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旅行之【寻树记】

涓涓溪流

<h3>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河西坡村,这个名不见经传、从未闻其名、在中国版图上根本找不到具体位置的地方,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日,我们却来过,为了一棵树。</h3> <h3>对于一行古树爱好者来说,每次的出游,看树,已成了保留曲目。</h3><h3>此行的最后一天,回程的票已经订好,按原计划的路线,上午拜谒司马迁祠之后,去看树。</h3><h3>但去往途中,不知何故,前方封了路,我们只好绕道而行,耽误了一些时间。结束了上午的游览,已经将近一点,再去看树,时间很是仓促。但是,对于寻树之事,先生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向来秉持“能看则看,不能看创造机会也要看“的原则。这次,也不例外。果断决定,午饭不吃,也要看树。</h3><h3><br></h3><h3><br></h3> <h3>司机是个八零后小伙,话不多,但也还算善解人意。一路上,一边听着导航,一边把车开得飞快。单薄的出租车在黄土高原间的小道上穿行,风从耳边呼呼地刮过,扬起一阵尘土。</h3><h3>不一会儿,竟然飘起了零星的小雨。天空也更加阴沉了。</h3><h3>我不禁暗暗担忧起来。一是光凭着一纸资料,按图索骥,能否找到大树;二是时间可能赶上下午的车。</h3><h3>估计我们今天是要拍"大路磨鞋底,小英雄白跑路"这两部电影喽!刘先生似乎已经在做铺垫了。</h3><h3>我想,先生的心里大约也是忐忑的。</h3><h3><br></h3><h3><br></h3><h3><br></h3> <h3>念念不忘,必有回应。大约是我们的诚心产生了一种力量,或者是刘先生指挥得力,也或是我们的运气较好,总之,我们居然很顺利地找到了大树所在地——一个依山而建、住户极少的小村庄。</h3><h3>虽导航提示已接近目的地,但依然未见大树踪影。心中不免嘀咕,如果大树在山上,要不要去看呢!看看所剩时间,还真有些拿不定主意。</h3><h3>午后的小村,安静得有几分落寞。</h3><h3>推开一户虚掩的大门,问可知古树位置,主人很是热情,告诉我们就在附近,并出门指道,往前走几步再拐个弯就看到了。我们几乎是飞奔着前去,果然,很快就找到了!一行人甚是雀跃。</h3><h3><br></h3> <h3>古树名叫“文冠果王",树龄已经约有一千多年了!被评为"中国最美树王“的!可了不得呢!这是先生来之前给我普及的知识。文冠果?坦白讲,我还真不知道是啥。</h3> <h3>哈哈!原来它又叫木瓜树。一下子似乎感觉与古树的距离拉近了许多。</h3><h3>仔细阅读了资料得知,此树高12米,胸围6.13米,树龄约1700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顶端叶多为三裂,似文冠,故而得此名。文冠果又称"木瓜树",多生长于我国南方,北方实属罕见,千年以上的更是稀有。难怪,先生一直念念叨叨,一定要一睹其真容。</h3> <h3>树木枝分几杈,似折扇、如手掌,虬劲有力,努力伸向天空。</h3><h3><br></h3> <h3>其实,原本古树的主干从基部披开而成两个部分,繁荫浓密、生机盎然时如同一条腾空巨龙。可如今,龙头已倒卧在地,只有龙尾一息尚存。</h3> <h3>(此图片来自网络)</h3> <h3>曾经的古树,枝繁叶茂,春递一片绿荫,夏呈一方清凉,承载了多少孩子童年的快乐;曾经的古树,雍容华贵,头顶一树簪花,根沐一片落英,成为远游儿女的魂牵梦绕;曾经的古树,历尽沧桑,见证日月轮回,福佑一方百姓,成为一方子民心中的神灵。</h3> <h3>如今古树,枝干枯萎,树皮皲裂,挂在树上的祈福丝带已经褪了颜色,破旧丑陋,在风中摇晃,像极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h3><h3><br></h3><h3><br></h3> <h3>倒下的树干满目疮痍,长满了青苔,如同一个面容狰狞的病患。</h3> <h3>“这种树的木质坚硬,色泽深红,纹理清晰,传说中的“降龙木”就是用的这种木料。可不可以做成工艺品呢!"</h3><h3>“是不是可以把它做成根雕,或许可以保存更久。"</h3><h3>“地方应该加强措施,好好保护尚且存在的部分……"</h3><h3>惋惜之余,我们出谋划策起来,个个俨然成为了大树的主人。</h3><h3><br></h3> <h3>其实,对于这样一棵古树,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所能做的,也只是心怀敬畏,拍几张照片,让更多的人知道它,记住它。</h3> <h3>我们的包车司机,一个八零后小伙,也同时举起了相机,并提醒我们,带一片叶子回吧。之前大姐说过这样的话,他居然悄悄地记下了。</h3> <h3>不远千里,去看一棵古树,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并无意义。心存执念,去寻一棵古树,在很多人看来,也许甚至愚痴可笑,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至少,此年,今日,我们一起,走过很多路,去看过一棵树。这个理由,足够。</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