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纳米比亚(四)

徘徊于雅俗之间

<b>——“颓废方丹”纳米比亚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b> <h1>在纳米比亚西北部【达马拉兰】(Damaraland)这片相对封闭的半沙漠地带,深藏着整个南部非洲,甚至是全世界最为壮观的岩石雕刻壁画遗址。被记录的2000多个露天雕刻岩画散落在砖红色的峡谷中,无声地讲述着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的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故事。这里就是纳米比亚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颓废方丹】(Twyfelfontein)露天博物馆。</h1> <h1>沿山脚下的小道前行不远,再攀爬上散乱的巨石,就到了我们即将探访的神秘之地。沿途两边都是沙红色岩石块,千万年的风吹雨淋,日月侵袭,造就了千疮百孔的奇特怪石。</h1> <h1>不过也有不少绿色植物在岩缝中顽强的生长,这就是几千年前原始部落生存的环境。</h1> <h1>大部分刻有岩画的巨石就散落在峡谷山坡上,在这些巨石上几乎雕刻了在纳米比亚能看到的所有野生动物。</h1> <h1>大多数保存完好的岩刻上可以清晰的辨识出犀牛、大象、驼鸟、羚羊、长颈鹿等非洲代表性动物,以及人和动物的脚印画。</h1> <h1><br></h1> <h1>通过这些流传千年的“教科书”,先民们向后人传授捕猎生存的技能,告诉子女们哪些动物是可以捕猎作为食物,哪些是危险的。</h1> <h1>目前所发现的岩石雕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距今6000-2000年前在此地居住的狩猎族群所刻画的,基本以动物和人类为主要内容;而另一种是距今2000年前另一批游牧民族所刻画的几何形状的石刻。</h1> <h1>南部非洲和东非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布须曼人(Bushmen)就是这些伟大艺术的创造者。他们至今没有文字,一直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但他们信仰万物有灵,自古便擅长在岩石上鑿刻作画,并用各种矿物颜料、石灰、油烟加水和动物油调和涂色,使这些岩画历久如新,千年不褪,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达马拉人生活博物馆</b><b></b></h1> <h1>在【颓废方丹】露天博物馆旁边还有一座【达马拉人生活博物馆】,这也是一座露天博物馆,通过“情景再现”来展示达马拉兰地区原住民原始古老的生活和原生态的达马拉土著文化。<br><br>达马拉人是居住在纳米比亚中部达马拉兰山区的游牧民族,也是最早居住在纳米比亚干燥土地上的族群之一,人口约11万,占纳米比亚人口总数的8.5%。<br></h1> <h1>达马拉人依山而居,沿着山石搭建茅屋,自称“石头人”。</h1> <h1>他们被称为黑人中最聪明的部落人,善于制作和使用工具。</h1> <h1>妇女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把兽骨、小石片、贝壳等制作成装饰品。</h1> <h1>表演钻木取火。</h1> <h1>制作生活工具。</h1> <h1>加工兽皮。</h1> <h1>一种掷石子的游戏,虽然简陋,但原始部族也有他们的娱乐方式。</h1> <h1>达马拉人欢快而充满节奏感的歌舞表演,令人印象深刻。</h1> <h1>今天,聪明的达马拉人许多都涌向城市去打工谋生,完全保留原始生活习俗的达马拉村落已经很难找到,只有在这个达马拉生活博物馆里,能再现穿戴兽皮服饰、热情淳朴、载歌载舞的达马拉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