营造了我们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奶奶在,我们都是幸福的。</h3> <h3>记得小时候,冬天很冷,我们那时都是穿得布鞋上学,常常回家后,鞋子都是湿漉漉的,夜静人深的时候,奶奶忙完所有生计,就开始在火堆前为我们几姊妹烤棉鞋。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为我们做上热气腾腾的早饭。有奶奶的童年是温暖的,幸福的。正因为她年复一年默默地为我们的付出,我们才会如此快乐。</h3> <h3>现在奶奶老了,她给我们一个幸福的童年,我们还她一个幸福的晚年,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h3> <h3>人老了,难免会想到死。自从她不能下床活动后,她就经常说,“你们去给我算个命啊,看我还能活多久。我昨天梦见他们了(村里那些去世的老人),他们都过得好开心,就是房子有点烂。我又梦见我抱着七件衣服,拼命在往火葬场跑……” 她笑了,我们也笑了。面对生命,她说得如此轻松,似乎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一样,就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也只是和已故的亲人和朋友在一起玩而已。面对生老病死,奶奶从来没有悲观,也不存在恐惧。</h3> <h3>奶奶一生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年迈的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震惊。最近她常念叨农村留传的“歌儿句”:人活六十六,拖柴割棺木,在生搁花板,死了心也服;人活七十七,茶饭烂如泥,虽说吃得少,餐餐还要七(吃);人活八十八,两个胡子像洋叉,撑到世界上无答撒;人活九十九,拐杖不离手,恐怕阎王把命勾,丢了拐杖跟着走;人活一百岁,孝子相旁跪,亲戚朋友来悼纸,子子孙孙万代发。 奶奶这一生做什么事情都很坦然,面对生命也无比从容。</h3> <h3>奶奶用她的一言一行,教导我们如何处事接物,如何做人,也构建了我们纯朴的家风。杨绛先生说过: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从我们奶奶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感谢我们今生今世拥有如此慈祥智慧的奶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