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雅风水宝地

行者色影社

<h3> 纸山文化寻踪</h3><h3>  蔡伦造纸时使用的原料是树皮、麻头、旧布、鱼网等,虽然他所使用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2000年来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实质性变化,但是造纸的技术却在各个细节上发生了由原始手工到现代机器化生产的演替。</h3><h3>  谁曾想,中国2000年前的古法造纸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逝。泽雅山区水多竹茂,泽雅先民沿着河流建水碓和纸槽,利用水力将水竹捣成纸绒、纸浆,最后成纸。</h3><h3>  泽雅先民是在元末为避战乱而迁自福建南屏的,由于南屏多森林,所以那里的造纸业也极其发达。泽雅先民重操旧业,他们生产出来的纸依旧唤作“南屏纸”,泽雅屏纸就这样叫开了。泽雅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了古代造纸技术的精华,保留了历史的痕迹,整个流程近乎古代手工造纸。其竹纸生产需要经过竹、料、刷、浆、纸等五个环节,主要生产流程包括“斫竹”“做料”“腌刷”“爊刷”“洗刷”“捣刷”“踏刷”“淋刷”“烹槽”“捞纸”“压纸”“分纸”“晒纸”等步骤。这些工序均需要专人用专门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其中一些工艺流程甚至比《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更为原始。</h3><h3>  造纸曾经是泽雅大部分山民的终生事业,几经兴盛后,机器代替了手工。现如今,“屏纸生产能养家”已经是一句老掉牙的口号了,又苦又累,挣的钱仅能糊口的活儿只能被经济浪潮推来的泥沙掩埋掉。</h3><h3>  纸山何去何从</h3><h3>  现如今,泽雅镇辖区内诸多村落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造纸作坊群落。纸农依然沿用古法造纸,以温州水竹、绿竹等丛生竹和嫩毛竹为主要原料,从竹到纸经过百余道工序,其中的一些流程比《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还要原始古老。完整的造纸工艺体系和生产设施、生产工具以及纸农生产、生活环境,构筑出一个活生生的文化整体,是当地传统造纸最直接、最生动的展示。</h3><h3>  从展馆出来,左侧是一个传统造纸体验基地。传统造纸体验基地无疑是整个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基地里,一个个腌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记者的脑海里不禁想象起过去纸农在腌塘里忙碌的情景……在这片方块之地,纸农生生不息的劳作和生存智慧,就这样延续至今。</h3><h3>  泽雅传统造纸,孕育了独特的纸山文化现象。纸农利用当地资源与环境,创造 出“溪———水碓———纸槽———民居———山”这样独特的山地村落空间布局,形成和谐的村落文化景观。水碓、作坊、民居等建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材料,展现山区特色的自然古朴美感。 泽雅传统造纸活态的遗产,也将立足于“四连碓造纸作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泽雅传统造纸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指南针计划”,创建国家级基地的机遇,保持着古法造纸的“原汁原味”,延续着这一传统元素与文化符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