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路3号秘境探幽

捷捷

<h3>摄影/编辑 捷捷</h3><h3>2019/5/23</h3> <h3>上海有些地方,门外看似平常无奇,门里却藏着无边风月,宝庆路3号便是这样一个所在。程乃珊在《上海宝庆路3号情事》中说它“是一座堪称与世隔绝的上海滩第一私人花园洋房”。程还说,宝庆路3号的位置恰好在霞飞路 (今淮海中路)的黄金分割点上,如果说霞飞路是老上海的皇冠,那么宝庆路3号就是皇冠上的那颗钻石。</h3><h3>这座豪宅原属德国商人,后来被上海染料大王周宗良重金买下作为居所,入手的时候是两幢,他又陆续建起3幢,形成了如今的规模。</h3><h3>1948年,周宗良移居香港,此地留给了他的女儿、女婿——周韵琴和徐兴业。周韵琴于1957年周宗良去世赴港奔丧接收遗产,一去就再也没回来。徐兴业带着子女留守此地直到1992年去世,他用40年的时间在此写出了《金瓯缺》,1991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荣誉奖。</h3><h3>说说宝庆路3号最后一位主人徐兴业之子——著名画家徐元章。他娶了位太太是中德混血儿,两人在这里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徐兴业逝世当年,徐元章的太太黄享义带着女儿去了美国,渐渐也没了消息,从此豪宅空留徐元章一个人独守。这位“末代小开”把此地办成了上海“老克勒”最后的据点,每周日下午,有昔日钢铁大王的孙子、船王的孙女、面粉大王的外孙、火柴大王的侄孙、晚清重臣的后人们以及慕名前来的老外一起在此地开舞会,像是对早年的良辰美景做着集体的回忆。</h3><h3>2002年周宗良三媳妇周遂良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解决宝庆路3号等几处不动产的遗产分割。而周韵琴自从由香港去了英国,又辗转巴黎定居,后来下落不明,致使在宝庆路3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徐元章在这场房产继承权纠纷中失势,成了这座豪宅的局外人。他收到法院的判令“限期搬出”,一场豪门恩怨、房产纠葛、洋房故事当时引来上海人的莫大兴趣!由于周宗良生前分别取妻四房,有六儿七女。周氏家族人丁众多,算下来宝庆路3号共有23名继承人,不少还在海外,致使继承关系更为复杂。这个房产纠纷的最终结果就是拍卖宝庆路3号,以便周氏后人用现金方式分割继承财产。</h3><h3>2014年宝庆路3号摇身一变成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来此处参观,我旨在体会什么是低调的奢华,而关于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是工部局的小乐团以及后来如何发展壮大,这些都不是重点。</h3><h3><br></h3> <h3>五座小楼、一个六千平方米的草坪构成的私人庭院, 当年让日伪汉奸行动队队长觊觎无比,致使周宗良出门要带着五六个保镖,他的手杖,其实是一把暗藏锋芒的剑。</h3> <h3>这是从德国人手里买下时原本的两幢。</h3> <h3>程乃珊曾经写到过,周宗良老先生当年崇尚德国精神,于是在园子里造了一幢兵营式的子女楼,旨在让周家的孩子们励精图治。</h3> <h3>花园一角的老香樟树干弯了,它努力地向前方伸展、下垂,像一只女人的臂膀为庭院遮蔽盛夏的骄阳。</h3> <h3>花园里另有一扇大门,从地理位置上判断门的另一头通上方花园。早年,仆人需要骑自行车从小楼方向来开门,后来,没有仆人的年代里,徐元章就亲自骑着脚踏车来为客人开门...</h3> <h3>远处是宝庆路九弄的两幢尖顶小楼。有从事老洋房交易的律师曾总结说:上海晚清至民国时期,官员大多居住于徐汇区,商人大多居住于静安区,文人、学者、专家大多居住黄浦区。</h3> <h3>这幢兵营式的建筑,现在作为宝庆路3号的修缮保护展厅,记录了这个庭院的历史流变,而当年,这里就是徐元章每周举行“上海老克勒party”的舞场。</h3> <h3>这是徐元章的画,主题永远是上海滩异国情调的各种建筑。他没有公职,靠卖画、做美术教师有一些收入,还要维护这园子。</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他在上海画界逐渐成名,不少外国人来宝庆路3号看画买画。瑞典驻上海领事馆曾经在此举办过“瑞典之夜”的聚会,近两百位中外人士萃集于草坪,灯火辉煌,小乐队演奏着小夜曲……</h3> <h3>我想,能在宝庆路3号永久的留下自己的画作,徐元章应该没有遗憾了。</h3> <h3>我感兴趣的是,会有谁利用此宅的众多素材去搞创作?比如颜料大王周宗良的千金周韵琴爱上了貌不惊人的家庭教师徐兴业,宁愿搬出这处豪宅也要与其结婚(他俩结了婚周宗良无奈才默认的,直到周宗良移居香港他俩才迁入宝庆路3号);徐兴业之子——成为画家的徐元章也是和他的女学生——中德混血儿黄亨义相爱成婚。历史惊人的相似,有如轮回!宝庆路3号这幢花园洋房里发生的故事有足够的素材可以写小说、拍影视,就看哪个作家捷足先登了,当年王安忆不就是凭了一个派出所警察杀害原“上海小姐”的血案创作了《长恨歌》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