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周至泥峪河

旭日

<h3> </h3> <h3> 泥峪位于周至县和眉县交界处,在S107即环山线南侧,是进入秦岭的七十二峪其中一个峪口。泥峪也是傥骆古道的进口,傥骆古道出口华阳镇西南有地名称“围子坝”,所以泥峪古称“围谷”,《周至县志》记载:“围谷又名韦谷,在县西南五十里,与郿县接界,俗讹为泥谷。”即是今日之泥峪</h3> <h3> 傥骆古道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古时候进入四川的高速公路。即使在今天,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还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泥峪徒步探寻的主要景点有:龙潭、双龙洞、仙人墓、石门一线天、石林、泥河等。</h3> <h3> 在周至县竹峪谭家寨村的大牌楼下,进入泥峪的道路。巍巍秦岭逶迤在前,一簇簇、一行行鲜艳的花树在侧,更有一望无际,碧绿的田野。放下车窗,深深地嗅一口大自然的味道,身心清爽。</h3> <h3> 缓缓的行进在山水间,满眼是盈盈的绿色,绿的山、绿的树、绿的草,浓淡相宜的绿色,装点了满沟的清爽。</h3> <h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赏景如同修行,远离人群的清净之处,才能静静地观山、听风、看水。有时候,与其说是赏景,不如说赏的是心情。</h3> <h3> 形态各异的的小石头,不急,不嗔,不争,不抢,静静地躺在水底。也不知这些石头,在山水中,经历了多少世的冲击、磨砺,成了现在这个形状。更不知还需多少世的大浪淘沙,粉身碎骨,才得以汇流入海,回归本心。</h3> <h3> 最吸引人眼睛的不单是那峰峦叠翠的山岭,还有那随处可见的泥峪河石。那些石头,有的分布在河道中央,有的屹立在河边,历经了河水千年的冲刷,千姿百态,各式各样。走过一片陡峭悬崖,就来到了传说中的“仙人墓”。是一个酷似墓穴的自然景观,传说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爱将的墓穴。高大的山洞和长约10米的巨石“棺材”合为一体,完全是自然的杰作,不由得叫人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h3> <h3><br></h3> &nbsp; &nbsp; &nbsp; &nbsp; 据《周至县志》记载:周至很早就有“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的传说。泥峪石门遗址尚在,便是这一传说和记载的佐证。<br>  据当地百姓讲,南原一带还有“周亶王,占龙脉,这里将出三石(音担)六斗菜子颗的官”的传说。史料记载,这石门历史悠久,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文王祖父在这创业时,硬是用石头做工具,开凿石门,打通南原进出南山的通道,打通了与华阳、巴蜀一带的交往。在铁器尚不发达的早周,精神难能可贵,甲骨文中的“凿”,便有坚锐石头的形象。从中可见,石门所承载的东西是很多的,它应该是周朝兴起的见证,也是商纣灭亡的一面镜子。两个朝代兴亡的分水岭,居然可以从石门中看见,也正是石门直至今日依旧十分重要的见证。 <h3>从石门往下走,路程还特别长呢,来回得一天时间,里面风景更加漂亮,走到最高峰,便是海拔2823米的界石岭山峰,那儿可是一脚踏周至县、眉县和佛坪县三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