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毁了下一代!!!切记!!!

糯米团子

<h3>指尖滑动手机的屏幕,我在无聊而快速地扫视着那些并无多大用处的信息。一台手机,能容纳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正如某位老师所言:“曾经的奢侈品成了当下的必需品,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不得不承认,手机改变了时代,改变了你我,改变了很多生活方式:沟通、工作、销售、娱乐……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的近了吗?真的能“天涯若比邻”吗?一条信息发出去,几秒钟收到回复,那种等待的感觉消失了;语音聊天,视频聊天,拍个照展露下近况,那种思念的感觉消失了;反而我们越来越不注重某些真实的存在了。这是一种科技的进步,但伴随而来的人情沦落,还有更多的社会关系问题,我们该如何适从?记得我的第一台手机是高中时,类似现在所称作的“老人机”,功能很简单:打电话、发短信、看看图片、听听歌,能听电台的都算是高档一级的了。当时,虽身处广州此等一线城市,高中生的手机仍未普及到人手一台。现在,即使小学生拿着手机都见怪不怪了。</h3><h3>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新研究发现,每天使用屏幕超过7小时的儿童的大脑会出现变化,以及每天使用屏幕超过两小时的人的认知能力会降低。</h3><h3>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较于电视和台式电脑,手机和平板更方便我们随时随地的使用。</h3><h3>据调查,美国青少年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平均超过两个小时。而花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时间竟然超过6个小时。</h3><h3>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h3><h3>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h3><h3>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h3><h3>可见,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h3><h3>据《纽约时报》报道,最近,硅谷的电子工程师父母们在跟保姆签订的工作合约中,会加上一条特别款项——将手机、电脑、iPad、电视机等电子产品都收起来。</h3><h3>因为他们认为,电子产品促进学习的功能被夸大了,让孩子上瘾和阻碍发展的风险却变得极高。</h3><h3>手机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h3><h3>1.睡眠缺失</h3><h3>许多研究都已经证明,花在智能设备上时间较多的青少年睡眠时间也会相应的更少。</h3><h3>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牺牲睡觉时间来玩手机玩电脑。</h3><h3>当然,还有另一个生理上的原因。</h3><h3>夜晚的时候,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还是在白天,然后就不会产生足够的褪黑素来让身体快速的入睡并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引起睡眠障碍。</h3><h3>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细胞代谢,细胞分裂异常,导致细胞突变,让患癌风险增高。</h3><h3>2.丧失思考能力</h3><h3>如果孩子习惯了闪动过快、色彩艳丽的电子屏幕,是很难再将注意力集中到静态物体上的。</h3><h3>这样,孩子会对学校的课本、课堂教学产生一定排斥感,也很难集中注意力。</h3><h3>孩子看电子产品其实是一种被动的、无意注意过程,而我们要培养的注意力是一种有意注意过程,是需要孩子花精力去控制自己的思维的。</h3><h3>电子产品里的内容无论多么精彩,孩子没有思考过程却能直接、轻易地看到结果,渐渐就会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h3><h3>3.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h3><h3>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h3><h3>这是因为智能手机能够快速便捷地让孩子得到满足感,缩短注意力持续时间,让人越来越感到厌倦,所以过度使用手机会让人容易抑郁</h3><h3>4.影响大脑神经元的发育</h3><h3>科学家认为,父母在孩子婴儿期陪伴越多,跟他说的话越多,孩子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就越发达,智商更高,语言能力更强,社交能力也更强。但在电视、手机、iPad声音陪伴下的孩子,却没这种「福利」。</h3><h3>那么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来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的这些智能设备呢?</h3><h3>1.限制孩子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h3><h3>2.以身作则,做到灯灭手机灭,睡前一小时最好不要玩手机,给孩子做个好榜样。</h3><h3>3.优质的陪伴,不要以为坐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了!把你的精力从手机转移到孩子身上吧,陪孩子运动,阅读,玩游戏,做一个优质的父母。</h3><h3>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是游戏,但绝非是手机游戏,手机也绝非是玩具!