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店老街、宝山寺——宝山专辑之一

高峰

<h3>上海宝山区罗店古镇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万历年间,罗店已是一个物产丰富、商贸辐辏的商业大镇;到了清康熙年间,棉花、棉布交易兴隆,也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当年经济地位明显超过周边许多上海城镇。故在宝山诸镇之中,罗店镇素有“金罗店”之称。</h3><h3>岁月变迁,今天的罗店古镇作为被保存良好的历史遗存,还保留着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早年代的老旧店铺和民居老宅。</h3><h3>罗店老街弯弯曲曲、狭狭窄窄的,最窄处仅仅三尺见宽,街边的店铺、人家相对,伸手可及。如今行走在老街上,恍惚有时光被凝固的错觉。</h3><h3> 2017年春,我曾前后两次游玩了罗店古镇老街,并游览了正在修复中的宝山寺。</h3><h3> <b>高</b> <b>峰</b></h3><h3> <b>2018年9月18日</b></h3><h3> </h3><h3> </h3><h3></h3> <h3> 罗店镇绿地广场</h3><h3>罗店是沪上著名的“龙舟之乡”。罗店龙舟赛始于明朝,盛于清代 ,年复一年,年年举行,400多年来长盛不衰。自1993年起罗店镇每年定期举行“龙船文化节”</h3> <h3>“罗店古镇”牌楼</h3> <h3>罗店老街</h3> <h3>现今沪上所剩不多的“供销合作社”之一</h3><h3>——罗店供销社</h3> <h3>罗店供销合作社里琳琅满目的农具和农家生活用用品。步入其中,恍然有隔世之感</h3> <h3>罗店老街上的白铁匠铺</h3> <h3>罗店老街上白墙黛瓦的海派民居</h3> <h3>罗店老街上的“陆宅”</h3> <h3>罗店老街上的“敦裕堂”(原罗店米店)</h3> <h3>罗店老街上的“承恩堂”</h3> <h3>一条罗溪河穿镇而过,造就了罗店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h3> <h3>罗店古镇上现有多座石桥。大通桥又名大石桥,位于古镇亭前街,建于明成化八年,清雍正八年重建</h3> <h3>大通桥为半圆环石拱桥,旧时桥上有亭子,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古亭桥</h3> <h3>罗店大街上的梗浦桥</h3> <h3>罗店古镇上的新桥</h3> <h3>现移建于罗店公园(罗溪公园)的来龙桥建于清同治八年,旧名蒋家港桥,是花岗岩石砌造的单孔石桥,原址在竹巷街和蒋家巷口</h3> <h3>罗店老街上闻名远近的老王家理发店,时至今日店里依旧使用着几成古董的老式理发座椅</h3> <h3>尽管如今理发店已归儿媳打理,但年过八旬的老店主老王师傅闲暇时依然念念不忘在店里坐坐,难以割舍那份情结</h3> <h3>镇上常有来店里理发的老人,指名要老王师傅“剃头” 。每每如此,85岁的老王师傅都欣然重操旧业。只见他宝刀不老,剪发、剃须、挖耳,动作干净利索,手艺之精湛丝毫不逊于后代,令人咋舌</h3> <h3>罗店镇外的罗店公园(罗溪公园)</h3> <h3>罗店古镇上的宝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六年,系当地士绅唐月轩以私宅捐建而成,初名梵王宫。清乾隆二十七年重修真武阁。道光初再修殿堂。后毁于太平天国之战火。清光绪十二年改建真武阁为大雄宝殿,并新建玉皇宫供奉释迦牟尼像,变为佛家道场。“文革”期间,宝山寺被一家工厂占用作为厂房、宿舍。</h3><h3> 2005年5月宝山寺重建工程在老庙东边破土动工。经过五年精心打造,占地20亩的一期工程已经于2010年11月竣工。新宝山寺规模大气宏伟,风格别开生面,兼有唐宋和明清式样。</h3><h3> 2017年春天,我去之时,重建宝山寺的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据说明,二期工程项目是建成一个占地30亩的园林。园中将会配置宝塔、水池、水榭、牌楼、亭、台、楼、阁等。我想,待全部工程告竣之后,新宝山寺将会成为上海地区占地面积最大庙宇。</h3><h3> 由于当时重建的庙宇尚未全面对外开放,我是从宝山寺老庙边门,经过工地进入新庙的。</h3> <h3>在祁连河桥上远看河北的宝山寺老庙和新庙工地</h3><h3><br></h3> <h3>罗店宝山寺老庙</h3> <h3>新建的宝山寺正门</h3> <h3>新建的宝山寺大雄宝殿</h3> <h3>新建的宝山寺天王殿</h3> <h3>新建的宝山寺园林工地</h3> <h3>两年后,这里将矗立起一座仿唐制的宝塔</h3> <h3>宝山寺前成排的“看相算命”招引了不少游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