游戏可以是积木、拼图等开发智力的玩具,又或是男生的变形金刚、女生的芭比娃娃等;游戏还应该是躲猫猫、木头人、过家家等,可以让他们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交往;游戏甚至应该有追逐、无节制的大笑、大汗淋漓或全身泥巴,没有磕磕碰碰、没有一些小损伤,那还叫童年吗?</h3><h3>真正的玩具、游戏,全都被手机取缔了,连童年和纯真也都被手机掠夺了——可悲和值得同情的一代。</h3><h3>仔细想想,手机的辐射影响视力和智力之余,长期低着头,孩子的脊椎和骨骼发育都严重受损啊!此外,手机游戏大多暴力和画面绚烂,孩子沉迷其中,又缺乏与其他孩子交流玩耍,导致言行粗暴,不懂得与人交流和尊重他人,对以后发展是很不利的。手机的弊端还有很多,尤其对于孩子,他们还不明白是非黑白,还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而手机在亲手毁掉下一代!</h3><h3>很多年轻父母,自己也成了手机的奴隶,很少和孩子交流:孩子一闹便是手机伺候之,简单粗暴,有什么交流可言?试问自己有没有试过和孩子一起做过一个游戏、拼一个拼图或堆一份积木、读一本书或讲一个故事?</h3><h3>我们小时候,小学课堂里但凡有个戴眼镜的,都被归作异类,被戏称“四眼仔”,即使到了初中,近视的也是少数。然而现在上小学便带着一副眼镜,反倒是没带眼镜的成了另类。想我半个研究生,自问看的书也不少,仍是5.0+的视力,也许是我自身的悲哀。</h3><h3>张晓风女士的一句话:“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也许你现在的答案也将会变成孩子的答案:“手机没在,wifi没在!”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手机,回归到最初的本义只是为方便而可移动的通讯工具。请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h3><h3>我们这一代已经沦陷了,也就不提了,可别让手机再毁了我们的下一代!</h3> <h3>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h3><h3>人们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当手机依赖症像毒瘾一样严重时,你我该怎么办?</h3><h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就像一个百宝箱,功能强大、乐趣多多。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令人着迷的东西不仅仅占用了我们的时间,甚至占据了我们的心灵。许多人把哪怕半分钟的时间都习惯性地用其来填补。有识之士为此提出警告: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话看似严重,但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没时间亲子、没时间尽孝、没时间和配偶畅谈,却花大把时间捧着手机沉思、傻笑,那确实要对你的生活状态做些调适了。</h3><h3>下面这些情况你有吗?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手机没电了就会紧张;走路的时候、做饭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也玩手机;玩手机被家人、朋友吼过;上床以后还玩手机。有么?都有?完了,你得病了!一种心理疾病。也许不用心理学家命名,你自己都会知道,这毛病叫做手机依赖症。</h3><h3>有一种瘾叫软瘾</h3><h3>其实手机依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它也可以称为一种瘾。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软瘾(soft addiction):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满足表面的情绪释放,忽视、阻塞内心的真正需要,太过正常,看似无关痛痒,实具诱惑,不断沉迷其中。</h3><h3>软瘾这个词,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udith Wright提出,他说:“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软瘾不仅仅涉及手机依赖,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难逃其羁绊。</h3><h3>不要以为软瘾不要命。一些学者已经发现,那些对于某种行为成瘾的人的大脑多巴胺受体中,有和吸毒者差不多的变化。一些调查也发现,手机成瘾的人有较高的焦虑水平,睡眠也不是那么好,还有一些人甚至会出现心慌、发抖、感觉无依无靠的症状。</h3><h3>智能手机剥夺了海马体锻炼的机会</h3><h3>现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物品,而且也正在迅速成为人类大脑的延伸。</h3><h3>海马体是我们大脑中形状似“海马”的结构区域,司职记忆和空间定位。一项研究证明,总是依靠全球定位系统(GPS)到达目的地会降低海马体的功能。习惯依靠个人智能认路的人和使用GPS的人相比,依靠个人智能的人海马体活动量大、体积也大。更重要的是,在进行记忆测试时,非GPS用户的实际表现胜出一筹。所以,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GPS,你的海马体是会感谢你的。</h3><h3>想一下,你记得你呼叫最频繁的人的电话号码吗?以前,我们一直依靠我们的神经元来记住这些关键的信息。现在,大多数人甚至不用花时间写新号码。和新朋友的互通电话中,信息就会自动存储在联系人列表中。它的好处是省事高效,但我们的记忆却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练习。而记忆是越用越活的,特别是在编码的关键阶段。</h3><h3>成为使用手机的人还是成为手机的奴隶?</h3><h3>智能手机以及网络的依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心理学者们对Facebook如何影响人的情绪状态的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h3><h3>研究结论1:Facebook也能带来负能量</h3><h3>1998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罗伯特·克劳特发现,人们上网频率越高,就越感到孤单沮丧,幸福感和与周围人的联系就越低。</h3><h3>另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使用Facebook会增强嫉妒心:花越多时间浏览,嫉妒感就越强。这是由“社会对比效应”造成的结果。因为平时人们的交往对象多和自己大致相似,而在浏览Facebook时,比较的对象是思维方式类似的同龄人,所以了解他们的成就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打击。</h3><h3>心理学家贝丝·安德森认为,Facebook会让人很快上瘾,也同样会产生令人烦躁的负能量,让人讨厌社交网络,有些讨厌的因由和当初让人注册Facebook的原因一样。在不断的比对过程中,很可能那些一开始很吸引人的东西,到最后反而让人避之唯恐不及。</h3><h3>研究结论2:Facebook的积极意义</h3><h3>社交网络是我们和他人分享的一种方式。成功分享后,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感常常会起到自我激励作用。社交媒体的普及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阅读和看东西的方式:我们在消费信息的时候会考虑用什么方式、和什么人分享这些信息。甚至在分享信息之前,光想到成功分享就能激活我们的奖赏处理中枢,很多人觉得,在Facebook上能够提高社会信任度、增进社交往来。虚拟的社交联系甚至可以缓冲压力和痛苦。“强制想象”就是真实事物的精神体现,心理学家将其称为“社交零食”。</h3><h3>从上面的研究成果,你发现什么了吗?是的,结论就是——智能手机不会使我们的头脑变笨,而不变笨的前提取决于手机主人如何使用这部聪明的机器。换句话说就是,你是想成为使用手机的人还是想成为手机的奴隶。</h3><h3>无聊来自于注意力匮乏</h3><h3>许多手机依赖者在谈到为何如此迷恋手机时,都会说:因为无聊嘛。坐公交车、地铁,还有一些闲散的碎片时间,手机是打发无聊的最好工具。想一想,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无聊因而不开心?需要借助外物来填补?答案是注意力。回想一下,我们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不会感到无聊,甚至会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而不专注时无聊的感觉就出现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把注意力分散在越多的任务上,就越是难以对每件事保持专注,因而变得越来越心烦意乱。</h3> <h1><b><font color="#39b54a">最后奉劝所有人我们不要做“低头族”好吗?玩手机还要选择场合适可而止</font></b></h1><h3>放眼当下,手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耳麦,拿着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完全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h3><h3>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被不断地侵蚀、改变。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自身的一些功能逐渐被异化。</h3><h3>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现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常常通宵达旦地玩弄手机,长期地低头对着屏幕,戴着耳机,敲打键盘,不仅影响人的视力,听力,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思维神经的混乱。</h3><h3>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会让我们与现实生活脱节,眼中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习惯了过度的依赖手机,很多人不愿与人交往,造成了自闭症,甚至有人形成一种异化人格,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h3><h3>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所充斥,因为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很多人对面对大量信息时,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不加取舍的进行阅读、浏览,这样的快阅读,不经过筛选、思考,被动接受,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纷杂的各种信息所填充时,就无法装下我们自己的思想了。</h3><h3>当低下头的时候,我们于是就再也看不到天空的湛蓝、白云的飘逸、绿树的葱茏、鲜花的绚烂,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自然的伟大、宇宙的神秘、人文的崇高。丢开手中的手机,让我们不做低头族,要做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富有品味的现代人吧!</h3><h3>多谈谈头,放眼望去——世界是美好的,清山绿水,晴空万里,熙攘的人情,那是人鱼自然的结合!</h3>